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慈善,不是因为有钱

2016-05-30

福建人 2016年12期
关键词:寿宁县寿宁慈善

通常,对于热心慈善的人,人们的第一印象是:大老板,事业成功,腰缠万贯,钱多得没地方花。这些符号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把事情的真相给掩盖住了。

寿宁县的教育基金会和卫生基金会,或许就是最好的佐证。500万元、3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10万元、5万元、2000元……这些认捐数目虽然有多有少,但背后的心意却非常一致。

对此,一位在福州工作的寿宁人陈先生,谈了自己的看法:“寿宁人做慈善,跟别的地方不一样。我们是穷也搞、富也搞,形成了一种风气。”

据了解,寿宁人的“全民慈善”,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候,诸如修桥、铺路、建祠堂,有钱出钱,没钱出力,是很普遍的现象。村里德高望众的老人拿着个小本子,挨家挨户游说募捐。张家舀碗米,李家送捆柴,王家出包盐,赵家凑瓶醋,全都一笔不落地记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此纯朴的民间慈善接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寿宁人。

上学,大家来帮忙

“寿宁的教育曾走在全市前列,不过从2002年开始走下坡路,师资力量留不住,学生也选择去别的地方读书,形成了恶性循环。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群众提出了意见,埋怨、怀疑教育。”对于寿宁的教育事业,寿宁县政协主席刘美森深有体会。

政府虽然有心摆脱困境,但是经济拮据,只能靠社会力量的支持。“2008年,在北京的乡友会上,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探讨如何解决,乡友们就提出要建基金会,很快得到全国各乡友会的支持。大家充满了信心,后来全国各地乡友会的代表又开了场会,会上众乡友当场认捐了2000多万元,分5年缴纳。现在这些钱已经基本到位了,还有后来陆续加入的四五百万元。”

2013年,寿宁教育基金会在北京召开第二次认捐会。当时,因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许多企业面临调整转型的阵痛,甚至有的企业自身资金紧张短缺。但令人想不到的是,这次认捐总额达2500多万元,反而超过了第一次的认捐数。

“县教育基金会的成立,还带动了乡镇基金会的成立,到目前已经有13个,还有一个在筹备中。有些企业家不仅在县里出钱,在乡镇也出钱。”企业家们的热心,其实早在刘美森的预料之中,“他们每个人都有爱乡之心,想要回报家乡,刚好有这样一个平台。”

2014年6月底,寿宁教育基金会在福州召开年会,从事工艺品和儿童家具销售的富仲兴,是活动的赞助人兼组织者。经济不景气,他的生意只能算“将就”,但对于教育基金的事,他总是很积极,而对于自己两次累计捐了55万元的义举,他认为:“跟大家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

寿宁是个山区小县,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僻,这样的自然环境,养成了寿宁人淳朴敦厚的性格,也让他们保持着中国人重感情、互帮互助的传统。就像一位在广州打拼的寿宁老乡所说:“寿宁老家山高,交通又不发达,过去建房子,都是乡里乡亲来帮工,不然一个人哪做得完这么多活?慢慢就养成习惯了,不去帮忙都过意不去。”

“这个社会需要更多善的力量,人人都参与进来,才会真正对现状有所改变。”向寿宁教育基金会捐了300万元的叶少敏,对慈善有着自己的一番理解,“少年强则国强,只有从教育抓起来,中国才能成为真正的强国,而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强国。”

教育基金会成立后,很快就有了一套实施标准,开始发挥作用。“我们基金会,一年开两次会,雷打不动,有详细的制度,也有严格的章程,还有专人负责管钱、做账,非常透明。”再度当选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的张显林,第一届捐了500万元,在刚落幕的换届大会上,又捐了200万元,还动员弟弟捐了100万元。“今年经济不景气,我捐的钱也缩水了,真是不好意思。”

回忆起基金会的成立,他记忆犹新:“当年,在北京举行的大会很成功。那是12月份,北京很冷,但我们的心很热。”

一篇题为《山城暖心三重奏》文章里写道:“3年来,已发放奖学金近800万元,受表彰的师生达2710人……全县有12个乡镇设立‘奖教助学基金,尊师重教之风弥盛……2008年高考本一上线17人,2009年增加到42人,2010年突破100人,2011年多达171人……不得不说,寿宁的学子是幸运的。”

6年过去了,寿宁县的高考本一批上线人数从原来的36人,上升到了308人,让寿宁县教育局副局长姜成福尤其高兴的是:“今年宁德地区高考前六名,3个是寿宁的。教育基金功不可没啊!”

治贫先治病

前几年,寿宁有个很有奇特的现象:早上头两班车,坐的几乎都是去福安看病的人。医院的硬件设施跟不上,医护人员留不住,人民群众看不上病,这些问题,让寿宁的医疗事业一直处于落后的位置。

看病负担加重,让寿宁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就在这时候,教育基金会所取得的成绩,给了寿宁人一个提示:成立卫生发展基金会,或许会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一直在寿宁从事茶叶生意的张爱蓉的想法显得很朴实:“寿宁医疗这一块,之前很空缺。当初在宁德参加会议的时候,大家都认为需要改进,有人提议从外面聘请专家来坐诊,我是觉得,请专家毕竟治标不治本,所以提出资助学医的学生,为寿宁培养自己的人才,让寿宁的医疗事业后继有人。我没什么钱,所以只资助了2个大学生,捐了10.5万元。钱多钱少是一回事,心意最重要嘛。”

丈夫却不太能理解她的想法:“自己家的亲戚都关照不到,還跑去关照别人。”不过张爱蓉相信,基金会先发展,以后终有一天也会惠及到所有的人,包括亲戚朋友。

“今年生意不太好做,我资金上也出了些问题。马上就要到9月开学了。之前我承诺过要给这些(学医的)孩子捐钱,做人最重要的是守信,承诺了就一定要办到。生意上的事可以慢慢解决,但是这些孩子等不了。他们的事情更迫切。”张爱蓉说。

寿宁卫生基金秘书长韦芝安的理解是这样的:“跟教育基金比起来,这个不全部是慈善,我们更愿意把它定义为,推动地方医疗卫生发展的一股力量。”据他介绍,卫生基金全称叫“健民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成立于2012年3月,主要由在外乡贤和当地企业家资助。

“认捐1900多万元,到位900多万元。当时,正在新建县医院,资金困难,卫生基金支持了351万元;2012年8月,花了26万元,委托培养寿宁籍就读医学院校的学生,这属于奖教的;同年10月,用了35万元,奖励长期扎根寿宁、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优秀医务人员。”韦芝安介绍道。

卫生基金理事长吴传淋觉得“压力山大”,他说:“只要一个医生来,我们就奖励15万元,但就是没人来。今年还给编制。寿宁14个乡镇,有的乡镇只有1个医生,太少了。如果这个医生开会去了,或者有事请假,看病就只能往县城跑,这个问题很棘手!”

比起教育基金来,向卫生基金捐款的人,愿望更迫切,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家乡,能尽快实现“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寿宁人朱祥明深有体会:“省城医院人满为患,县城医院也很拥挤,乡村基本上没人看病,这个局面必须要打破——我们捐点钱算什么?要走的路还长着呢。”

猜你喜欢

寿宁县寿宁慈善
闽东北地区造林密度与柳杉生长的关联分析
作品赏析(1)
慈善之路
闽东与闽北交界地带的边界方言
慈善义卖
甘薯产业在宁德市寿宁县的发展趋势与对策建议
寿宁获评“中国木拱廊桥文化之乡”
华丽天成的寿宁石雕艺术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