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同伴关系研究

2016-05-30李柳芳黄淑茜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7期
关键词:同伴关系社会化影响因素

李柳芳 黄淑茜

摘要: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同伴关系既是儿童社会化的内容之一,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同伴因素和情境因素等影响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就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提出四点教育建议。

关键词:儿童;同伴关系;社会化;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7-0243-02

引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儿童教育目标由“智育中心”向注意儿童全面发展转变,各国越来越重视发展儿童的同伴关系,并将其作为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有关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证明儿童期是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重要、关键时期,我国儿童同伴关系存在的问题加大了我们深入了解儿童同伴关系影响因素的紧迫性。

一、儿童同伴关系的主要理论及作用

(一)儿童同伴关系的主要理论

同伴关系在儿童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儿童心理学家对同伴关系系统深入地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较早引起关注的是关于儿童同龄群及游伴问题。主要强调儿童在同伴中生活才能健康成长,指出儿童在和伙伴们相处中,逐渐懂得了友谊、谦让、互助、合作和竞争,并从中开始获得成功的社交经验和失败的社交教训。之后,有人明确提出了儿童同伴关系的概念并系统地论述了儿童同伴关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的影响。在关注儿童同伴关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之后,国内着重介绍了一下国外比较有影响的理论。主要有:由美国早起社会学家库利提出的首属群体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哈鲁提出的两种不同性质人际关系理论,他把儿童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分为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在社会化过程中,水平关系比垂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强烈更广泛,等等。

(二)儿童同伴关系的作用

1.有利于摆脱自我中心。自我中心是个体在发展早期自然具有的一种心理特征,在行为上表现为自私、独霸、骄纵、不合作、不分享等,而同伴交往恰恰需要个体间的合作、共享、同情、互助等积极行为,这些都是根治儿童自我中心不良倾向的良药,随着同伴交往活动的进行、同伴交往能力的提高,儿童自我中心的不良特征会逐渐地减弱或消失。

2.增强情感支持。同伴交往是个体发展的一种心理需要,即使在婴儿期,个体也总能积极地寻找同龄伙伴。另外,不同儿童都具有强烈的被同伴接纳和认可的归属需要,而这种需要只有通过同伴交往才能得到满足。儿童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使他们在感情上得到同伴的支持而产生安全感和责任感,而且对儿童增强调节自我情感的能力及形成健康的情感都大有好处。

3.促进亲社会行为发展。研究发现,在同伴交往中,受欢迎儿童比被拒绝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发生频率更高,且成为受欢迎儿童的典型行为特征。库波恩等人研究发现,友好、发起活动、有幽默感、快乐、热情等与最受欢迎的儿童密切相关。

二、儿童同伴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致力于培养儿童与同伴的和谐关系是每个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和心愿。然而在我国,儿童同伴交往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如下:当前在儿童同伴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我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現阶段的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享有特殊的地位,与同伴交往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就成为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在与他人冲突时,他们往往表现的情绪变化过快或过于激烈。其次,有的孩子在同伴交往过程中表现的较孤僻和任性,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常常闷闷不乐,甚至过分敏感。他们喜欢一个人呆在一边,不愿让别人接近,更不会主动地与同伴合作游戏。这些儿童有时还伴有小心眼、爱钻牛角尖的现象,这些不合群的心理特征严重影响着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

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其中有哪些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呢?我们知道,家庭、学校对儿童而言,是两大社会系统,儿童的主要抚养人(主要是父母亲)和教师是儿童的重要他人。应该说,这两大支持系统对儿童的同伴关系必然有着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在同伴关系中,直接的作用者和互动者是儿童自己,因此儿童个体本身的气质、行为特征、社交技能与策略和社会情绪都是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主要因素。下面我就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做一些探讨。

