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能力提升培养的环境监测实验考核方法改革研究

2016-05-30李爽马会强李长波胡春玲马宏飞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1期
关键词:考核方法环境监测改革

李爽 马会强 李长波 胡春玲 马宏飞

摘要:本文从环境专业毕业生面向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角度出发,就目前我校环境监测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了课前预习、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报告总结等多元化的实验考核模式,这种统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以综合考核学生学习和动手能力为主,可以更集中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环境监测;考核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075-02

各高校环境类专业实验教学中最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少不了环境监测实验,实验内容一般包括水体、大气、噪声及废弃物监测等,实验过程分为监测布点、采集样品、分析测试、处理数据以及综合评价。环境监测实验技能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食品安全、职业健康等多个行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因此高校环境类专业开设环境监测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对环境专业毕业生面向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一、现有环境监测实验课程考核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和步骤,也是评定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学生的课堂操作、实验态度及实验报告是目前该课程实验评定的三个部分,其中实验态度占总分20%、课堂操作占总分40%、实验报告占总分40%。实验态度和课堂操作成绩体现在课堂上以目测形式考核,突出问题表现在学生即使没有真正动脑思考,在老师面前也多数表现良好,而且一位实验教师要同时观察多名同学的全部实验过程,难免照看不过来,导致实验态度和课堂操作分数难以掌控或与实际有较大差别。而实验报告为课后完成,无法监督学生处理数据的方法及能力。甚至有个别学生抄袭他人实验报告,导致上交的实验报告中数据处理部分出现雷同。不能推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提高学生对实验理论及技能的掌握,更不能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其主要原因就是太依赖这种结果的考核模式,所以这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素质,是非常不可取的一种考核方法。

伴随着环境监测实验课程教学的不断进行改革,实验成绩的考核方法也在随着不断的改进,但是在这实验考核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能以出勤、实验报告和操作,还是只以学生的实验报告为依据等给予评定成绩,因为这些都不能综合而全面的对学生操作既能做出真实反应,反而这种形式忽略了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的课前预习,和操作规范性,以及实验过程的严谨性,甚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为了激发学生对环境检测实验的兴趣,和改变学生的实验成绩的不公平和不全面的状况,使得学生的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更好的强化,就必须做到实验考核方法的能顺利进行改革。最有效且直接的办法就是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强化过程性评价。不仅要达到以前的考核要求,更应细化及增加考核环节,对实验过程采取强化考核。通过对实验全过程进行考核与评价,从中可以发现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以及在不断探索中能够实现其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环境监测实验考核方法的改革内容

课程考核和实验考核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实验考核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实验创新能力的一个全面而综合的评价,一个优秀的教师更应该注重实验的全面性,而不是只看重实验的结果,而应注重实验的全面性,全面、系统地进行实验成绩评定。就我校环境监测实验教学的目前现状,提出了课前预习、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报告总结等多元化的实验考核模式,这种以学生的动手和学习能力为主要考核的模式,这种统筹考核过程和结果的实验,可以更集中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全面性。具体内容如下:

(一)对课前预习进行考核

学生对实验应用的技能以及实现教学的成果好坏与实验前的预习是密不可分的。通过课前预习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步骤内容,使得实验教学质量有所保障。充分做到对实验的目的、实验的步骤、实验的原理和实验的结果心中清楚明白。在课堂上,一定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抽查,另外实验报告上设置预习一栏,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的内容填写预习内容,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和对报告填写的完成情况都应作为指导教师考评的参考。这样不仅能够起到对学生课前预习的督促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实验的教学质量及效率。

(二)对实验素质的考核

实验素质考核主要是考察学生在实验中的组织纪律、实验态度、环保意识、卫生情况、协作精神、爱护公物等方面。以往实验考核中仅列出实验态度占总分20%比重,而忽视学生的组织纪律、环保意识等其他方面。环境监测实验课程的操作性很强,且涉及室外大气和地表水环境样品采集,因此劳动强度较大,学生在外采样一定要控制场面,应在强调组织纪律性同时注重学生安全,避免混乱。同时,学生在课堂上的协作精神、爱护公物等方面也不能忽视,课后卫生清理情况同样重要。在实验成绩评定中增设实验素质考核这一项有助于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得到良好的素质教育。

