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梦的光辉榜样 陶博曼的商业帝国与艺术巨藏

2016-05-30杜卡

财富堂 2016年2期
关键词:朱迪苏富比艺术

杜卡

回顾2015年全球最重磅的私人收藏拍卖,无疑是美国商业大亨A .阿弗烈·陶博曼(A. Alfred Taubman)的遗珍。陶博曼不仅完善了当今人们习以为常的大型购物中心的消费模式,还执掌苏富比长达22年,打造了一套国际公认的当代拍卖流程。他神秘而令人垂涎的艺术收藏帝国,在去年终于揭开面纱。围绕他的巨额藏品拍卖、身后家庭纷争、生前商业传奇,有太多故事值得回味。

花5亿美元血本苏富比夺下亏本的拍卖权

去年11月的3场陶博曼系列拍卖为苏富比带来将近4.4亿美元的总成交额。其中,11月4日的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夜场拍卖最为耀眼。意大利天才画家莫迪里阿尼(Amedeo Modigliani)的一幅女子肖像拍得4281万美元,买家是亚洲人。业内猜测是华谊兄弟的董事长王中军,但未被证实。2000万美元以上的作品还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无题XXI》、罗斯科(Mark Rothko)《无题(淡紫和绿色)》以及毕加索的《女子坐像》。11月5日的现当代日场拍卖则收入4270万美元。接下来,11月18日的美国艺术专场拍得1300万美元,最高价来自马丁·约翰逊·赫德(Martin Johnson Heade)1887年作《伟岸的佛罗里达日落》,被明尼苏达海洋艺术博物馆以590万美元购得。2016年1月27日的古典专场,还有陶博曼旧藏的拉斐尔等大师油画上拍。

虽然4亿多美元的总成交额,看上去很是风光,但苏富比其实还在亏本。2015年4月陶博曼去世后,为了极力争取其庞大艺术遗产的拍卖权,苏富比和佳士得的竞争一度白热化。最后苏富比放出史上最大狠招——做出了5亿美元巨额担保。这意味着之后的拍卖无论成交如何,其家属已经预先得到了5亿美元。再加上整个专场的全球运营与宣传费用,苏富比的成本远超5亿。这也是为什么在公布拿下拍卖权后,其股票在纽约证交所反而下跌了。

其实苏富比深知这是一桩不会赚钱的大买卖,但是必须拿下。他们输不起。倘若自己前总裁的藏品落到死敌佳士得的手中,那简直是一个让人无法接受的讽刺,将给苏富比带来前所未有的打击。按理说,陶博曼执掌苏富比二十余年,与这里的许多元老都很熟。他的遗珍交给“自家人”拍卖,岂不顺理成章?但是陶博曼的后人起初并未这样做,而是启动了“公平竞争”,把两家拍卖行忙得前仰后翻。人们猜测,这是陶博曼子女给苏富比下的套。最终当然还是老东家愿意花血本拿下这一单。

至于为何选择拍卖来处理父亲的藏品,小儿子威廉·陶博曼(William Taubman)直言不讳:主要为了处理遗产税及分配方面的相关问题。拍卖是最透明和最直接的方式。

陶博曼的遗产分配,的确不好搞定。媒体关于其前妻三个子女与他们的继母朱迪(Judy Taubman)之间纠纷的报道不绝于耳。甚至爆出朱迪被挡在门外,儿子们在屋里头撤画之类的夸张桥段。或许是为了回应这些豪门恩怨的八卦,在夜场拍卖的开始,苏富比全球行政总裁泰德·史密斯(Tad Smith)特意说,陶布曼所有的子女以及朱迪本人都在拍卖现场。记者们在“天厢”(skybox)的贵宾看台发现了朱迪,她与一些苏富比前高管坐在一起,十分认真地关注着拍卖动向,但是那些子女却不在身边。极有可能,陶博曼的孩子们另开包厢了。

草根富豪 陶博曼是谁?

