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池区农村统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2016-05-30俞重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18期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现状对策

俞重林

摘 要:农村统计信息化建设是全社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农村社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该文介绍了贵池区农村统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加强农村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统计;信息化建设;现状;对策;贵池区

中图分类号 F30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8-0112-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计算机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统计领域。实现农村统计业务处理电子化、统计信息网络化,提高农村统计的办公自动化水平已经成为统计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结合贵池区工作实际,对目前电子计算机及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统计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摸底,认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农村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时效性,促进农村基层统计事业的全面发展。

1 农村统计信息化建设现状

根据2015年度农村集体经济统计报表数据显示:2015年末,全区共有乡镇、街道20个。其中,建制镇91个、街道办事处11个(农村街道办事处6个),共有村民委员会211个(包括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小组4 266个。

1.1 镇级统计信息化基本情况 在全区20个乡镇、街道统计站中,统计部门已经全部配备了计算机和打印机,并都安装宽带网线。目前,全区乡镇共有专、兼职统计人员48人,平均每乡镇、街道2名统计员。从岗位设置来看,设置有综合统计、工贸统计员,并指定一人担任首席统计员。目前,20个镇街道有综合统计员26名,工贸统计员22名。从学历来看,拥有大学本科学历12人,占25%;大专学历21人,占43.8%;中专(高中)学历15人,占31.3%。

1.2 村级统计信息化基本情况 截至2015年末,全区211个村(居)委会中,拥有计算机的村(居)为211个,基本实现了电脑全覆盖,能上网(宽带)的村为211个,配备打印机的村(居)为186台。其中:村(居)统计员专用办公电脑120台,所占比例为56.9%;兼用或与其他部门共用电脑91台,占43.1%。共有村级统计员211人,其中:大专学历69人,所占比重为32.7%;中专(高中)学历为76人,所占比重为35.7%。具备计算机操作基础的人数为102人,所占比重为48.3%。截至2015年末,全区有69个村(居)可以通过网络向区、乡镇统计部门报送报表,所占比例为32.7%。

2 存在问题

2.1 统计信息化意识不强 镇、街道统计站、村(居)统计室有近30%人员对统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清,部分部门领导、村居负责人及两委干部对统计信息产生、传递、服务、作用认识模糊,对计算机使用仅停留在文件打印上,总是认为计算机是高新技术,基层工作主要还是多跑、多走、多写就可以了,还不知如何用信息化提高工作质量,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来提升办事效率。

2.2 统计应用软件更新快 现在区级在处理统计数据使用SARP系统,有的使用的FOXPOE系统,一套表制度的EPRAS,普查版本的APRAS,再到抽样调查各类新程序,区统计局的统计专业人员也是逐渐在使用过程中了解掌握的,更别谈镇街道、区直部门以及农村单位了。在对报表单位布置工作时,月季、年报基本上是自上而下布置,自下而上汇总,统计软件的快速更新使得报表单位也有些应接不暇。

2.3 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 现阶段部分统计报表平台已经趋于成熟,如:现在应用比较广泛的统计一套表,从填写报表、审核和上报数据、接受数据查询、修正数据等工作都已实现了信息化的管理。但有些专业统计平台还没有完全建立,信息采集和信息填报工作仍然脱离不了原始的人工统计、传输方式和手工填写方式,直接影响、制约了统计信息化的发展。

2.4 硬件维护不到位 村级统计站虽已建立,但由于缺少专业人员维护,绝大多数统计站并没有对电脑的软、硬件做日常维护工作,没有及时更新杀毒软件,使得电脑病毒有机可乘,这样统计数据就会处于不安全状态。并且现在部分村级统计站,尤其是山区统计站的网络环境不稳定,使得统计人员不愿意使用统计平台。这也是实现基层统计信息化所面临的一大困难。

2.5 专业人员缺乏 精通业务与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直接关系到统计网终化建设成败。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20个乡镇、街道统计人员年龄结构上看40岁以下人数少,特别是既懂统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奇缺。懂计算机的人员也只是停留在简单操作计算机、录入、汇总操作上,而网络技术的方面几乎空白,这给农村统计信息化建设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2.6 操作水平不高 村级最基层的统计人员操作水平还跟不上新形势下的统计要求,大部分统计员都年龄偏大,尤其是山区统计人员,基本上年龄都在50岁以上,大部分也都还是兼职统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电脑使用并不熟练,应用计算机制作电子报表,并向区、镇实现网络报送对他们来说还十分困难。因而,还是使用传统手工制表办法,报送纸质版表格,再由镇、街道工作人员统一录入的形式,这也加大了实现农村统计信息化的难度。

3 对策建议

3.1 政府加强政策扶持 统计的知识性和专业性较强,要求统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水平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较强的统计业务能力。因此,区、镇两级政府要择优配备统计人员,鼓励专业对口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并从事统计工作,使其成为加强基层统计事业的“主力军”。同时,落实专项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为统计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通过设立统计专业岗位津补贴、奖励激励措施等方式提高统计人员的待遇,进一步提高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2 强化统计业务培训 利用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培训班,对在各级统计人员及时进行充电;针对网络技术方面的空白,让操作者学习掌握计算机应用较深层次的知识,提高统计员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抓好统计报表制度的培训,逐步加深统计人员对报表体系、指标解释、计算口径、统计方法、单位换算等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增加业务培训的力度,保证每年对村居、乡镇及企业的统计人员集中培训至少2~3次,重点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3.3 理顺统计管理体制 大部分县区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不利于区统计主管部门对乡镇、街道统计人员的管理与指导,影响农村统计质量。建议参照税务部门垂直管理模式,建立县、区统计机构对乡镇、街道统计人员的垂直管理,建立统计人员择优选拔和交流机制,充分调动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农村统计事业发展。

3.4 加快推广信息平台 统计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完善为统计信息化提供了有效工具和途径,但建立信息平台只是第一步,将其落实到应用中才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加快开发新的统计专业平台,例如农业信息平台,更要加强信息平台应用的推广。同时,加强县区、镇街道统计网站建设,这是统计信息化发展的具体体现,是统计工作自动化、网络化的依托,也是统计行业自我宣传、服务社会的窗口。

3.5 规范联网直报制度 统计系统实现联网直报是统计信息化过程的必然趋势。近2a来,我区按照国家、省、市统计局的统一部署,推行了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规范流程、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加强对联网直报企业数据的审核,层层把关,把误差降低到最低程度,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同时,做好统计数据库建设,使之成为统计信息发布与服务的主要手段和窗口。

3.6 强化信息安全防范 统计信息作为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基于网络环境的统计信息的搜集、加工和发布,经常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入侵、攻击,造成统计信息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些问题,应建立统计信息网络灾难恢复备份系统、统计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统计信息网络系统防病毒系统。还应制定信息安全的规章制度,经常进行安全保密教育,对重要的信息交换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有效保障信息网络和信息内容的安全。

参考文献

[1]于姝莉.浅析统计信息化建设[J].网络与信息,2011(25).

[2]彭江华.浅论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措施[J].知识经济,2015(8).

猜你喜欢

信息化建设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