(三)对实验操作过程的考核

实验操作是环境监测实验的核心环节,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过程的有序性等均在此体现。在以往的实验考核中,虽已将实验操作情况纳入学生成绩管理,但由于课堂上学生分布较分散,实验指导老师很难对每个学生的每个操作步骤做出细致的评价。且实验课程强调个人主观操作,如果实验指导教师不能清楚记得每个学生姓名,也无法准确记录该名学生的课堂表现成绩。因此导致实验操作过程考核流于形式。除个别基本不动手或操作技能较差学生较为明显外,其他大部分学生的操作表现没有明显差别。

只有对学生的操作细节及实验结果的观察,才能够更真实地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做出准确评价。课堂上学生应佩戴注明个人信息的胸牌或手牌,指导教师并对每实验小组成员进行具体分工,使得实验步骤具体落实到个人,每个人有不同的工作,指导教师可以重点核查某个同学的某个实验步骤,以便于对该学生操作过程进行核查。对于不同的实验,要求也不同。在实验之前,指导教师应提前告知学生应了解的实验重点,让学生能够高效认真的预习,探究实验的各个细节,同时告知学生这些事考评则标准。学生经过课堂操作练习可以提高实验的积极性,培养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能力。

(四)对实验效率的考核

实验效率是学生能否熟练掌握操作步骤的体现。以往的成绩考核中没有列入此项,学生在操作实验步骤时,如果对步骤掌握不熟练,操作过程就相对较慢,而有些同学为力求结果精准,也非常细致地对每一个步骤进行操作。但是实验要讲求效率,并不是越慢越好。将实验效率列入考核体系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对实验报告的评阅

通过对实验报告的撰写不仅能偶考察清楚学生是否对整个实验的熟悉,也能够看出学生对实验整体掌握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实验报告的考核不仅仅灌注学生的报告书写规范与否,内容正确与否,结果的合理性等,最重要的要考察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对实验讨论部分是否能够独立思考。而此项恰恰是学生容易忽略或者一笔带过的内容。实验报告的考核应将每部分量化考核指标体系权重合理划分,关注数据分析与讨论。

(六)对实验的考试

将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出勤情况等作为传统的考察内容,在实验课程的后期,由于学生对实验的基本操作要领和方法有了比较全面的掌握,增加实验操作考试环节切实可行。在实验考试中可以使学生自行抽选实验题目,然后在进行实验。抽选的实验内容影视平时做过的实验项目中的一部分,通过对学生内容和仪器的操作、滴定操作、分光光度计操作、样品采集等实践技能,通过具体项目进行分项设置,教师根据学生的现场表现进行现场考核的方式。最终的实验成绩由平时考查和实验考试两部分按一定比例综合计算。目的在于,可以更加督促学生平时的实验积累、学习的主动性、思考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对工程的应用能力,而且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在实验中统一教学标准,进行规范化教学,改善实验教学效果。

三、结论

科学的考核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改变以往不重视实验课程或是不知应重视哪些环节等问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对环境监测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验考核方法的不断改进,学生实验过程的规范,都是提高学生实验目的的途径与方法,从而提高环境监测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不能像以往的考核一样忽视学生对整个实验的操作规范、对实验课前的预习、实验过程的严谨性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环境类学生面向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角度出发,必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实验考核方法的改革,使得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动手能力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葛晓燕,杨双花.环境监测实验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3(4):94-96.

[2]曲晓兰,刘希欣.中药炮制学实验考核方法的改革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2):81-82.

猜你喜欢

考核方法环境监测改革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改革之路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改革备忘
关于机械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探索
试析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方法
改革创新(二)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