无论如何,陶博曼生前多达500余件的显赫艺藏已成为拍卖史上最贵的私人艺藏。他的遗珍注定载入史册,他的个人奋斗也堪称“美国梦”的励志榜样。

这位享年91岁的高寿富豪,白手起家,生前资产高达31亿美元,在福布斯“最富有的400位美国富豪榜”上停留20年。无论是中产阶级蜂拥而至他创意十足的购物中心,还是有钱大佬来苏富比购买世界上最高端的艺术品,陶博曼以改变人们的购物体验而著称。他从密歇根大学辍学后空手创业,后来做得天大地大。陶博曼的另一个身份是苏富比前董事长。他不仅曾拯救苏富比于危难之中并强势逆袭,更打造了当代拍卖业的全套规范。“阿弗烈·陶博曼创造了今天大家所熟知的苏富比——不仅是其标志性的纽约总部,更包括藏家熟悉的现代拍卖流程体系,”苏富比行政总裁泰德·史密斯说,“今天的国际艺术市场中,陶博曼的精神和远见处处可见。”

踏入人生最后十年,他慷慨资助众多艺术、教育及医疗为主的重要项目。捐赠慈善事业的总金额高达2.5亿美元。其中,为母校密歇根大学累计捐资1.42亿美元,成为捐资最多的校友,虽然他曾在此辍学。这让人想起从哈佛辍学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Bill Gates)。看来奇才们的人生轨迹,有时也撞撞路,比如辍学、创业和慈善。

患阅读障碍犹太小男孩童年艰难

然而时光倒回陶博曼的童年,他竟然是一个患有阅读障碍的贫穷犹太小男孩。他的父母20世纪初移民到美国时,一个英语单词都不会。阿弗烈是父母最小的孩子,1924年生,排行老四,说话口吃,识字阅读都成问题。这让他的童年格外不容易,学习成绩也不好。

需要说明的是,他的阅读障碍症并不是因为智力低下。很多患者智商极高,甚至包括像达·芬奇、爱迪生、爱因斯坦、肯尼迪等人在孩童时期都被认为成绩极差的“笨孩子”,后来科学家发现他们都属于阅读障碍症的典型例子。老天爷让陶博曼在阅读方面有点困难,所以另一些方面给了他天赋。陶博曼可以自如地三维思考,特别善于对空间的想象与把控,这让他日后的设计工作如鱼得水。

由于1930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陶博曼家境越发窘迫。阿弗烈9岁就开始打工,11岁就放学后去商店卖鞋子。那段时间,让全家人共度难关的是“我们的爱与信仰”。

借钱创业 开拓郊区购物新时代

进入密歇根大学就读艺术与建筑后不到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陶博曼加入空军。在东京,他看到美国重要建筑师赖特(Frank Lloyd Wright)设计的帝国酒店(Imperial Hotel),还画了下来。几年后,他见到赖特,很是激动。回到美国,他继续在密歇根大学学习建筑。然而退伍后再回校园的他一心想闯天下,从此便无心学业。绘画课的学期成绩更是因为缺席太多而拿了C,但教授并未责怪,反而赠予一幅亲手画的线描作品以资鼓励。这幅画也成为了陶博曼人生中的第一件收藏。他特别珍视之,直到晚年都挂在家里。

虽然没拿到毕业证,但他收获了一份甜美的爱情。他与大学同学Reva Kolodney相识相恋,1948年结婚,并成为一名建筑师。1950年,心怀梦想且极具商业头脑的陶博曼向银行借了5000美元,建了一家商店,并在门口配有足够车位的停车场。也许他自己也没想到,第一年就挣了15万美元。1950年的15万美元!那一年他26岁。

后来,越来越多的商店和停车场项目接踵而至。公司成立的前十年,他已在密歇根做了几个大型的购物中心,并且着手扩展到美国西部。这十年,他还陆续有了三个孩子,大女儿Gayel、两个儿子Robert和William。两个儿子如今已执掌整个陶博曼公司的业务,大女儿负责陶博曼研究院的事务。

1960年代,陶博曼敏锐捕捉到美国汽车文化将会给城市郊区带来蓬勃商机。他说:“人们会在住所附近购物,而不是在办公地点买东西。”于是他选择在郊区的高档社区附近设计并建造超大型的室内购物广场,在门口配置大量的停车空间,商城内部开阔敞亮,让消费者很自然就愿意进去逛逛。他仔细考虑人流线路设计,让顾客不需要太多思考就可以逛遍商城内的全部店家。他还在商场内引入餐饮区,让顾客不仅买东西,还能享用美食、与朋友欢聚。购物成为一项重要的休闲娱乐。更出名的是,他还在购物中心内放置博物馆级的艺术品。这些对于今天人们来说习以为常的购物模式,却在那个年代,对消费者必须到闹市区买东西的旧有习惯提出了挑战。

