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2016-05-30乔晓玲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连云港

[摘要]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步成为我市转移就业人员的生力军,其市民化的问题已经成为新时期推进城市化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本文通过对本市新生代民工的调研,比较分析了其与第一代农民工不同的特点,剖析了其在市民化进程中所遭遇的种种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对策建议, 以期推动整个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连云港

所谓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是指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即我们俗称的80后、90后)进城打工或创业的农村青年。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数据显示,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747万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人数众多,占农民工总数的61%,约1.7亿人。据连云港市农村劳动力就业调查资料显示,2013年连云港农村劳动力总人数为175.99万人,比上年增加1.12万人,增长0.64%。其中,共转移劳动力106.49萬人,比上年增加3.15万人,增速较为平稳为3.05%;转移人数占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60.51%,比上年增加1.14个百分点;劳务输出74.84万人,比上年增加1.28万人,增长1.74%;劳务输出人数在农村劳动力总人数中的比重为42.53%,比上年增加0.46个百分点。至2014年又新增城镇就业7.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万人。其中全市35岁及以下转移就业人员64.51万人,占全部转移就业人员的58. 6%; 36至49岁转移就业人员29.83万人,占全部转移就业人员的27. 1%; 50岁(含50岁) 以上转移就业人员15.74万人,占全部转移就业人员的14. 3%。由此可见“80后”、“90 后”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步成为我市转移就业人员的生力军。可以说,我们当前要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主要工作对象就是这部分转移到城镇就业的新生代农民工。

一、本地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

在全部农村转移人口中,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的话,无论是在个人意识、行为方式,还是心理定位、身份认同上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可以说,他们的城市梦比他们的父辈即老一代农民工更执着,更彻底。具体特点如下表1所示。

表1 新旧农民工的特点比较

1、从文化程度来看, 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明显要高于第一代传统农民工。根据对当地农民工研究表明, 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普遍较高, 90%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都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日益占据主流。正因为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新生代农民工认为自己具有改变自身农民身份的能力。他们期望能够融入城市使自己和后代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机遇,渴望能够融入城市得到城市居民的认可和尊重。

2、从行为方式来看,因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环境与传统的农民工有着很大的不同, 他们通常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能够快速地融入城市生活。他们的行为方式非常接近城市居民。比如在消费习惯上, 据广东省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 68.5 %的人收入主要用于自己的衣食住行, 工资很少再寄回家。他们当中,半数以上的人出入过网吧,绝大多数人都有手机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 在空闲时,他们除了看电视外, 还经常光顾网吧、KTV、电影院等, 另外,与城市人的交往不管是在频率上还是在程度上都要高于老一代农民工,有数据显示从来没有去过城市居民家里聊天的新生代农民工所占的比例为38.5 %, 而从来没有去过的老一代农民工所占的比例却高达61.5%。这可以看出, 新生代农民工在行为方式上已经基本完全融入了现代化的城市生活方式。

3、从思想观念来看,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成长在衣食无忧的家庭环境中,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 新生代农民工基本都没有务农经验, 对土地没有深厚感情, 不愿意待在农村,并且他们中间大多数人在结束了若干年的打工生涯后也不愿意再回乡务农, 他们渴望留在城市里成为市民,像城里人一样生活,因此, 对于自己的身份认同, 新生代农民工更愿意把自己界定为城市一族,对农民的身份不愿接受,追求与城市居民的权利待遇平等,他们的城市归属感十分明显,市民化意愿和倾向非常强烈。

二、本地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中的主要障碍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的话,新生代农民工有着更迫切的市民化意愿和极强烈的城市归属感, 同时他们也具有着更加有利的政策条件和外部环境,国家和政府日益重视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出台了相关政策并建立了相应的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享有对等权利”的心理诉求,推进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但仍有一些障碍的存在使他们经常面临失业、工伤、疾病等风险却没有足够保障, 不得不面对住房、子女教育等问题却无可奈何,因而很难真正融入城市、扎根于城市。

1、户籍制度障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存在从根本上说正是源于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这种户籍制度将我国的公民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将我国的人口分成了农民和市民,人为地将两个群体贴上了对应其身份的标签,并且通过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社会经济政策、社会利益分配等对农民工的就业、福利、生活、教育等产生种种限制,极大的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步伐。

2、社会保障制度障碍。目前,由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仍然无法完整的享受城市居民的各项福利和保障。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近些年才刚刚兴起,目前尚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保障水平比较低并且尚未与城市医疗体系联网接轨,致使生活在城市的农民工无法真正享受到医疗保险。据调查显示,目前当地的新生代农民工仍处于较低的社会保障水平下。参加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的比例分别为52.14%、27.02%、30.35%、20.5%。

