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池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6-05-30俞重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18期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现状对策

俞重林

摘 要:近年来,贵池市贵池区也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方面做了大胆探索和不断创新。该文介绍了贵池区加快农村电子商务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建议。对发展贵池区多元化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农民收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现状;对策;贵池区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8-0110-02

贵池区是一个农业大区,优越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农业资源造就了一大批绿色、有机农产品,如西山焦枣、霄坑绿茶、秋浦花鳜、阮桥板鸭、富达大米等。农产品远销大江南北,霄坑绿茶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先后有70多个产品获得有机、绿色食品认证。随着“互联网+农产品”营销模式的引入转化,许多企业也纷纷走向了电子商务,开起了网店、微店,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将我区优质农产品推向全国各地。与此同时,区、镇两级政府也顺势而为,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企业从事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1 主要做法

1.1 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企业发展 区政府成立了全面促进商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区农委成立了专门机构,配备工作人员,具体承担调查研究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制定农村电商发展扶持政策等。2015年9月份,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若干意见》,设立了电子商务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支持在本地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和服务企业(平台)。

1.2 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开展电子商务 一是鼓励企业自己建立网站,通过网站销售产品;二是支持一些企业设立第三方平台,采取优惠政策,吸引本地企业入驻,发挥集聚效应,扩大本地农产品影响力;三是鼓励企业加入知名的电商平台,为参与企业上线提供共享平台。安徽鸿叶集团是一家竹制品企业,该企业利用阿里巴巴等网站销售产品,产品销售世界十几个国家,线上销售收入每年达3 000多万元。邮乐农品,是邮政公司设立的一个电商平台。该公司与省农委合作,打造省内最大的农产品销售平台。该平台还设立了九华山馆,以池州市农业企业为主,先后有几十家企业入驻。目前我区也通过招商形式,吸引安徽省快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入驻电子产业园。该公司旗下的江淮优选购物平台,也吸引了本地十几家农业企业加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区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企业有30多家,网上销售收入达到3 000多万元。

1.3 深入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 商务部门计划利用3a时间,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培育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家,以安徽快消池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载体,在高新区电子产业园建设1个运营服务中心及物流仓储配送中心,依托“万村千乡工程”农家店及便利店,在全区各镇街建立14个电商综合服务站及202个村级电商服务点,为农村居民提供网络代购、代销及代办农产品销售等服务。支持电商运营平台或龙头电商企业,在镇街,村设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验收合格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1.4 加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 一是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平台,对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进行培训;二是鼓励生产农产品单位参加区农委、商务局、人社局、妇联等单位举办的培训;三是鼓励企业参加第三方平台等举办的网上营销等专业培训。

1.5 积极争创电子商务示范县工作 2014年,贵池区被评为安徽电子商务示范县。为了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抓好企业的试点示范工作,池州市秋浦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池州市天马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等几家企业利用该项目开展物联网和电子商务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2 初步成效

2.1 有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立足我区自身优势,突出“原生态”农特产品、特色旅游产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有效带动了关联企业的转型和结构调整,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

2.2 有效促进青年、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 抢抓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机遇,通过政府资金、政策激励引导,社会组织服务,吸引更多的青年和返乡农民从事农村电子商务,在家乡实现就业创业。

2.3 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 有效借助农、林优势资源,引导农民从青山绿水上做文章,将我区特色农产品和特色旅游通过网络进行宣传推广,用“生态产品”换来金山银山,用独具特色的农产品、旅游资源实现致富脱贫,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2.4 有效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助力生态大区壮大 电子商务业是生态经济建设的重要驱动力量,利用其影响和带动相关特色产品企业的做强做大,实现电商、企业的双赢,从而提高我区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程度,助力生态经济的发展壮大。

3 存在问题

从调查了解的有关情况来看,我区农产品电商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态势较好,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许多企业在发展电商上缺乏有效手段,大多数还处于观望状态,有些企业的年销售收入不到几百元;发展电商的专门人才不足等等。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农村电商产业的发展壮大。

3.1 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总体水平不高 我区电子商务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尚没有形成电子商务产业整体雏形,电商从业人员仍停留在零散、无组织状态,在电子商务经济方面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发挥。

3.2 电商产业意识不强,有效引导不足 由于传统的消费、经营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从事电子商务的个体、整体力量不强,电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且大多以个体零散方式存在,缺少行业协会、服务机构等社会统一组织、管理。此外,有关部门重视度不高,缺少引导、扶持、激励电商创业的体系与服务机构,有效引导不足。

3.3 农特产品、特色旅游产品产业化标准化程度不高,物流运营能力有限 我区拥有丰富的农特产品和特色旅游产品,但产业化、标准化程度不高,销售渠道单一狭窄;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淡薄;加之物流运营能力有限,造成产品竞争力不强,知名度不高。

3.4 电商专业人才缺乏,发展成效难以显现 由于尚处于起步阶段,电商产业配套能力不强,难以吸引优秀人才进驻,因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队伍缺失严重,导致虽有好产品、特色旅游点,但没有好包装、好效益。

3.5 配套设施建设严重不足,限制了电商产业的发展 发展电子商务所涉及的平台、交通、物流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也约束了本土电商的发展。

4 对策建议

4.1 搭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 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为契机,充分利用现有电商平台和引入重点龙头企业或电商企业,支持搭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和农产品流通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地方名、特、优农产品通过网络互联互通、实现购销、拓展市场。

4.2 创新农产品营销网络 以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或实施主体企业为重点,积极完善企业总部经济、农产品物流中心、农产品超市、集镇商贸中心、农家店联网互通的企业信息网络或电子商务示范园,建立企业经营内部供应链(门店、配送、总部)和外部供应链(上游供应商、生产厂商、下游客户)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全面推进品牌产品线上购销与线下实体服务互动的创新营销网络。

4.3 促进电商企业开发农村市场 发挥远程网络和省、市、区三级农产品信息(电子商务)平台等作用,建立市、区、镇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在乡镇、中心村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支持电商企业与骨干流通企业整合资源,扩大农村网购网销规模,构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网上通道。

4.4 扩大农村电子商务应用领域 扩大电子商务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网络中的应用,实现线上和线下交易的融合;依托已有电商平台和电商服务企业,支持社会青年和大学毕业生创办电子商务企业或开展网络销售,拓宽双向流通渠道;推进农产品店向实体店与虚拟店融合发展,成为网购提货终端和网销服务点。

4.5 拓展网络终端服务业务 充分利用集镇商贸中心、农家店、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等现有资源,支持供销、商贸等部门建设电子商务终端服务网点,为农村居民提供网络代购、各类产品代销和配送服务,积极拓展金融、通信、咨询、电子结算、信息发布等服务。

4.6 提高农村电子商务应用能力 加强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培训与宣传,实行由政府引导,涉农流通企业、电商企业和专业协会组织等多渠道培训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普及电子商务的知识和应用推广电子商务能力,增强农村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网购网销规模的扩大和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千仞,尹丽春.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6(10).

[2]刘英俊.池州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5(11):37-38.

猜你喜欢

农村电子商务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