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滨海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

2016-05-30李淑娟李满霞

商业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耦合协调旅游经济生态环境

李淑娟 李满霞

摘要:以我国14个重点滨海旅游城市为例,在构建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利用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14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4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整体优化,但两者之间存在差异;14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逐渐上升,但绝对等级较低;空间维度上,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环北部湾地区内部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差异缩小,珠三角地区内部差异扩大,五个区域之间差异缩小;由于14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逐渐缩小,导致其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差异逐渐缩小。

关键词:滨海城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09-10

作者简介::李淑娟(1977-),女,山东汶上人,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理学博士,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李满霞(1990-),女,山东德州人,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5CGLJ3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 旅游业资源消耗、环境依托的产业属性决定了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保障。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是滨海城市旅游发展的主要依托,而滨海城市生态环境的好坏影响其海洋资源环境,进而影响其旅游的发展,故处理好生态环境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是滨海城市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国作为海洋大国,高度重视以海洋为依托的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在《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和《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中都把“滨海旅游”列为新兴的支柱性海洋产业[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旅游业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国领先位置,尤其是大连、天津、青岛、上海、杭州、宁波、福州、厦门、深圳、广州、中山、珠海、海口、三亚这14个重点滨海城市发展最为突出。2013年14市共实现旅游总收入14 814.2亿元,占全国旅游业总收入的50.22%。鉴于此,本研究利用我国14个重点滨海旅游城市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基于耦合协调视角,重点研究其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发展以及格局演化,以期为我国滨海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一、研究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研究方法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本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基于作者尽可能收集到的统计资料,立足于现行的评价体系,本着整体对应、比例适当、重点突出、总量指标与均值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在旅游经济系统中,选取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人数、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5个指标来反映14个重点滨海旅游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状况。在生态环境系统中,既考虑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又考虑到人的主观能动性,会对环境破坏积极进行治理。故选取涵盖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8个指标来反映14个重点滨海城市的生态环境发展状况(见表2)。

二、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2005-2012年的《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14市的《统计年鉴》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原始数据处理

首先通过公式(1)、(2)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用熵权赋值法对14个滨海城市2005-2012年的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得到指标权重如表2所示。根据公式(3)、(4)、(5)、(6)计算出14个城市2005-2012年的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见表3至表5)。

(三)结果分析

1.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优化。较2005年,2012年14市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平均增长1.28倍,其中福州增长最快,达到5倍以上,海口、三亚则有所下降,发展水平曲线呈U形,分别下降3%和5%。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除天津与珠海外,其余城市都出现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的现象。天津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为契机,抓住2008年北京奥运会、京津城际高铁开通、市容综合整治等机遇,扩大旅游宣传,推进旅游品牌建设,深化区域合作,故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旅游经济指标增幅仍处在全国前列。珠海旅游经济水平增长的原因为入境游客基本不变,国内游客急剧增多。由于珠海临近澳门和香港,台湾游客入境较多选择澳门珠海这一通道,故珠海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主要来自港、澳、台地区,占珠海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总人数的82.77%,所以金融危机对珠海入境旅游者影响不大。珠海接待的国内游客主要来自于本省,2008年本省游客占国内游客的59.76%,其中以广州游客最多,占32.07%,主要旅游吸引力来自于优美的城市环境,海岛、温泉、高尔夫三大旅游产品,大型活动以及主题公园等。2010年,由于世博会的影响,上海市与杭州市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增长最快。广州市则是因为亚运会、亚残会、武广高铁等机遇,增长最快,并辐射周边的深圳、珠海、中山等城市。

较2005年,14个滨海城市的生态环境综合水平缓慢上升,平均增长15%,其中,杭州、珠海增长较快,达到30%以上,宁波则呈下降趋势,下降6.7%。在14个城市中,上海、天津的生态环境综合水平较低,究其原因,城市工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多以及道路交通的发展,导致城市工业三废排放量大。

2.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总体滞后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比较14市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可以得出,除上海2007-2012年旅游经济水平超前于生态环境水平之外,其他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均滞后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上海市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关注环境质量,提倡生态化、低碳的旅游增长方式。其他13市要利用本身的环境资源优势,扩大旅游产业规模,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其转型升级,以期发挥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更大的协同效应。

3.耦合协调度逐渐上升,绝对等级较低。较2005年,2012年14个滨海城市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平均提高24.22%。福州市由于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平稳发展,其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增长最快,上升了61.9%;三亚市由于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波动较小,其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增长最慢,上升了0.56%。但从整体来看,14个滨海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等级较低。2005年各城市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值在0.3132-0.6430之间,涉及4个等级,其中轻度失调有3个,分别是福州、中山和海口,占总体的21.43%;濒临失调的城市有5个,分别为大连、天津、青岛、杭州和宁波,占总体的35.71%。2012年各城市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值在0.3811-0.7515之间,涉及4个等级,其中轻度失调的城市有2个,分别为中山和海口,占总体的14.29%;勉强协调的城市有5个,分别为大连、青岛、宁波、福州和珠海,占总体的35.71%。从14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等级上来看,各个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正在由失调逐渐向协调方向发展,但协调的水平大多数还处于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阶段,发展潜力巨大。