3、生活资源分配障碍。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生活融入上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就业待遇和子女教育、住房制度等。新生代农民工的月工资收入大多在3000元以下,且存在许多无合同就业、兼职式临时就业,而正规合同就业仅为35.92%,并且新生代农民工实际劳动时间普遍超长,而且工作不稳定,也缺乏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督。在教育方面,新生代农民工中近80%的家长希望孩子可以在城市接受教育,和城市孩子享受同等教育资源,但很明显目前由于户籍制度及教育体制的限制,无法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诉求。另外,据调查,连云港市农村转移就业人员中有意向长期在城镇就业生活的在85%以上,尤其是18—35岁之间的年轻人就业居住的愿望更高。据统计,在全市110万农村转移人口中,在城镇实现稳定长期就业创业的有75万人,已通过各种途径转换身份并在城镇长期就业居住、实现市民化的仅有5.8万人,占全部转移就业人口的5. 2%。其中最现实的困难就是进城怕高房价。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房价对大多数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安居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阻断了他们想成为城市人的梦想。还有些人进城居住怕失去农村原有土地,对于工作流动性大、容易失业的他们来讲,土地仍然是其最基本的保障,他们害怕万一失去了土地,却又没能在城市立足,将使自己落入鸡飞蛋打的尴尬境地。

4、就业环境障碍。由于连云港市还处于工业化初始阶段,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另外还存在着企业工资待遇低、企业文化缺失、文体方式单一、管理简单粗放等现象,致使员工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环境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三、进一步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面对着以上所提及的诸多障碍,我们要从两个方面入手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一方面从农村入手,解决从农民转化为市民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遗留在农村的问题,比如农村的耕地、宅基地的处置问题; 二是从城市入手,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以后可能要面对的问题,比如身份认同、生活待遇、就业等问题。

1、建立农村土地流转补偿机制。在农村大力鼓励有条件的农村转移人口放弃宅基地进城镇落户,出台相关政策对凡已在城镇购房定居或实现城市身份转换的人员,只要自愿退还宅基地、退还耕地,政府可按其退出的土地面积给予相应的奖励。这种奖励的形式可以多种形式,比如发放经济奖励补助金,也可以折算充进个人的社会保障基金中或者作为在城市购房时的抵充。

2、加强社会保障。如果能让新生代农民工拥有合适的社会保障, 那么将大大的增强他们融入城市的信心, 消除他们城乡不平等的思想顾虑,让融入城市的农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身份认同”与“社会认同”。

(1)推进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根据我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国发〔2014〕25 号) ,我国正致力于要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废弃原有的“户口特权”,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并由此逐步剥离或取消附加在户口上的一些社会管理功能,使进城农民工在子女教育、医疗保险、就业待遇、住房等方面都享受城镇居民完全平等的待遇,进而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尽快转变为真正的市民,以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完善各项社保制度。进一步加快健全社会保险体系,逐步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社保体系,一方面严格落实现有的农民工社保政策,另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农民工社保覆盖范围,鼓励农民工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凡是形成劳动关系被用人单位录用的,监督用人单位必须为农民工办理养老、工伤、医疗、失业、生育等保险,力争做到应保尽保。另外对于已经进城落户的农民工,制订城乡统一的转移接续社会保险关系的相关规章办法,逐步建立起城乡均等的社会保障体系。

3、推进城市社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只有保障了融入城市的农民工的生活质量,真正实现教育、住房、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农民工才能从心里上真正的融入城市,实现市民化。在住房上,可以结合农村的土地流转补偿机制实行农民工购房、租房扶持政策,尝试将进城务工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政策的适用范围,并大力开发专门面向农民工的政策性经济适用房,积极探索便于农民工进城定居购房租房的办法,真正能让农民工们进城买房安家,过上其期望中的城里人生活。在教育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统筹考虑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满足城乡居民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加强硬软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建设,优化城乡教育布局,兑现一视同仁的入学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进城子女的上学问题。

4、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与提升农民工生存技能相结合。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落实和改进现有的促进就业和创业的相关政策,增加就业创业机会,拓展就业创业空间,积极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引导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型发展,鼓励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吸纳更多农民工工作就业,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服务网络系统,优化当地农民工就业创业环境。另一方面,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要提供针对性的、有效率的就业创业服务,拓展城镇就业创业空间,真正做到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技能,使他们更容易的获得较多的就业机会,取得相对稳定的职业收入,以解决他们在城市生活的后顾之忧,更快更好的融入城市。

参考文献

[1]蔡禾等.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2009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刘应君.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经济研究参考》,2012 年第30 期.

[3]高君.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与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宁夏社会科学》,2008 年第06 期.

[4]黄锟.城乡二元制度对农民工市民化影响的理论分析.《统计与决策》,2011 年第22 期.

[5]傅伯仁,李爱宗,张亮,等.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新变化及其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年第31期.

作者簡介

乔晓玲(1979 -), 女, 江苏省连云港市人,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西安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方面理论与实践研究。

本论文系“连云港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课题号14LKT18

猜你喜欢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连云港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
江苏连云港:为农民工送上“寒冬暖查”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综述
对农民工市民化内驱动力的思考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思路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因素的分析
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揭牌
促进农民市民化的成功探索及启示——以湖北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