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医学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2016-05-30赵俊铭张伟张立新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3期
关键词: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赵俊铭 张伟 张立新

摘要:高职医学院校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成分。办好高职医学教育需要顺应时代发展,因地制宜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创新。以明确办学定位,突出高职特色,努力培养适应基层卫生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科学定位、突出特色、创新、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医学院校生存的根本。

关键词:高职医学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140-02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省教育厅主管的民办全日制普通高校,面向全国招生,国家承认学历。建校20多年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有专兼职教师800余名,在校大专生1.4万余人。目前,学校开设有13个专业(16个方向),拥有各专业校内实训基地19个,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4所,常年合作的毕业实习基地107所。近几年来,学校响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求,从实际出发,明确办学定位,突出高职特色,努力为社会培养适应基层卫生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明确办学定位,立足为基层卫生发展服务

科学而准确的定位是一所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长期以来,我们在服务面向、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等方面的定位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保证了学校的健康发展。

1.服务面向定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事业有了长足进步,但资源分布不均衡,广大的农村、社区急需大量的医务人员,但本科层次的医学毕业生又不愿去。基于此,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充实基层医疗单位,这为高职医学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空间。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地处河北省省会,省会里有河北医科大学、白求恩军医学校和二十多家二级以上医院,还有很多医药类本科毕业生宁愿面对就业压力也选择在市内寻求工作岗位,这给我们提供了高质和充足的师资力量来源。这样,我们既有了明确的服务对象,又找到了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加上生源较充足,学校就有了生存的价值和发展的空间。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具备了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服务的社会职能,并随着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和用人单位的欢迎。明确了服务面向定位后,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立足河北、服务京津、面向全国”的办学理念,根据基层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开设了临床医学(含美容方向)、护理(含涉外、麻醉护理方向)、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中药、中医骨伤、针灸推拿、医学营养、眼视光技术、医疗美容技术、药学及药品经营与管理等专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临床医学、护理、口腔医学、眼视光技术、医疗美容技术等专业已初步形成特色和优势。

2.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践告诉我们,医学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应把握培养对象的自身特点,响应社会需求。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把培养目标定位于“为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培养职业道德高尚、技术精湛、实践能力强的医疗卫生保健一线技能型人才”。具体来讲,就是医学基础理论适度够用,医学基本技能熟练,医德高尚、安心服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突出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就是要跳出传统医学教育的“学术型”套路,培养真正用得上的医疗人才。

3.办学特色定位。民办高职医学院校要想取得发展,必须具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二十多年的办学经验使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特色定位在:立足河北、兼顾京津,面向基层,着重培养有道德、精技术、重实践的医疗保健技能型人才。学校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努力拓宽学生的就业、创业渠道,促进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根据办学定位,学校以就业为导向,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主要表现在依据市场需求设专业,按照岗位需要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遵循职业育人才。

二、走工学结合之路,创新办学模式

高职医学院校注重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因此要坚决摒弃黑板上“把脉”、讲台上“开刀”的传统办学模式,必须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开放式办学之路,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1.认真做好工学结合。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通过系部调整,进行专业及教学资源整合,使实验、实训基地规模化集中建设,保障了实践教学效果的大大提升。学校还依托附属医院,完善实训中的见习与实习环节,并根据专业特点和需求,采用订单式培养,适时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比如学校的眼视光专业和宝岛眼镜公司合作,学校接受来自该企业的捐赠,企业则吸纳学生带薪实习和就业。同时,学校引进企业校内设厂,实现厂校对接,比如医疗器械公司在学校设有器械修理场所,为相关专业提供优质的“教、学、做”一体的场所;中德义齿加工厂的入住,使口腔专业教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中有厂、厂中有学”的现代高职培养模式。

2.探索校企合作育人之路。学校成立校学术委员会和督导办公室,邀请校外专家参与专业论证、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开发。如口腔专业,我们邀请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专家共同开发新的课程,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学校还拥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非直属附属医院14所,常年合作的毕业生实习基地107所,依托他们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地,并接纳一部分毕业生就业。

三、构建新型教学体系,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着眼广大农村和城市社区对医药卫生保健人才的需求,结合医学类高职教育的特点,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探索构建了技能型教学体系。这种体系就是以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技术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以理论和实践结合为途径,以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岗位要求为质量考核标准来主导和组织教学,从而形成具有医学高职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1.调整教学计划,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将必修课中的公共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的比例进行调整,倡导突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段实施的界限,做到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系统化,并尝试将理论课融入实验课中,加大实验课教学比重。比如每堂课前20分钟左右在教室讲述与操作有关的理论知识,然后到模拟病房进行练习、考核。这保障了学生在操作中学到了真正实用的知识。

2.调整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达到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有机结合。如口腔专业,精简无关内容,将《口腔解剖学》和《人体解剖学》融合讲解;又尝试将《外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实训内容有机整合,做到了实训体系完整,实训质量明显提升;同时增设了《口腔美学》等课程,使学生开阔视野,了解了前沿的美学知识。

3.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试、考核方法。首先,在考核方式上鼓励多种方式并存,如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结合、答辩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等,突出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引进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确定了专业技能考核内容,鼓励参加执业考试。如口腔专业学生通过职业鉴定获得的口腔修复工证书,护理专业学生在校可考取护士资格证书,适应了就业市场需求。

4.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保障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一是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一年来学校投入500多万元,用于添置、更新教学实训设备,调整改造实训环境,部分实训中心已具备了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功能。二是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除了已有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又与上海、威海的护士培训机构合作,建立了面向海外的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同时又与英国、德国、澳大利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医学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加大了对外合作交流的力度。通过举办国内、国际教育交流培训,推荐优秀学生到省外和国外就业。

5.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双师型”教师队伍,这就要求高职医学院校的教师要“登得上台,又要做得来”,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还必须有实用熟练的操作技能。我们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主要通过“请进来、送出去”两种途径完成。例如每年安排护理专业课教师轮流到三甲医院顶岗工作;其他专业的教师及青年教师有计划地到相关院校和师资培训基地学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保障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今后打算和努力方向

第一,继续加强和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下大力气抓好对传统课程的改造,建设精品课程。例如,对传统的护理专业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按岗位需求进行模块化,使对病人的单纯护理扩大到对健康的维持与促进,从功能制护理扩大到整体护理,从个人扩大到群体,从医院扩大到家庭和社区,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第二,完善评价体系,以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重点考核综合素质和岗位需要的知识和能力,鼓励以证代考。第三,在巩固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加快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逐步将与临床联系紧密的课程改到条件好的教学医院进行现场教学。第四,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聘请一批来自临床和生产一线的专家和“能工巧匠”来校任教。

参考文献:

[1]沈桂群.高职院校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3,(9).

[2]林宙,肖文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趋势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9).

[3]张扬,宋铁华.地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8,(4).

猜你喜欢

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培养环境,提升我校数控专业教学的职业能力
浅谈高校动画专业将理论引向实践教学方法研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