(四)耦合协调度演化特征

1.总体演化特征

分别对14市2005-2012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数值求均值,如图1所示。2005-2012年14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均值位于0.6-0.8之间,说明14市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相互关联程度较强;耦合协调度均值位于0.4-0.6之间,说明14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整体协调发展等级较低。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均值低于耦合度均值,这是因为14市的旅游经济系统整体发展水平较低,虽然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程度较强,但其整体发展水平不高;14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与耦合度相随,并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这是因为14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都呈现增长趋势。由此可以看出,14市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格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逐渐向协调方向演化。14市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相互关联程度较强,但整体发展水平较低,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之间的良性循环处于较低的层次。

2.耦合协调度格局演化

为了更直观的了解14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格局的时空演化特征,将计算结果用ARCGIS10.0绘制于我国沿海城市图中,如图2所示。

(1)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

从时间维度上看,14市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等级逐渐上升,2012年没有处于濒临失调水平的城市,且最高等级由2005年的初级协调水平发展到中级协调水平。2005年处于轻度失调状态的有福州、中山、海口,2012年福州上升为勉强协调状态。2005年处于濒临失调状态的有大连、天津、青岛、杭州、宁波,2012年天津、杭州上升为初级协调状态,青岛、大连上升为勉强协调状态。2005年处于勉强协调状态的有广州、厦门、珠海,2012年广州上升到中级协调状态,厦门上升到初级协调状态。2005年位于初级协调状态的有上海、深圳、三亚,2012年上海、深圳上升到中级协调状态。

为了更好地了解14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变动原因,分别计算14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均值与变异系数,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变动重组是由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整体发展水平与变动程度共同决定的。杭州、广州、上海、天津、厦门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均值与变异系数均高于14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平均水平,说明其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高且发展迅速,上升趋势明显。深圳、三亚、珠海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较高但较稳定,故上升趋势缓慢。福州、大连、宁波、青岛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不高但发展活跃,故上升趋势明显。中山、海口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低且发展缓慢,故上升趋势不明显,一直处于轻度失调状态。

福州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变动最活跃,原因是福州市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福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积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重点推进古都文化游、温泉休闲游、滨海度假游、环城休憩游、特色节事游等旅游品牌建设;充分利用高铁和航空条件的改善,将福州市打造成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在国内连通方面,随着温福高铁、福厦高铁、京沪高铁的开通,实现了北京——厦门东部沿海高铁一线贯通;在两岸连通方面,2008年12月和2009年3月分别实现“福州——台北”空中客运直航和“福州——马祖——基隆”海上直航;在省内连通方面,福泉厦漳高速公路“四改八”扩建工程、省内多条高速公路、旅游公路相继竣工通车。这些因素都推动了福州市的旅游发展,促成了其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海口和三亚作为海南省仅有的两个地级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变异程度都不高,但在整体发展水平上却是一低一高,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三亚作为新兴的旅游城市,旅游资源特色突出,景点规模大,旅游饭店档次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国际知名度高,故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海口市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小,特色不明显,配套设施不完善,故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低。上海、深圳与广州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发展水平较高,主要原因是这三个城市建设进入成熟期,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数水平高。从旅游经济方面看,上海市高于深圳和广州市,但从生态环境方面看,深圳与广州市高于上海市,弥补了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不足,故三者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整体发展水平较高。

从空间维度上看,将14个城市划分到五个区域,由北向南依次为: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珠三角地区和环北部湾地区。分别计算每个区域内部城市2005年与2012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变异系数,如图4所示,比较区域内部差异。可以看出,珠三角地区内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差异扩大,其余四个区域内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差异缩小,尤其以海峡西岸经济区内部差异缩小最为显著。环渤海地区内,较2005年,2012年大连市、天津市、青岛市旅游经济分别增长1.69倍、1.55倍和1.46倍,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分别增长28%、2.1%和11%。可以看出,在旅游经济方面,三个城市增幅相差不大;在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方面,大连市、青岛市的增幅远远高于天津市的增幅。由于三市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皆滞后于旅游经济,故大连市、青岛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增幅大于天津市,因此导致区域内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差异缩小。长三角地区内,较2005年,2012年上海市、杭州市、宁波市旅游经济分别增长96.7%、1.44倍及1.86倍;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分别为上海市增长14.7%,杭州市增长32.6%,宁波市下降6.7%。可以看出,上海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增长放缓,且旅游经济的增速超过了生态环境的增速,导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下降2.8%;杭州市、宁波市旅游经济的发展速度超过了生态环境的发展速度,故二者在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增长的同时也导致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度分别提高16.5%和48.4%。因此,长三角地区内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差异缩小。海峡西岸经济区内部差异缩小显著的主要原因是福州市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较2005年,2012年福州市、厦门市旅游经济分别增长5.47倍、82%;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分别增长6%、22.8%。可以看出,二市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都有所上升,由于二市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滞后于旅游经济,故福州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增幅远远高于厦门市增幅,导致区域内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缩小。珠三角地区内,较2005年,2012年深圳、广州、中山、珠海的旅游经济分别增长1倍、1.1倍、48%及25%;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分别增长5.4%、17.1%、21.4%及30.8%。可以看出,深圳、广州旅游经济的增长速度快于生态环境的增长速度,导致二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增长较快;而中山市与珠海市则发展缓慢,区域内形成两极分化状态,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差异扩大。环北部湾地区内,较2005年,2012年海口市、三亚市旅游经济分别下降3%、5%;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分别增长19%、7.7%。可以看出,海口市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增长快于三亚市,又因为二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度都略有所下降,因此导致区域内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差异缩小。

