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一样的寿宁“超市军团”

2016-05-30

福建人 2016年12期
关键词:寿宁潮汕地区春华

上世纪90年代末,几个独具慧眼的寿宁年轻人,以“合伙投资”的形式,在广東潮汕地区的城乡结合部,开了一家小小的便利店。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寿宁外出开超市的人数呈几何倍增,迅速扩张为一个从业队伍庞大、发展势头迅猛、商业特色鲜明、经济效益明显的“超市军团”。通过“传、帮、带”,他们前赴后继,向潮汕、闽南、莆田、福州进发,很快又朝北京、上海、昆明、广州、西安、成都、温州等地挺进,12000多家超市,雨后春笋般开遍全国。

如今,在潮汕地区,寿宁人开的超市至少4500家,年产值约300亿元,从业者2万多人。泉州地区紧随其后,约3000家,年产值约250亿元,从者业1万多人。此外,全国各地的寿宁超市,保守估计有5000家,年产值约400亿元,从业者3万多人。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

数量多,影响大

1998年,23岁的寿宁人柳春华与6个人合伙,投资15万元,在泉州开了第一家超市——一个100多平方米的便利店。

“所谓‘投资,其实都是借的钱。”担心亏本没钱还债,柳春华不敢辞职,一边打工一边创业,白天在超市上班,晚上在酒店上班。半年后,他开了第二家店,这才辞了职,专心经营自己的超市生意。3年后,柳春华注册了“家乐华”。

如今,泉州几乎每条巷子,都有寿宁人开的超市,规模也越来越大。“家乐华”旗下已有12家连锁店,其中柳春华8家,他表哥2家,表弟1家,堂弟1家。柳春华的超市平均每家4000多平方米,年营业额2亿元。

除了柳春华家族外,李岩山、李章清也是行业中的姣姣者,他们两人在泉州开了6家店。李章清不但开超市,还批发袜子,最近开了一家1000多平方米的店,年底还有一个1万多平方米的新店开张。

1978年出生的李瑞华,是李岩山和李章清的弟弟。如今,身为寿宁潮汕商会的会长,很少人知道,他20岁就已经在泉州开超市了。现在,寿宁潮汕商会发展了600多名会员,成为潮汕地区会员最多、知名度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商会组织,李瑞华的角色也从“独善其身”,蜕变成“领头羊”。他要操心的事情可多了——何况,他自己还有4家名叫“辉华”的超市,面积均为1000多平方米,光员工就几百人。

潮汕地区80%超市是寿宁人开的,10%是本地人开的,10%是其他外省人开的。据李瑞华介绍,寿宁人闯潮汕,2000年是个高峰期,大多数是从开超市起步的,先是小打小闹,然后快速扩张。

2011年,为了更好地服务会员,李瑞华与寿宁潮汕商会常务副会长陈信武一拍即合,投资3000多万元,租了1万多平方米的仓库,成立了恒捷贸易有限公司(简称“恒捷配送”),主要业务是为寿宁人开的超市配送货,3年多来,累计已有1000多个客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粤东第一物流中心”。

陈信武也是有故事的人。2003年之前,他曾在寿宁武曲镇当了8年干部,月工资700元;如今,他有了3家各1000多平方米的“大利家”超市,还是广东惠州一家KTV的大股东。

陈信武说,自己能有今天,是厌倦了“衙门生活”,出来闯荡的结果。当初,他丢掉“铁饭碗”,筹了20万元,到广东陆丰,与3个人合伙开了一家超市。折腾了3年,超市关门,合伙人散了。陈信武不服气,借来60万元,一个人将原地方租下来,重新整改,重新开业,守得云开见日出,一步步经营到了现在。

“一条街就有32家寿宁人开的超市,你说厉害不厉害?”谈起家乡人开超市,寿宁潮汕商会监事长周正真很是自豪。

选址好,眼光准

“最近3年,寿宁人在潮汕买车近1000辆,都是好车。”说起开超市的事,范祥明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他把老乡们财源广进的经验总结为“很会找地方”——寿宁人开超市,要么在荒郊野外,要么在特别繁华的地方,在别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初中毕业后在汕头街巷游走的经历,成为了范祥明开超市选址的“参考指南”。哪条路人流旺?哪个工业区繁忙?哪块土地在搞建设?范祥明“门门清”。

“开超市三要点,第一是选址,第二是选址,第三还是选址。”柳春华说,“像永辉这类大超市,目标是5年后赚钱,寿宁人开超市,第一年就要赚钱。”

他也会瞄准那些未来有“钱途”的地方,他的第8家店就是这样的例子——泉州聚龙小镇“家乐华”超市,4000多平方米,30多个员工;2013年8月开张时,这个店所在小区刚开发,房子卖得好,但住户还没完全入住。

