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发展不能摒弃模仿创新与微创新

2016-05-30娄亮华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创新驱动发展微创新自主创新

【摘 要】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发展的动力。为了改变过去依赖出口拉动和投资驱动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倡导通过创新助推发展。创新是一种经济行为,需要靠市場来发挥它的作用,需要依赖企业来落实创新。作为与自主创新相对立的概念的模仿创新是技术创新形式之一,模仿要有效且可持续,就必须有创新的成分。微创新也有大市场。企业是选择自主创新还是模仿创新,是重大技术革新还是微创新,应该取决于市场的适应性和经济上的可行性。

【关键词】创新驱动发展;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微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6)12-0092-03

1 创新驱动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其中创新摆在了首要位置,明确指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什么将创新驱动作为发展第一动力?因为欲望无穷性和资源的稀缺性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随着人口的增长导致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匮竭使得这一矛盾更尖锐、更突出,严重时甚至可能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依靠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避免对资源的过度索取,降低能耗,同时能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就我国目前情形来看,为了转变过去依赖出口拉动和投资驱动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了助推经济良好发展,还得靠创新。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奉行出口导向战略的对外贸易政策,由于数量巨大的廉价劳动力的存在,形成了持续多年的贸易顺差,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我国人口红利优势的逐渐消失,加之汇率变化等对外贸易条件的变化和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尽管对外贸易仍然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对外贸易对GDP的贡献率呈现下降趋势,依赖外需以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改革开放以来,依靠持续的高投资和高资本积累的推动,我国经济以年均增长率近10%的高速增长持续了多年,但是也带来需求结构、投入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结构失衡问题。在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和经济实现起飞之后,一方面是投资对GDP的驱动贡献呈边际效应递减态势明显,而另一方面高投资和高资本积累对结构失衡的作用却在加剧。我们必须转换这种依赖投资来驱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模式,否则,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就不可能实现。

为改变过去依赖出口拉动和投资驱动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党和政府倡导通过创新引领促发展,这也与我国当下的国情相契合。我国传统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是作为人口大国的低成本优势,这种优势在不断减弱,唯有通过技术创新、人才战略和品牌培植,才有可能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的我国大部分行业还位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附加值不高,要扭转这种局面,向价值链的高端延伸,需要科技进步和创新来实现;为了消化过剩的产能,必须扭转过去规模不经济的生产态势,也需要科技进步和创新来实现;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换代提高了劳动力的素质要求,需要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国际竞争的加剧使得技术引进难度日益提高,这需要自力更生和科技的自主创新;等等。

2 创新、模仿创新与微创新

“创新”作为经济学名词,1912年被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他的《经济发展概论》中定义为创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有机地“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中。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它包括新产品、新方法、新市场、新供应和新组织5种情形。由此可见,创新并不局限于技术概念,它包括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及非技术性变化的创新,比如非技术性变化的组织创新、非技术性变化的新市场的开辟、新原料的获得等。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依赖企业,企业是市场运行的微观主体。随着外部环境变化的加剧,企业必须进行技术创新、组织变革、管理创新等,唯有创新,企业才有可能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其中以技术创新最为关键。根据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企业要么通过成本领先战略,要么通过差异化战略获得在行业中的战略领先地位,而这两种战略的实施归根到底是需要通过技术开发与创新来实现的。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技术创新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素质,必然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变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技术成果的应用、科技商品化速率的加快,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促进作用将更加明显。

技术创新按创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自主创新、跟随创新、模仿创新、联合创新等。自主创新是与模仿创新和技术引进相对的概念,它是指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或者专门诀窍并享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此基础上的新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自主创新一般具有领先性和原创性,着眼于未来市场或立足于潜在需求,旨在成为技术的“领头羊”和市场的把控者,一旦获得成功,就能通过市场化和专利技术的商品化攫取垄断利润,但以这种形式创新的企业必须具有很强的独立研究开发能力,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作为后盾,尤其是花在研究开发上的人力、财力、物力巨大,时间耗费往往也很多,且创新活动的结果也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自主创新成功后要完全杜绝模仿也很难,创新成果的保护也需花费资金和人力成本,这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主动型创新。

模仿创新是企业学习自主创新者的技术、思想和商业模式等,或者通过购买原创者的核心技术、专利许可或反向工程等方式,模仿生产再创新的过程。当企业的技术能力、研究开发能力较为薄弱,但是企业的生产能力、营销能力、服务能力等较强时,企业就可以通过对技术的学习和吸收,或者购买核心技术、专利并投入一定的资源用于技术培训、技术升级,或者从公开渠道取得产品,对其进行拆卸、测绘、分析等而获得该产品的有关技术信息,以较少的资源投入把模仿生产出来的产品投放市场,从而以较短的时间收获利润。这是一种规避企业技术短板、投资回收期相对较短的被动型创新。假如模仿创新,模仿的程度较高而创新的程度较低时,投放到市场上的产品往往被视为同质化、无差别的产品,只能通过“杀价拼市场”,这种低层次的模仿创新,风险也是巨大的。

