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实践与体会

2016-05-30康健柏银兰路延之徐志凯王丽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2期
关键词:教学体会微生物学实验课

康健 柏银兰 路延之 徐志凯 王丽梅

摘要: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是与医学微生物学理论课程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块,实验课程能很好地诠释理论课程中难以理解的概念以及微生物学课程必须掌握的无菌操作、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常见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等基本技术。近年来SARS、禽流感、甲型H1N1、登革热、MERS等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使得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所以本文就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5个方面逐一进行教学分析,浅谈教学实践和教学体会,希望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验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283-02

一、根据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我校目前采用校内编写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程》,全书共53个实验,涵盖细菌学实验、病毒学实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学实验三方面实验,以及较全面的微生物学实验常用的试剂配制、菌种的保藏、实验动物的管理等内容。而课时安排只有6次课程,共计12学时,如何从这么多实验中提取本科生需要掌握的实验技能是我们最注重的教学任务。

我们把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分为微生物学基本技术、临床常见病原菌的检验程序和方法和动物实验三个部分。首先,微生物学基本技术是实验课程的基础,必须让同学掌握无菌取材方法、连续划线接种、分区划线接种、显微镜的使用、革兰染色镜检技术和药敏实验等。掌握基本技术能使同学们对微生物实验课程有个初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无菌概念意识,为后续的实验课程奠定理论和操作基础。其次,掌握了基本技术和无菌技术之后,我们学习临床上常见的两类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程序和方法:肠道致病菌和病原性球菌的检验。实验标本采用模拟临床标本,如脓汁标本、粪便标本和血液标本等。依据致病菌的分离检验程序分3次课程安排,先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再观察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和生化反应,最后进行细菌血清学鉴定和药敏试验,穿刺接种等等。最后学习动物实验,动物实验是微生物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部分。可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病原微生物;测定毒力(致病力);制备抗原和免疫血清;鉴定生物制品;探讨发病机制等。我们学习小鼠的腹腔接种和小鼠的解剖,做小鼠的脏器印片,同时也复习了革兰染色的步骤和方法。动物实验上课的时候一定要给同学们讲清楚动物实验的重要性,要尊重动物、爱护动物、保证动物实验的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不能任意伤害实验动物和处死动物,体现我们科研工作者对自然、对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怀有敬重之心,对实验动物的尊重和敬仰。

二、根据教学安排准备好实验清单

随着高校招生的规模扩大,学生的人数急剧增加。需要准备的实验耗材也相应加大,使微生物实验课的传统教学矛盾日益突出[1]。微生物实验课的实验用品和耗材都是由老师课前准备,比如:各种琼脂平皿、细菌培养物等。这些耗材在以前人数少的时候,能保证每人一套,但现在由于人数扩增,实验耗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为了保证同学都能亲手完成实验,教师必须准备大量的实验耗材。由于微生物的客观性,密集型上课的时间段,实验耗材必须在上课前准备好等等,所需的劳动强度会大大增加。针对这种矛盾,我们选择找一些对微生物实验课有兴趣的同学加入到实验课用品的准备过程中来。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同学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较为完整、系统地进行微生物实验操作,比如:学会了超净台的使用、平皿的制备、培养物的接种划线等。另一方面学生配合教师完成实验用品的准备,沟通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提高了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学领取应用更加广泛[2]。微生物学实验课有很多的视频和录像,我们选取与本节课联系紧密的录像在实验完成后播放,比如:物理灭菌法、革兰染色方法、伤寒沙门菌内毒素毒性实验等等。一方面可以结合本堂课教学内容,讓学生对照视频看自己的操作有无不当之处,直观地看出来视频中所做实验的结果并分析常见问题。另一方面,视频更鲜明又直观,往往需要许多字描述的信息,但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一张图片就可以给同学展示直观的图像。另外微生物种类繁多,活标本保存困难,有些微生物的培养需要更多时间或者更高技术也不一定培养成典型的形态结构,这样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而计算机技术可以播放多年保存效果很好的微生物学形态结构标本,提高了教学质量,并更容易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极大的丰富了教学资源。

计算机技术将视频、图片、幻灯、动画和微生物实验教学融为一体,能将微生物复杂的变化过程、丰富多彩的微观世界有机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还可以增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活动,如:革兰染色的结果,发现同学染到好的结果,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转入到投影,我们叫显微互动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实现了师生互动,对一个结果可以从微观到宏观的展示给同学,引出PBL的教学方法,让同学都参与讨论。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方法提供了教学和沟通的桥梁,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新颖。

四、完成实验报告和考试

实验课教学不仅仅是课堂授课,课后还会安排实验报告,必须让同学们复习课中所学的内容,完成实验报告。我们学校注重学生的实验课教学,实验报告占微生物课程的10分,实验课考试占微生物课程10分,这样也能督促学生重视实验课实验报告和考试。实验课有的章节时间跨度长,课后实验报告可以系统地把这几次课程联系在一起,比如:肠道杆菌的检验,第一次课先接菌,第二次课穿刺培养,第三次课血清学鉴定,完成实验报告可以把三次课系统归纳。思路有个清晰的认识。由于学生也是初次接触实验,实验结果可能五花八门,不能一味地要求有统一的答案,不能简单地评判对和错,只要求学生客观地描述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对实验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对实验结果有科学合理的解释就可以了。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性。实验课考试也是微生物实验教学的一部分,主要考无菌操作和革兰染色,学生操作的时候,老师来回走动和观察,依照无菌操作,染色方法,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等给卷面打分。由于学生人数多,必须满足学生可以在30分钟之内完成实验,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熟练掌握和运用。

五、完成实验课程教学,引导同学参加课外科研

微生物实验课程少,但是作用很大,微生物与人类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课后,应鼓励同学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比如:酸奶的制作,馒头、啤酒的发酵,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自主进行实验设计,完成课外科研。

通过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工作,发现有些同学对医学微生物实验很感兴趣,在课堂上会提出许多尖锐的问题,我们可以把这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吸收到科室的科研项目中来,既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又把微生物从课堂转移到课外,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模式。也满足了他们对微生物课程的深度学习,提高了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学生也可以申请学校的“本科生课外科研基金”,在本科期间就初步走向科研之路,对以后的研究生的学习也提供了初步的实验基础,并将实验结果进行科研论文的撰写,又培养了科研论文撰写的能力。可谓是一举三得。目前我们科多同学都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验设计,完善实验方法,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深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总结

总之,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工作是一个贯穿基础和临床的课程,实验课的学习对理论课既是理论课知识一次回顾,又和临床实习又必不可分。我们目前采用实验课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热情,使同学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课堂上课延伸到课外科研,这种多方位的教学改革直接提高了同学们的实验技能,增强了学习效果,培养了同学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初步培养了同学们由观察实验—设计实验—完成实验论证报告—发表文章一系列的学习能力。

通过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深深体会到微生物学实验课课时少,但必须认真对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传统知识的课堂讲授和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的运用,要培养学生从被动学习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能力,并且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與人类日常生活相关的微生物现象,提高自己对微生物知识的理解层次。这样,微生物学实验课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康健,王丽梅,柏银兰,等.医学院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2):1075,1086.

[2]王志斌.计算机辅助教学在高职医检专业实验课中的典型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232-233.

猜你喜欢

教学体会微生物学实验课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关于职业教育的一点教学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改革体会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
高职“生物药物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体会
提高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分析
微生物学名词
一堂实验课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