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课堂交往的有效策略研究

2016-05-30陈峰

亚太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有效策略小学

陈峰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法和课堂观察法,从课堂交往内容、形式以及时间三个方面,了解小学课堂交往的有效性,对收集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原因,最后针对原因,以小见大,提出了提高小学课堂交往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课堂交往;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035-01

一、 课堂交往的概念界定

二、 笔者理解的课堂交往主要是指发生在课堂上的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交往,即课堂教学交往,课堂教学交往具体是指师生间在课堂环境中,指向学生发展的相互影响的交往活动。

二、研究小学课堂交往有效策略的意义

笔者认为通过以往的文献资料以及以现实课堂交往状况为基础,深入课堂开展研究,能够丰富我们的教学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且为教学研究提供了丰厚的理论支撑,寻找到研究的新视角。

此外,通过此研究可以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提供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改变教师错误的交往观念,提高教师的交往水平。

三、小学课堂交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交往内容方面的问题分析

小学课堂交往的内容要体现阶梯性,层层递进,同时在发展中要有全局性体,但笔者通过搜集分析文献发现,部分课堂交往中并没有做到以上这些方面。以锦州市某小学为例,存在如下几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在交往的过程教师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不到位,资料中的调查结果显示:课堂交往中,91%的教师能够做到学法指导,但只有69%的学生能够习得新的学习策略。此外,交往内容的把握不到位,要么太简单,要么太难,要么太快。还有,交往内容缺乏趣味性。[1]

(二)课堂交往形式方面的问题分析

在调查中,作者发现目前较为普遍的交往形式有这四种:单向显性交往互动、双向显性交往互动、多向显性交往互动、单向隐形交往互动。笔者通过研读资料结合见习中的实践观察研究发现,以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交往以及教师与群体交往为代表的双向显性交往互动式是大多数教师常用且较为重视的,从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教师倾向于掌控课堂,在课堂交往中占据主导地位,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2]

(三)课堂交往时间方面的问题分析

课堂交往形式可归为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这两大类。[3]那这两部分交往所占用的时间是否可以对半平分呢?有学者对此展开调查得知:师生交往的时间如此密集(25个班级75%的时间用于师生交往),从时间角度反映了我国小学课堂教学仍以教师对全体学生的“满堂灌”为主。[4]

此外,笔者在某小学见习中通过课堂实录发现课堂交往时间的一个突出问题。该校学生之间的交往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但仔细观察发现小组合作仅仅是形式,停留在表面,是一种虚假交往,比如:在一节美术课《布置新年联欢会》中,老师提问:你能从中找出三幅表示折的示意图吗?然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10:01——10:03)教师只留给学生两分钟交流讨论时间,从学生的表情中可以看出:有的学生没有听清理解教师的问题,有的学生还没有进入思考的状态,纯粹是为交往而交往,搞形式主义。

四、提高小学课堂交往的有效策略

(一)有效应对课堂交往内容方面的问题策略

针对前面提到的课堂交往内容方面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个应对策略:

1.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

就认知策略中的精细加工策略来说,教师在课堂交往中为使学生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可采取记忆术法、做笔记、提问、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生活……等。[5]

2.熟知学生的认知结构,以此安排教学内容

在课堂交往中教师要熟知学生的认知结构,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阶段的学生大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7-11岁)以及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这两个阶段,[6]学生的思维随着每个阶段从低到高逐次发展递增。因此,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根据所教班级因材施教,进行“阶梯型”教学,选择适当的交往内容,尤其是在小组合作中教师所提问题的思维度不要过高同时也不能过低,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6]

3.设计安排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布鲁姆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歌德也曾提到,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所以儿童的课堂交往学习内容一定要与生活兴趣结合起来,以儿童的兴趣为契点,进行教学。教师要认真研析教材,确定教材中需要激发学生兴趣的地方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二)有效应对课堂交往形式方面的问题策略

在课堂交往中,根据新课改中提倡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当给予学生充足的交流互动时间。笔者在见习中经实地观察研究发现,教师在课堂交往中适当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引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某小学2015级2班的一堂美术课中,全班八个小组在教师的引领下以多向显性交往互动为主的课堂中完成的美术作品令所有听课教师都惊讶不已。这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团体思维启发力量之大,还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成就感,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三)有效应对课堂交往时间方面的问题策略

通过对课堂交往时间的分析,笔者针对上文中提到的突出问题提出两个有效策略:

1.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渐增加学生间交往时间,师生间交往时间做出相应的调整。

2.杜绝课堂交往的形式化,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除了以上各个策略,笔者认为在课堂交往中我们必须要做到的一点是优化课堂交往环境。个体先天遗传和后天生活环境的差异决定了个体会形成各自不同的人格特征。[12]从中笔者分析得出,环境对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创设良好的课堂交往环境,为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创设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马燕燕.提高小学中高段课堂交往内容有效性的策略——以锦州市国和小学为例[J].学科建设,2011,6.

[2]高凌飚,赵宁宁,梁春芳.课堂教学交往的观察研究[J].调查与实验,2003,6.

[3]李小红.论我国课堂教学交往的缺场与失当[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

[4]吴永军,吴康,宁程,晓樵,刘云杉编著.我国小学课堂交往时间构成的社会学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1995,5.

[5]张大均,郭成,余林.《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78-186.

[6]张大均,郭成,余林.《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45.

[7]张希希.论有效课堂交往的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1,5.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小学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