分别计算五个区域2005年与2012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变异系数,比较区域之间的差异,得到结果分别为0.0977与0.0882,可以看出,随着各个区域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的发展,区域间的差异逐渐缩小。较2005年,2012年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珠三角地区旅游经济分别增长1.56倍、1.16倍、1.52倍、87%,环北部湾地区旅游经济下降4.8%;五个地区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分别增长14%、13%、15%、18%、13%。由北向南五个区域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分别增长31%、40%、25%、30%、10%;在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度上,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珠三角地区分别增长29%、16%、49%、7%,环北部湾地区下降6%。因此五个区域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差异缩小。进一步分析,得出环渤海地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区域间差异缩小的根本原因。

(2)耦合协调度总体空间变异及原因分析

分别计算14市2005年与2012年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和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变异系数,如表6所示。纵向比较来看,旅游经济变异系数减小,说明14市间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缩小;生态环境变异系数略有增加,说明14市间的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差异扩大;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变异系数减小,说明14市间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缩小。横向比较来看,影响14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比较14市2006-2012年旅游经济的增长速度,可以看出,大连、天津、青岛、杭州、宁波、福州6市增长速度较快,超过了14市的平均水平。这说明,随着经济地快速发展,各市充分挖掘当地资源优势,打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供给水平不断提升,游客不再局限于广州、深圳、上海等几个大都市,开始向其他城市扩散。广州、上海、深圳由于城市建设进入成熟期,旅游经济系统体量大,发展水平高,能减缓外界干扰所带来的波动,故旅游经济增势放缓,从而导致14市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缩小。

14市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当地经济的支持与保障。这14个城市,由于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对外开放早,经济发展水平高,旅游基础不断完善,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加,为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保障。另外,海洋旅游的发展,亦得益于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政策。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国鼓励实施海洋旅游开发,2008年国务院颁布《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有利于促进海洋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海洋旅游地开发。

三、结论

本研究以14个重点滨海城市2005-2012年的数据为例,在构建城市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14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14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整体优化。2012年,14市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较2005年平均增长1.28倍,生态环境综合水平缓慢上升,较2005年平均增长15%。

第二,上海市2007-2012年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超前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其余13市都是旅游经济发展滞后于生态环境发展。

第三,14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逐渐上升,但绝对等级较低。2012年较2005年14市的耦合协调度平均上升24.22%,但大部分城市位于中级耦合水平及以下,耦合水平不高。

第四,从时间维度看,14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整体发展水平与变动程度是耦合等级变动重组的主要原因,整体发展水平高且发展活跃的城市,上升趋势明显。从空间维度看,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环北部湾地区内部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差异缩小,珠三角地区由于中山市旅游经济发展乏力,区域内部差异明显;五个区域之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差异缩小。

第五,从14市整体来看,由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缩小,导致14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差异缩小。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滨海城市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海洋资源是滨海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加强对海上旅游项目的生态化建设以及海洋污染的控制与治理,有利于实现滨海城市海洋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利用资源环境优势,推动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旅游行业管理,科学规划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与水平。三是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要注意保护城市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绿化率。四是将高新技术注入旅游业运作模式,提高旅游产业效率,增加其附加值。五是加强区域内城市之间以及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合作,在发挥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从而带动整个沿海地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的上升。

参考文献:

[1] 张广海,刘佳.中国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评价[J].资源科学,2010,32(5):899-906.

[2] 姜焉,马耀峰.区域旅游产业与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以东部十省(市)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1):47-50.

[3] 生延超,钟志平.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旅游学刊,2009,24(8):23-29.

[4] 庞闻,马耀峰,唐仲霞.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1(6):1097-1106.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establishing an evaluation system for tourism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by using the panel data from 2005 to 2012, this paper carries out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tourism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ystem of 14 key coastal tourist citi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re was an overall optimiz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se 14 cities, but there were differences between tourism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tourism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14 cities rose gradually, but its absolute level was still lo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dimension, the difference in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tourism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narrowed in the Bohai Sea region, Yangtze delta region, the western Taiwan Straits Economic Zone and Northern Gulf area, but the difference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enlarged; comparing the five areas,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tourism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narrowed; as the gap of economy development was narrowing, the differences of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tourism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se 14 cities narrowed.

Key words:coastal cities; tourism econom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upling coordination

(责任编辑:李江)

猜你喜欢

耦合协调旅游经济生态环境
区域经济与人力资源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论生态文明格局下江西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湘西州浦市古镇发展旅游经济的思考
我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蚌埠市智能旅游与人文环境多元化调研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