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置技巧

2016-05-30向国淑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3期
关键词:新装词句设置

向国淑

摘要:设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能精练教学内容,直指教学重难点,对于构建高效课堂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问题设置需要倾听文本、倾听学生声音和富有启发性三大立足点。设置阅读教学主问题的基本技巧是抓文章的关键词句,注意体现文体特点,体现课文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作家深邃思想的光辉更灿烂。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置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265-02

什么是“教学主问题”?余映潮先生认为,所谓教学主问题就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粘和剂,在教学中显现一以当十的力量。

在阅读教学中,精巧有力的主问题能直指文章要害部位、简化教学程序,能让学生顺藤摸瓜理解文章真意。要达到如此效果,“主问题设计”必不可少。主问题设计就是用精少、实在又灵活的问题来激活课堂,贯穿教学过程,精练教学内容,直指教学重难点,对于构建高效课堂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撑起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片蓝天。事实上,初中语文课堂主问题的设置是应具备一定技巧的。

在讨论设计技巧前,笔者以为应首先弄清楚主问题设计的三大立足点。

一要倾听文本。倾听文本,深研教材是精心设计主问题的基础。因为设计主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化繁为简地安排课堂环节,使教学内容更易让学生参与和接受。这个过程,是教师逻辑性、创造性、艺术性的体现,也是一个对教材是否深研的考验。教师浅读文本,必然导致浅问题。教师只有深读文本,吃透教材,审透了文本的精神内核,才能设计出符合文本精髓的主问题来开展教学,引导体验,组织交流活动,使阅读教学有深度,有充沛的活力。美国教学方法专家斯特林·卡尔汉认为,设置主问题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能否恰当地提出文章主问题,也是教师专业素养高低的反映。

二要倾听学生声音。教学主问题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去设置,要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的过程。阅读课堂的主问题本身就是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活动,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支撑学生学习语文的擎天柱,是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殿堂的阶梯。所以,设置主问题必须了解学生对文本的实际认知水平,对文本学习有怎样的渴望程度,了解这些后再设置的文章主问题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遥远的救世主》中的名言:“只要不是我想自己学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我了我也拿不到——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能做到才是我”就真实地反映了这一点。教师要想唤醒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只有放下身段去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让学生爱学、会学、学会,这才是设置主问题的关键着力点。

三要富有启发性。《礼记·学记》中提出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的主张:“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说,教学者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考,诱导他而不处处硬拖着他,激励他而不时时硬压他;给他点明解决疑难的“诀窃”,而不是把现成的答案灌输给他。这段话正是我们课堂提问必须遵循的启发性原则。课堂教学是否有启发性不在于提很多问题,而在于既能精准的把学生引人“愤”、“悱”的状态,又能使学生走出“愤”、“悱”的教学方式,这才是真正的启发式教学。