還有一种创新形式叫微创新,近年来被媒体渲染得很热闹。微创新是一种基于用户心理体验和用户需求的进行快速响应的小发明或者技术改进型的创新。微创新并不是近年才有的一种创新行为、创新形式。微创新的着眼点可能不再是技术创新为主导,而是以用户的心理体验作主导,技术创新的幅度不大,但却深受用户的青睐,从而获得高市场占有率,快速获得回报,诚如“奇虎360”总裁周鸿祎那个著名的比喻:“企业产品可以不完美,但是只要能打动用户心里最甜的那个点,把最甜的那个点的问题解决了,就能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应。”微创新虽然是小发明、小改进甚至以不起眼的小产品的形式出现,但依然能造就大市场,这里有两个前提条件很关键:其一,从小处着眼,贴近用户需求心理;其二,快速出击,不断试错。

3 模仿创新、微创新及市场占有

作为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的模仿,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模仿创新是技术创新不可或缺的一环,即使是一些著名的企业也不能讳言模仿的。例如,国内的互联网企业腾讯推出的即时通信软件QQ模仿的是3个以色列人开发的能够在互联网上快速直接交流的软件ICQ,可以说腾讯公司是靠模仿发家的。著名的微软公司的发展史也可称得上就是一部模仿、局部修补、技术改进的历史。日本丰田汽车的制造也是靠着模仿起家的,1933年丰田喜一郎买了一辆美国雪佛兰汽车,对其反复拆装、反复琢磨,通过反向工程的方法进行模仿创新。而韩国现代汽车,很多轿车和商用车的制造,是靠模仿日本汽车制造或者与日本汽车公司合作技术引进建立起来的。“联想”依靠模仿“惠普”、学习“惠普”,并且在营销手法上仿效“三星”而获得骄人的成绩;等等。

模仿并不可耻,模仿与创新的界限也远非那么清晰,许多创新细究起来都带有模仿的成分,而许多模仿要想真正有效并具有可持续性,就必须带有创新的成分。模仿的后续进行的创新可以是重大技术革新,也可以是微创新,这由市场来做主。实际上,由于外部环境的动荡,消费者需求偏好变化的加剧,社会信息化步伐加快,微创新往往也能大有作为。以腾讯公司为例,腾讯QQ在设计之初就定位为即时通信软件,它模仿和借鉴了ICQ,但是马化腾深谙网民的需求与习惯,针对ICQ的缺陷下足工夫,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与创新,例如QQ的断点续传功能支持文件从上次中断的地方开始传送数据,而无须从头开始重新传输数据,节省了网民的时间,提高了效率;ICQ只能按照用户提供的信息寻找好友,而腾讯QQ进行了改进,通过网上搜索功能能够直接寻找到好友。腾讯公司的产品在很多方面并不是领先创新者,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是腾讯公司能够保持对市场的敏锐,能迅速跟进。在进行模仿之后,腾讯公司为契合用户的需求,从小处着眼对QQ等产品进行了持续的创新,很多创新属于微创新,也就是马化腾所讲的“小步迭代,试错快跑”。如今的腾讯QQ支持在线聊天,即时传送视频、语音和文件等多种多样的功能,同时,QQ还可以与移动通信终端、IP电话网、无线寻呼等多种通信方式相连,使QQ不仅仅是单纯意义的网络虚拟呼机,而是一种方便、实用、高效的即时通信工具。马化腾在模仿的基础上持续地创新(包含微创新),打造了一个庞大的“QQ帝国”,甚至腾讯QQ的同时在线人数最高能达到2.5亿人,真不愧是中国用户量最大的软件。

4 结语

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发展的重要动力。创新,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经济行为,需要靠市场来发挥它的作用。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它的生产和经营决定着我国社会经济活动的生机和活力。创新驱动发展目标的实现终究要依靠企业的创新来落实。

不管是自主创新还是模仿创新,不能一味地强调先进性、原创性,而应该看创新的市场适应性和经济上的可行性。不管是重大的技术革新还是微创新,只要能为市场所接纳的,能受用户欢迎的都是有价值的创新。事实上,新兴市场中的许多世界级的企业巨头,在成长初期也会模仿,但它们不满足低层次的模仿,它们制定了创新战略,实行的是“模仿—创新—超越”的创新发展路径,才使它们得以真正崛起。检验创新成功与否的最高裁判官是市场,假若某一模仿创新在某区域市场上经济可行并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性,那我们就顺势而为地选择模仿创新。如果某个微创新找到了能打动用户心里最甜的那个“点”,为什么还要一味地苛求重大的技术革新呢?

参 考 文 献

[1]吴伯凡.化模仿为创新[J].21世纪商业评论,2008(3).

[2]娄亮华.模仿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摭谈[J].才智,2012(9).

[3]娄亮华.合力观视阈中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探析[J].中国商贸,2010(10).

[4]曲宁,娄雯,虞冬青,等.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J].天津经济,2015(5).

[5]邵学清.微创新 大作为[N].科技日报,2015-01-06.

[责任编辑:高海明]

猜你喜欢

创新驱动发展微创新自主创新
企业微创新与平台化组织结构
龙湖 试水“微创新”
基于Web技术的实验设备管理模式探索
论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
创新驱动发展下信息管税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
让“微创新”为数学教学打开一扇门
拓展需求视角下的项目微创新策略分析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与知识产权制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