“选在这里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战略,这是泉州数一数二的社区,现在有200多套房子在装修,环境好,潜力大,人会越来越多。”据柳春华介绍,社区附近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有,有所学校学生有2000多人,在建的学区房很多,门前是在建的“泉州东站”,潜力可想而知。

“如今,消费观念变了,网购很发达,在淘宝上买个杯子,24小时可送货到家。”柳春华的课题是如何与时俱进。事实上,他正在研究一个叫“社区网购”的模式,把超市开在社区楼下,客人在家点击鼠标,员工马上就送货。经验告诉他,把超市开在城乡结合部,网购的冲击会小一些,“大妈们毕竟不是网购主力,买蔬菜、肉类都要挑一挑拣一拣,那样才像过日子。”所以,家门口的超市,还是有生存空间的。

2004年,李瑞华到汕头看朋友,便不想走了,决定留下来发展——这次无心插柳的旅行,让他看到了潮汕地区巨大的消费能力,第一直觉告诉他,这里是开超市的沃土。10年过去,事业有成的李瑞华说:“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还会选汕头。”

在潮汕,很多本地人也开超市。但他们看了寿宁人选的店址后,无不赞叹说,你们为什么能找到这么好的地方?“这个绝对是先天基因,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寿宁人也敢干。就拿选址来说,我们喜欢把超市开在城乡结合部,其实,都是有经验的。”李瑞华笑笑,深有体会地说,“我们刚开始也很盲目,后来就变得精明了,人口情况、消费需求、开发潜力、商业氛围等等,都要进行考量,才能做出决策。”

起步低,发展快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这批早年闯荡潮汕的寿宁人,25岁前开超市的非常普遍,他们多数因为家里穷,初中毕业后便随“打工潮”踏入社会,经历了谋生的艰辛,因此,一旦发现商机,便会更加珍惜和努力。

回忆当初,柳春华记忆犹新:“我也许是在汕头开超市的第一个寿宁人吧?当时,为了使自己看上去成熟一点,出门时喜欢穿一些老气的衣服,怕人家说我是小孩子。”柳春华清楚地记得,1998年开第一家超市,几个合伙人轮流看店,“我买了一辆嘉陵摩托,自己去进货,两边各有一个斗子,装货时打开,卸货后收起来,大的货就请小四轮拉。”那时候,本地有家“阳光超市”,在柳春华的眼里,特别“高大上”,是“不可能超越”的。

后来,在柳春华的带动下,家里几个兄弟姐妹先后在汕头、晋江、泉州等地开起了超市,无论规模还是货源,管理还是利润,都把“阳光”甩在了后面,整个过程只用了5年时间。如今,柳春华的嘉陵摩托早就换成了宝马,兄弟姐妹们都赚了钱,投资领域也多了起来,还相约一起买了房子,把家安在了晋江。

“算是赶上了好时代!”柳春华不胜感慨。

同样赶上了好时代的,还有来自芹洋的王江明,虽然,他自称小时候几乎没穿过新衣服。1976年出生的他,在家是弟弟,开超市赚了钱,就带哥哥、姐姐出来发展,一样风生水起,朋友称他为家族中的“领头羊”。他曾经在鞋厂打过工,开过餐馆,在夜场做过音控。2002年,他借了一些钱,加上自己的积蓄,凑了50多万元,到汕头开了自己的第一家超市。

如今的王江明,不再是当年那个“穷小子”了,他已有“美佳福”和“公众”两家超市,员工近100人,另入股8家KTV,都是上千万的投资。打心眼里,他还是觉得开超市踏实一点,收益也稳定一些,“找到合适的地方,我还会再开超市”。

李瑞华说了一件事。“去年洪灾,我们商会会员的超市被水淹了,大家各尽其力,有的捐5000,有的捐1万,有的捐2万,一下子凑了几百万。”这是潮汕的寿宁老乡们团结互助的例子,另一方面,也说明寿宁超市发展得快,人多,力量大。

陈信武内心最大的欣慰,莫过于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几十个人都在潮汕一带开起了超市,做起了事业,其中一年赚几百万的,大有人在。尤其让他高兴的是,“恒捷配送”得到了很多老乡的支持,不仅如此,很多潮汕人、外省人开的超市,也会来这里拿货。

从1家到10家,从100家到1000家,工商部门的数据,准确记录了寿宁人开超市的速度。“特别是2005年,有时候一个月要接二三十场寿宁人的超市开业活动,”长期在汕头从事庆典策划的林先生说,“同一个老板,一个月开两个店的,一天开两个店的,我都碰到过。”

林先生忘不了,那一年春節,汕头有几家烟花爆竹店卖断货了,“寿宁超市接二连三地开业,每次要放很多炮,都被抢光了;很多花店的花篮也缺货,要从漳州紧急调用。”

