APP下载

汽车电子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校企深度合作教学研究与实施

2016-05-30韦倾陈娇英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6年12期
关键词:实施效果

韦倾 陈娇英

【摘 要】目前,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普遍存在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内容不适应及教学方式与学生的特点不适应的现象。汽车电子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是汽车专业比较重要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学生学习该课程时普遍感到知识抽象、难学。而校企合作办学是解决这个难题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校企深度合作,研讨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双方一起进行配套的教学资源及实训场地文化建设。通过新教学模式的研究及实践,教学效果显著,得到学生的喜欢和认可,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中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校企深度合作;新模式教学研究;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6)12-0114-03

1 校企深度合作教学的意义

汽车电子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校企深度合作教学研究,其主要指导思想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校企深度合作共建课程,重构课程的体系与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实现课程内容的重新序化。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取尽可能大的效益的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我国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但总体而言,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校企深度合作是相对于校企浅层合作而言的,主要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仅是“结果”的合作,更是“过程”的合作,校企之间形成积极互利的关系。

校企合作按合作的深浅程度划分,可以分为3个层次:一是浅层次合作。学校专业方向按企业所需确定,并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实习指导委员会。二是中层次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建立横向联合体,成立董事会,形成多元投资主体;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制订切实可行的专业教学计划。三是深层次合作。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学校针对企业的需要确定科研方向和进行成果转化,企业主动向学校投资,建立利益共享关系,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的深度合作。

2 校企深度合作教学的实施

2.1 整合、优化课程内容

以聘请的客座教授为核心成员对课程的建设进行了整体过程实施设计和规划。与研究开发教学仪器的公司友好合作共同开发汽车电子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新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训设备,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的深度合作关系。选择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汽修1431班作为教学示范,在该门课程前期一体化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了校企深度合作教学研究的新教学模式实施。课程教学设计总思路: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根据课程设计总思路,对汽车专业课群的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把相关及联系密切的几门课程进行整合后形成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

2.2 制定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及《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4〕6号),推行并完善“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结合我国目前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汽车行业的专家共同对汽车电子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结合汽车维修专业培养目标和汽车电气设备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出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对原来编写的一体化课程标准、实施方案进行修改,编写适应新教学模式的课程教材;精心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情景”的教学方案;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情景”的课件及教案。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将教、学、做融于一体。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基本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使学生具有对汽车电气系统进行维护和检修的技能,熟悉汽车整车电气系统的线路,具有对汽车电气系统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的能力。

2.3 制定课程考核新模式

好的考核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养成做事认真、用心、高效的工作作风。课程的考核要体现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因此课程考核应贯穿整个课程教学实施的始终,分为工作过程评价、综合考核和期末理论考核。工作过程引入组长负责制,人人过关的团结协助原则。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在学习和工作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素养、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信心等给予评价。

2.4 课程教学实施

全体课题组成员一起参与制定课程标准、教学项目。对汽车电子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项目内容进行优化设计,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编写课件及教案;并选择汽修1431班、1531班作为新教学模式第2轮实施试点;并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总结、修改。与广州三项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友好合作共同研究开发汽车电子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训设备,对课程的实践内容进行优化设计;提出課程的实训内容及方案,然后对这些实训内容进行协调整合,优化实训方案,对课程需要的实训设备进行优化组合,最大限度地实现校内、企业资源共享。举办课程相关学生技能大赛,请往年毕业生来进行指导,并让他们当评委,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3 校企深度合作的效果

3.1 校企共建重构课程的体系与内容

汽车电子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校企深度合作教学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实现课程内容的重新序化。由實践情境构成的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的课程,强调的是获取自我建构的隐性知识——过程性知识,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取尽可能大的效益的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这是培养职业型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课程研究报告强调课程建设必须走出校门,提出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课程(内容选择标准、内容排序标准、能力标准、考核标准、师资标准等)的途径与方法,详述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的案例。

3.2 校企零距离的课程教学模式

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提出“能力为本、实践领先、学练交替、重在综合”“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案例教学为形式、以工学结合为途径、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双证融通”的专业与课程建设理念,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通过专业整体教改,确定汽车电子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的定位、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特色等课程建设内容,把握住了课程建设的方向。解决学生学习课程内容体系与学生日后从事工作不适应及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高职学生的智力特点不相适应的问题。

3.3 创新评价方法

为了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有利于“双证融通”的实施,本课程建设在考核方面引入创新评价方法,以考查学生的能力与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工作过程引入组长负责制,人人过关的团结协助原则。主要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借鉴国外多元整合的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技能测试、模拟测试、实物制作、专题报告、口头与书面问答、直接观察、考察原有学习证据等。

3.4 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各种培训和学习机会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现代职业新技术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培训,通过到企业工作锻炼及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使专职教师获得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水平证书,积累了实践经验,提升了职业技能,也提升了课题组成员专业领域的技术水平及教学水平。

3.5 教学资源网站建设

依据汽车电子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校企深度合作教学模式出版的教材,以及根据知识技能点要求编写的本课程练习题库、考试题库、微课视频,上传网络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在全区高职院校展示汽车电子电器构造与维修课程高品质的校企深度合作教学模式,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3.6 实训基地建设

与广州三项仪器设备有限公司进行友好合作,一起参与研究开发适合汽车电子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校企深度合作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训操作设备,一起进行配套的教学资源及实训场地文化建设,目前具有汽车智能电子车载网络新技术的实训室已投入使用。

4 结论

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提出“能力为本、实践领先、学练交替、重在综合”“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案例教学为形式、以工学结合为途径、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双证融通”的专业与课程建设理念,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解决学生学习课程内容体系与学生日后从事工作不适应及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高职学生的智力特点不相适应的问题。通过汽车电子电器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校企深度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及实施,课题组教师的整体专业技术和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由以前的畏惧变成现在的喜欢,让学生真正体会高品质的校企深度合作教学模式。近2年来,学生参加广西区级汽车维修“电气项目维修技能比赛”连获二等奖荣誉。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远远走在汽车专业课群的前列,也为同类课程校企深度合作教学模式建设起借鉴和指导作用。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

[2]黄安定.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探索与实践[J].旅游经济,2012(8):179-180.

[3]李昌娅.浅谈网络时代高校音像资料建设[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0):176-177.

[责任编辑:高海明]

猜你喜欢

实施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品三口而知味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3D—DSA与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组合练习难度大,贴近实战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