弄清设置阅读主问题的基本原则后,我们继续探讨设置阅读主问题的技巧。

首先,抓文章的关键词句来设置主问题。文章的关键词句也可称为“文眼”,它们是文章的窗户与灵魂,这些精彩的词句在文章内容上和结构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文章的主问题就可以设计为分析这些关键词句的含义或作用,因为弄清关键词句直接有助于把握文章要旨,探索作者布局谋篇的写作技巧。如教学《我的第一本书》(8年级上册)这篇散文时,该如何设置这篇文章的主问题?笔者认为此文虽长但它是自读课文,学习难度适中,所以不能设计太多零散切入口,但浮光掠影式浅尝辄止的一带而过也不好,因为孩子们对人生第一本书这个话题感兴趣,本文对于教育孩子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也有教育意义。因此,笔者采取的是较高效的一种学习方法,找到本文最重要的一个词句,只为学生撕开一个可以深入的切入口。但这个切入口必须反映出这篇自读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目标,才会有实效性。本文着重表现对儿时浓浓亲情和深厚友情的怀念,启发人们要珍惜生活的幸福。因此,学习本文应抓住文末总结句:“人不能忘本”,把理解它的含义及作用作为本文的主问题。因为从“本”的含义上深究,就能让学生了解“本”的含义有根本,人生中最有奠基作用的东西,再引到文中“本”也指父亲亲手为我和乔元贞修补的国语课本,引伸到作者在当年的苦难生活中对温暖亲情、友情的美好回忆,引发学生联想在生活中对这句话的理解和对现在幸福生活的珍惜。而且,这个关键句在结构上也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还照应了文章标题,也映衬课文首段“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思索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这样层层深入分析下来,一个课时就能让学生们有充分的时间探究课文的重难点,避免了满盘皆问,师生疲于奔命却如隔靴搔痒、效果不佳的局面。所以,抓文章要害处词句是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捷径。教学这类有文眼的文章,只要老师慧眼识窗,破窗而入,设计好主问题,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就像庖丁解牛,轻松自如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设置主问题不仅可找现成的关键词句,也可自己谋取,但应注意体现文体特点。如学习诗歌《泊秦淮》时,我们先注意到新课程标准对诗歌学习的要求是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体会感悟我国诗歌深邃的意蕴、文辞和风格……那么,应如何引导学生领悟其深远的意蕴、丰富的情感呢?曾国藩曾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而学生对本诗的积累和认知都不充足,理解这首诗感情的那个小小的切入口在哪里?思来想去,笔者找到了“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恨”字,围绕“恨”,“遗憾之意”笔者提出了三个问题:一谁恨?(是商女还是作者?)二恨什么?(南朝陈后主亡国的旧事、唱后庭花的商女还是晚唐听唱歌的那些统治阶层?)三为什么恨?这样层层追问诗歌内在的逻辑和原因,就能体会到作者是在借古讽今,表达作者对腐朽堕落的封建统治者的强烈批判和满腔的忧国忧民之情。再如学童话《皇帝的新装》时,笔者以为可从生动的情节入手,像学习小说一样,先让学生拟出“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议新装”,然后再分析人物形象,归纳全文中心思想,即对虚伪、愚蠢昏庸、自欺欺人的丑恶人性的批判及对真诚善良美德的呼唤。这样讲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对童话体裁会止于老师给的概念即儿童文学的一种,善用夸张修辞表达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或赞美,对童话的主要写作特点“夸张”缺乏充分的感知。所以,笔者觉得本文设置的主问题应是:这篇文章哪些地方用了夸张的写法?有什么作用?通过学生自主探寻也能轻松地弄清故事情节,还能深入地理解统治阶级的丑陋嘴脸,体会小孩纯真的童心,洞悉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笔者以为文体不同,教学要求不同,设置主问题也要随之而变。当然,抓住文体特点设置主问题也易于让学生形成解读这类文章的能力。

第三,主问题应体现课文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作家深邃思想的光辉更灿烂。如学习《最后一课》,对于这篇小说的人物性格,反映的爱国主题,学生并不难理解,但涉及文中法国语言时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犾大门的钥匙”,对这个关键句子的深刻内涵,有学生能够理解到它反映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的热爱,也有学生能理解到这句话阐述了学习法语就能摆脱普鲁士统治的道理,但大多数学生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需不需要再深入推进呢?这时我认为,此句包含了法国语言不仅是一个交流工具,还是法国人民归属感的载体,更是团结法国人民的纽带,打击普鲁士的致命武器!这是法国作家都德深邃思想的闪光点。于是,笔者继续引领学生探讨这句话的深刻内涵,追问了一个主问题:语言不就是一个交流工具吗?既然巳经占领了土地,为什么普鲁士一定要强迫被占领地的学校必须教德语呢?这一问题马上激起了学生研讨的兴趣,深入挖掘,最后引北大著名国学大师袁行霈教授的话作结:“一个民族的毁灭,不在于土地的沦丧、生命的消失,而在于文化的衰亡”。都德其实在借韩麦尔之口告诉我们:延续本民族的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生存的根本,而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这是作家用真理光辉在照亮我们的心灵。毫不夸张地说,优秀的作家都是擎着真理火炬的天使!老师能让孩子们在感受经典名篇的同时,还能触摸到伟人思想的光辉,让名人的风采在心中闪耀,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结语:阅读教学教无定法,设置阅读课主问题的技巧也还有很多,但无论如何,目的只有一个,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如果通过对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置,能有效简化教学头绪,使教学内容单纯而又丰富,明析而又细腻,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发掘潜能的空间,而不是在层出不穷的问题中乱转,丧失对语文阅读课的信心则于愿足矣。

参考文献:

[1]余映潮,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J].语文教学通讯,2003,(5)

猜你喜欢

新装词句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新年穿新装
mothercare:新年将至,快来搭一套美美的新装吧!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
开关的新装
皇帝的新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