“2005年至2006年是爆发期。在普宁,起码150家是在那时候开的。我开第一家是2003年,2004年又开了一家,最多的时候开了5家,表弟、妹夫紧随其后,亲戚带朋友,同学带老乡,那是一个开超市的黄金年代。” 作为一个亲历者和见证者,周正真有充分的发言权。

周正真2003年投身超市行业,现在是洁丽雅、鳄鱼两个品牌的代理商,潮汕地区几千家超市都是他的客户。而他的老家——寿宁托溪乡,大约2000人在普宁,其中90%开超市,一个人少则开一两家,多则开五六家。为此,曾有人打趣道:“寿宁人的超市关门,普宁人就要饿饭了。”

前景好,路遥远

说起寿宁人在潮汕的影响力,范祥明举了一个例子:“几个银行的主任,经常给我打电话,主动问要不要贷款,我说暂时不需要,他就说,有需要一定要记得找他。”

李式明的总结,侧重于数据化表达:“潮汕地区300亿元,厦漳泉300亿元,全国其余各地300亿元,加起来就是900亿元——人家永辉100多个超市就能上市,我们寿宁人10000多个超市,为什么不能上市?所以,我们要抱团,要品牌化,因为抱团发展是趋势,品牌化才有未来。”

为此,李式明曾借鉴“沙县小吃”的做法,起草了一个专项提案,并在参加寿宁政协会议期间提交并作了说明,具体内容包括:全国统一的寿宁超市品牌;在寿宁建总部,在汕头、泉州、西安、昆明等地建物流中心;通过寿宁超市把当地的农产品和旅游景点推向全国。

“这是个大工程,需要花大力气来推动。”李瑞华也经常和商会的伙伴们讨论这个话题,多数人的意见倾向于政府牵头,开超市的人以股份的形式参与,具体的操盘运作交给专业的管理公司——再简单不过的事——至于“包装项目”的经费,可以通过财政投入后期税收返还,同时,还可以通过融资渠道解决。“我们的会员中,很多人愿意出钱出力,但现在需要一个名份,一个政府层面的名份。”李瑞华一句话,道出了一群人的心声。

“我只是个商人,看重的是利润,但内心也希望家乡寿宁赶快发展,不然,以后人都跑光了。”王江明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寿宁,他的孩子,甚至都说自己是汕头人,“精神上山清水秀,生活上一穷二白,谁愿过这样的日子呢?”

柳春华这两年很焦虑。现在消费观变了,在网购冲击背景下,每个超市都要有自我进化的勇气和能力。顾客是上帝,产品要丰富,服务要体贴,营销要创新,这是一个台阶,往大了说,是超市行业的一次“高考”,从小处而言,是个人事业的“蜕变”,能不能迈过去,还是个未知数。

“零售业是不会淘汰的,但沃尔玛开了100多年,在中国的店面也有关停的案例;而福建省内永辉成功上市,首先得益于上层推动(农贸市场改超市,政策上特批特办),再加上规范化的管理,又做了长远计划,一个城市布几个点,选大卖场、进综合体,跟着城市发展趋势走。”所有这些优势,像柳春华这样的个体商户都无法企及,所以,寿宁超市想要进化和提升,谈何容易?

仅管如此,寿宁超市也有自身优势。比较起来,寿宁人开的超市,在人力成本上,比永辉少20%~30%,换句话说,同样大小的超市,永辉要100人,柳春华只要70人就够了。

“我们一人多岗的情况较多,员工收入也会高些。我们工资标准比大超市要高,同样一个职位,如果工资一样,也包吃包住。只能说,我们是培训老板的超市,他们是培养职业经理人的超市。”柳春华话锋一转,“不过,话说回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迟早还是要规范化,不然做不大。我认为超市开到二三十家的时候,就应该规范化了。”

一些好的迹象,也在不断涌现。在采访过程中,所有受访的寿宁超市老板都表示,坚决不卖伪劣商品,诚信经营是根本,消防安全很重要。他们的经营模式创新从未停止,规范化管理已被提上日程,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已经启动,物流中心的扩张正在加速,还有周边领域的探索、品牌化的推进、企业文化的建设等等,都在无声无息又有板有眼地进行。

超市与超市之间,商人与商人之间,不再只是竞争,交流也频繁起来,合作形式也出现了多样化的格局,昆明、西安、成都、温州等地掀起了新一轮投资热,更多寿宁人开的超市正在朝市县、乡镇、社区纵深方向挺进。所有这些,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寿宁“超市军团”,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开创新的奇迹。

猜你喜欢

寿宁潮汕地区春华
木碗
潮汕地区『营老爷』:与神同乐的全民狂欢
待到春华烂漫时
作品赏析(1)
我们该如何表达苦难?——读黄春华《扁脑壳》
潮汕地区太极拳发展现状探析
寿宁获评“中国木拱廊桥文化之乡”
华丽天成的寿宁石雕艺术
潮汕家庭教育中的榜样教育
聚焦寿宁 打造生态新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