1.家庭因素。家庭是儿童主要的生活环境,也是儿童社会化的最早执行者和最基本的执行者。因为人的各种社会目标首先是通过父母传递给儿童的,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也表明父母对儿童社会性交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父母对于儿童社会行为的观念可以预测和揭示儿童期社会接纳和交往行为,因为父母的教养行为与观念有关:儿童如何获得社会能力,家庭环境如何创设可以促进儿童的交往,何时、如何让儿童开始与他人进行交往。基于以上父母对儿童同伴交往能力影响的研究,我认为父母自身的交往能力、父母对儿童同伴交往的要求、父母的教养观点和父母的教育方式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2.教师因素。作为儿童在家庭之外的主要成人交往者和教育者,教师对儿童身心的发展产生着直接、重大的影响。虽然对教师的影响作用并未取得一致结论,但笔者认为教师自身的交往能力、教师对同伴交往能力培养所持有的观念、教师是否为儿童创造同伴交往环境,以及教师平时如何知道儿童与同伴交往等都会影响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3.同伴因素。虽然人们普遍认为成人(父母、教师)对儿童同伴交往能力发展是很重要的,但哈里斯于1995年提出的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则更重视同伴对于儿童发展的影响。他认为,儿童在家庭以外,总是将自己认同于一个群体,他们在家庭之外的行为系统是由同伴群体规则决定的,这对他们今后的个性发展有深远影响。哈吐普认为,儿童与同伴交往的经历构成了儿童重要的发展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儿童获得了更广泛的技能、态度和经验,这些都将会影响到儿童一生的适应性。因此,同伴对于儿童社会化的影响远远超过家庭、学校和周围环境。

4.情境与情感因素。不同的交往环境可能会导致儿童不同的同伴交往行为表现。儿童在游戏中所表现出的同伴交往能力高于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例如,在“麦当劳”的装扮游戏中,装扮营业员的儿童会更加主动地与同伴互动、交流,表现出比平常更强的交往能力。不同的成长阶段中会遇到很多的困惑与烦恼,此刻,就会产生焦虑和紧张。为此,儿童就可以从同伴交往中得到宣泄、宽慰、同情和理解,而使他们自己在情感上产生责任感与安全感。他们互相帮助克服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情感与心理从而获得良好的发展。

除了上述外部原因外,研究者们还探讨了同样制约和影响儿童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重要内部原因,即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气质与性格、情绪情感发展水平、社会认知水平以及语言能力。

四、教育建议

儿童同伴交往对其社会化的顺利进行、道德品质的发展以及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都会起独特的作用。同伴交往不仅会影响儿童当时的发展,而且会影响其以后的社会适应,还可能导致退缩、攻击、逃学等各种社会行为问题。所以,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极其重要。从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入手,提出以下几点教育建议:

1.家庭方面。家庭因素是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将家长纳入干预过程,不仅改变家长的教养观念和行为,而且通过家长观念和行为的转变作用于同伴交往。因此,促进家长建立合理的教养方式,提高教育水平,从而帮助儿童社会交往的发展。

2.改善师幼关系,提高师幼互动质量。在干预方案的制定和具体实施中,要将师幼关系的改善置于首要和关键的地位。训练儿童的同伴交往技能和策略,设计并实施干预活动,训练儿童同伴接纳所缺少的关键技能,以改变儿童的社会能力和社交策略。

3.从儿童园外部环境创设上,通过不同活动中的环境创设促进儿童同伴交往。

(1)区域活动中的环境创设。区域活动是儿童自选的,带有小组活动性质的活动形式。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儿童的交往能力能够得以表现。因此,教师要在教室中开设内容丰富的区域活动,并投放适当的活动材料供儿童交往、探索和创造,给儿童足够的交往机会。

(2)主题活动中的环境创设。维果茨基的“合作建构论”使我们得到了重要的启示,即儿童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我们的主题活动正是依据了维果茨基的相关幼教理论,所以,更重视主题活动的环境创设对培养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重要作用。

五、结论

同伴关系在儿童生活中,尤其是在儿童个性和社会化发展中具有成人无法取代的作用。同伴关系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同伴关系具有行为强化、榜样学习和社会比较的作用,同伴关系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一个重要来源。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的成长,而不良的同伴关系会使儿童的成长受阻,并且可能会出现学校适应困难,甚至成人以后的社会适应困难。因此,在儿童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意识到其重要性并结合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的同伴交往创设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郭伯良,张雷.儿童攻击和同伴关系的相关:20年研究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2003,(05).

[2]王燕,张雷,刘红云.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自我概念形成中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05,(05).

[3]孙曉军.儿童社会行为、同伴关系、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4]侯爱民.国内儿童同伴关系研究综述[J].山东教育科研,2002,(07).

[5]李丹.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0,(03).

猜你喜欢

同伴关系社会化影响因素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同伴关系作为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保护性因素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途径及启示
小学教育中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策略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