《纽约客》杂志曾写道:“如果说维克特·格鲁恩(Victor Gruen,20世纪的建筑师)创造了购物中心的模式,那么陶博曼使之趋于完美。”他为零售购物体验带来全面革新,许多设计构思至今已成为业界标竿。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陶博曼的事业进入迅速扩张的辉煌期,财富大量积累,跻身美国新贵,甚至登上了1971年《商业周刊》的封面。事业蒸蒸日上的他,对艺术收藏的兴趣愈发浓厚。繁忙的商业日程之余,他经常带着孩子去美术馆和著名画廊看展,与艺界切磋交流。家里挂的和摆的艺术品也越来越多。

拯救苏富比强势逆袭将拍卖推广给私人藏家

1977年,陶博曼与妻子Reva Kolodney结束了29年的婚姻。1982年,他抱得比自己小20岁的新婚妻子朱迪。朱迪曾经是佳士得的前台,年轻时当选过以色列小姐。在遇到陶博曼之前,她有过一次婚姻,并且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接下来的33年,朱迪一直陪伴在丈夫身边。

不知是否与朱迪的拍卖行背景有关,陶博曼对艺术拍卖的关注增多。1983年10月,陶博曼收购了苏富比。这一年,他59岁,积累了半辈子购物中心设计与开发的经验,并且成功投资地产、餐饮等领域,风头正劲。与此同时,已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苏富比(当时还名为苏富比-帕克勃内公司Sotheby Parke Bernet)却陷入危难关头,资产价值已经减少到2000万美元。当时曾经有两位商人表示愿意提供1亿美元收购之,但这家拍卖行的管理层认为他们太粗鄙。陶德曼后来支付1.248亿美元收购了苏富比。这些钱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他的朋友们,其中还包括亨利·福特二世(Henry Ford II)。

陶博曼走进苏富比的那一天,员工们“恭敬地点头致意,当然他们当中很多人之前并未想过刻意去讨好这位购物中心的大亨”。他把自己在奢侈品零售业方面的经验用进来,着手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此前,拍卖行主要是艺术商人的竞价场所。因为经纪商出手阔绰,买进量大,甚至大画廊经纪人或古董商控制了整个拍卖厅,进而控制了作品的价格。所以,旧时的拍卖行很少将目光放到争取私人藏家上。工作人员对私人买家经常不太理睬,让人有被拒之门外的感觉。而且,彼时的拍卖程序对普通藏家来说不易理解,拍卖行似乎遥不可及。做零售业出身的陶博曼深知聚集散客购买力的无比重要性,他降低“门槛”,让更多新的潜在买家乐意走进拍卖行。

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陶博曼的确改变了苏富比的经营方式,将拍卖推广至传统画廊及古董商以外的客户群体,更为国际艺术市场成长注入强大能量。他善用自己对设计的敏感度改善展览空间及艺术品陈列方式,增强对客户的吸引力。不仅如此,他还将苏富比原有的几项客户服务重新打造,提供估价、金融、教育与修复等全方位服务。1988年,满血复活的苏富比在纽约上市,员工获得股票份额,这让他们更有归属感。

在陶博曼的领导之下,苏富比推出“温莎公爵夫人珠宝收藏”(1987年)、“安迪·沃霍尔收藏”(1988年)、“杰奎琳·肯尼迪·欧纳西斯故藏”(1996年)等知名拍卖。1989-1990年,苏富比创下32亿美元的总成交额。这个数字,是他7年前买下苏富比时成交额的5倍。

可以说,如今的拍卖体系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陶博曼。一连串的给力措施让佳士得也不得不跟进改革。当时市场占有率超过80%的两大拍卖巨头前后变革,带动着整个拍卖产业的旧貌换新颜。难怪咱们国内的拍卖业先驱中国嘉德的老板陈东升在1996年创办嘉德时,就是带着几位同仁一起去香港学习苏富比的全套模式。

操纵佣金上涨被罚巨款年近八旬入狱

在陶博曼的鼎鼎大名背后,还有一段不得不说的“老黄历”。2000年,媒体披露苏富比和佳士得共谋价格垄断、联手操纵佣金上涨的丑闻。这桩21世纪以来颇为轰动的商业案件,震荡了全球拍卖界。

2001年,纽约地区法庭裁定苏富比董事长陶德曼与佳士得时任总裁安东尼·泰能特爵士(Sir Anthony Tennant)合谋提高卖家的佣金,同时减少买家的优惠。为此,经过16天的审理,美国人陶博曼被判违反了反垄断法,入狱1年零1天。而英国人安东尼·泰能特则拒绝来美国接受审判。按照英国法律,他不能被引渡。

此外,苏富比公司还支付4500万美元的罚款,了结了利益受到侵害的客户们提出的2.56亿美元民事索赔诉讼。为了避免进一步的法律责任,陶德曼支付了1.56亿美元的民事赔偿,外加3000万美元解决了股东们提起的诉讼。2003年6月,快80岁的陶博曼在一个中转站获释。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遭牢狱之苦的陶博曼,因此安享了普通人的晚年生活。2005年他出售了部分股份,不再控股苏富比,结束了自己长达22年作为苏富比主要所有人的岁月。他撰写了自己的回忆录《临界阻力:奢侈品零售先锋的卓越职业生涯》(Threshold Resistance: The Extraordinary Career of A Luxury Retailing Pioneer),谈及自己漫长而丰富的职业生涯以及因操纵艺术品拍卖佣金而获刑。“我丢了半条命、我的名声,还有差不多27磅(约25斤)的肉。”陶博曼这样回忆。但他随后又补充说:“我现在出来了,但我心里没有怨恨。我依然相信这个体制——它依然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体制。”

物是人非艺术秘藏如今各有新主

虽然陶博曼的事业一向受公众关注,但他非凡的艺术珍藏却极少曝光。这些杰作挂在他各地的豪宅中,从纽约第五大道的著名公寓到佛罗里达棕榈泉和英国南安普顿的海景别墅,再到他家乡密歇根的现代主义大宅。

“我爸爸喜欢买艺术品”,他的儿子罗伯特说,“他喜欢和这些东西一起生活。”“我父亲有空时也画画速写和漫画,做做雕塑,他对艺术是真心喜欢”,陶博曼的女儿Gayel 说,“他的艺术收藏处处透露他敏锐的美学眼光。这些艺术品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只是,这部分个人生活一直被保护得很妥帖,外人几乎没机会看到。

“能去阿弗烈家里的人,并不多。”苏富比的一位高管Hugh Hildesley是其20年的老友,他说:“阿弗烈只是独自静静地珍藏这些作品,一点不作秀。” 所以他的艺藏一直是个谜,直到去世才揭开面纱。因为他亲自挑选每一件作品。对于他这样的藏家大鳄来说,不请经纪人帮忙,很是罕见。他也从来不在博物馆做展览,以免炫富。当然,他也没有为艺藏出一本书。

“我去年夏天在撒丁岛度假时,苏富比刚刚宣布将拍卖陶博曼的珍藏,” Hildesley回忆道:“有不少重要藏家也在那里。接下来的几个晚上,我被不停地问到同样的问题,‘他有什么藏品?”现在,大家都眼见为实了。他的收藏范围之广,数量之多,令人赞叹。从古典大师到印象派和现代艺术,从战后当代再到美国艺术,均有大作佳作。不仅如此,他还有来自埃及、罗马和中国的古董以及越南的家具。

作为一位收藏家,陶博曼是多元的,这正如他在商业上的兴趣。如前所述,他做过购物中心、快餐连锁、商业地产、苏富比拍卖行,还曾拥有一支专业的足球队,他头脑过人,几乎每一次努力,都出手成功。有一次在哈佛商学院的课堂上,他自信又富有智慧地说:“卖一幅德加的杰作和卖一杯根啤,你会发现其中的相似性超乎想象。人们没必要买根啤,同样也没必要买油画。我们给他们这样一种感觉——这些东西会带给他们更幸福的体验。”

虽然晚年时他的四处豪宅都已经填满了大大小小的艺术品,但陶博曼仍然没有停下来。就是2015年2月,他刚刚过完91岁生日,陶博曼在苏富比还买了4件现代和印象派作品。4月,这些作品运到他密歇根Bloomfield Hills的家,但他还没想好挂哪里。4月17日,在家人和艺术的陪伴下,他心脏病发作,与世长辞。这次的系列拍卖,释出了陶博曼终其一生的藏品。与其说是苏富比向老东家最体面的致敬,不如说是苏富比与老东家缘分的终结。善始善终,算是一段难得的良缘。

猜你喜欢

朱迪苏富比艺术
疯狂动物城
Q6 苏富比有多“乱”?
苏富比私有化10问
苏富比纽约总部翻新
纸的艺术
关注2017秋拍第一轮:聚焦苏富比近现代书画
嘿,闪电先生,能快点吗?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