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理学教学改革之体会

2016-05-30张静马红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3期
关键词:病理学

张静 马红

摘要:既往的病理学授课模式单一,效果不尽如人意,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掌握和应用病理知识,不利于学生创新思想的培养,也不利于当下医疗系统的发展。病理学授课的改革主要应从理论课创新、实验课改革,大体标本展示等方面入手,达到与时俱进并满足医疗发展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病理学;理论课创新;实验课改革;大体标本展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114-02

一、前言

病理学是医学院校的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病因、发展、转归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性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学科[1]。病理学授课效果和学生接受情况将对未来学生的医疗工作产生直接影响。此文将主要讨论病理学教学改革中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二、病理学之理论课创新

一门学科的教学通常是理论指导行为,理论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理论课的创新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根本,实现了病理理论课的创新改革,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病理学理论课的改革主要应从采用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开始[2],既往的病理理论课多是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接受程度等方面,使理论课枯燥、无味、晦涩,授课效果差强人意。如今在病理教研室老师的努力下,下载海量的国内外病理及相关图文资料,结合教学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使病理学理论教学有了实质性的突破,教学内容不再枯燥、难懂,而变得形象、丰满、鲜活,图文并茂,既整合了教学资源,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效率。做到了深入浅出,化繁为简,使既往抽象枯燥的理论课转换为直观、生动的画面。重点、难点问题迎刃而解。

2.设置创新的课程安排,在病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把实践课程和整个教学计划相结合,不能将理论知识的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分离,要科学恰当地将实践课程穿插于专业课程教学中。因为,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学习,要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来更好地提升实践能力。也只有将两者的课程设置完全结合起来,才可以真正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病理理论与临床表现的融会贯通,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学科,如果学生只掌握了病理理论知识,但对临床表现缺乏感性认识,就没有体会到病理学的精髓,所以在理论教学课件中增加大量临床病例图像资料及临床病例,使学生在临床特点鲜明、印象深刻的基础上,学会联系、讨论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

三、病理学之实验课改革方向

既往的病理学实验课是通过显微镜及投影仪进行教学的,存在不少弊端,学生和老师互动不好,画面不同步,投影仪成像不清晰,图像质量差,学生接受程度不高。我校于近年建成了第二综合实验大楼,承担学校的数字化教学,病理实验课教学包括在其中,每次同时开放3间实验室进行病理实验课教学,3间实验室可同步或单独教学,每间可容纳50名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每间实验室由一台教师显微镜同步连接50台学生数码显微镜,构成数码显微镜互动系统,此系统图文并茂,使抽象的病理阅片变得具体、直接、同步,师生同一视野,成像清晰,既方便了老师讲解,又方便学生理解,为师生之间搭建了一座同步互助桥梁,使得教学相促相长,成为有机的整体[3]。既往实验课,师生显微镜各自分离,示教结束后,学生需要独立操作显微镜,老师不能控制学生浏览切片的过程,不知道学生是否找到病变,只能不停巡视,回答学生提问,属于被动教学,如果发现典型病变,需要学生轮流观看,耗时又干扰课堂秩序。如学生遇到相同问题,老师需重复解释。引入数码显微镜互动系统后,师生同步共览一张病理切片,老师在显微镜下阅片、寻找病变的全过程学生可以一览无余,解决了师生在显微图像上不同步的问题,使教学变得简单、直接、容易接受。数码显微镜互动系统的应用,最大程度上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促进师生互动,为师生搭建了一个互动的学习平台。

四、病理学之教学改革措施

1.病理学之大体标本展示,尸体来源越来越受限制,诊疗水平的提高使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下降,典型标本获取困难,教研室标本更新减少,大体标本陈旧、老化,使得一些标本颜色、性状发生变化,以致学生在大体标本示教时感觉与书本描述差距大,典型病变不明显,影响教学质量。教研室为了弥补大体标本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不少措施,对陈旧但还可以使用的标本重新维修;制作新的大体标本,补充用于教学,在数码互动系统中,老师储存了大量常见病的大体标本图片,当学生遇见病变不典型的标本时,老师可以迅速、准确调出典型的大体图片及资料,给予指导,弥补大体标本观察不足的缺陷。老师在讲解大体标本时,尽量做到同时安排相应组织切片的学习,方便学生对病变组织从宏观到微观的一个联系认识过程,将一种疾病的大体标本同组织切片对应出现,使学生可以明白细胞、组织、器官之间的病变关系。同时,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实习课没有但临床上常见的标本和图片。老师在讲解大体标本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复习解剖知识,告诉同学什么是正常的结构,学生才能分清什么是异常的结构,如我们展示一个胃癌(溃疡型)标本,需要复习正常解剖学知识,告诉同学哪里是大弯侧,哪里是小弯侧,哪里是黏膜面,哪里是浆膜面,溃疡长在黏膜面,这时,老师再提示良、恶性溃疡的鉴别点,学生就会做出癌性溃疡的判断。因此老师要用启发、引导的方法解决问题,避免说教法。

2.病理学之教学模式转变,既往的教学多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没能很好地考虑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将枯燥、空洞的理论知识变的生动、简单、易接受。如何将单调、难以理解的实验课变得有趣、直接、生动。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运用综合的教学方式,重点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运用“案例式”、“导向式”、“探讨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性,使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中掌握病理学的本质和规律。

3.强化病理学课堂讨论,要对教学内容展开一定的讨论,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交流与沟通,对于所观察的不同尸体解剖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互相的交流与讨论死者所诱发死亡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同时按照尸检情况,肉眼查验器官所存在的一些病变情况,然后讨论在显微镜中所发现的微观病理情况。最后,依据自身所具有的相关医学知识,对不同的死者做出相应的死亡诊断。经过老师对于所有的观点加以分析与总结,最后做出科学、准确的诊断结果。

4.注重医德教育,我们还应当关注每位学生置自身的医德教育。对于学生来说,不管未来从事哪一行业,均须具备职业道德。而作为医生尤是如此。而教师不仅肩负着教授知识的职责,同样更兼负责教育人才的职责。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其未来从事的是医生这一特殊行业,其自身的职业道德与其自身的技术能力一样的非常重要。不过,如果单纯采用说教方式,就易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当采取一定的实例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医德和责任的重要性。例如,在前不久我院的病理科门诊就接到了一位来自很远地方的病人亲属,他坐了将近50个小时的汽车,同时携带了病人手术的标本,让我们做下相关的病理检测。不过,其所带来的标本没有采取相应的保存措施,导致其受到了严重的损坏,而不能完成相应的病理检查工作,使该病人蒙受了经济上的损失,也受到了精神上的打击。通过上述事例,我们能发现以下问题:其一,要是当地制作标本医生不知怎样处理标本,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们应当进一步的强化病理学的学习;其二,要是当地制作标本的医生知道怎样处理标本,而并没有对病人将具体情况说明,那么可以反映出该医生职业道德的缺失。

5.病理学之考核模式转变,如果不进行考核,就不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学生学习的情况,也不可以评估病理学课程教学的作用如何。但是,过于单一的考核评价体系,又会在很大程度上磨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病理学教学的深入开展。因此,在制定考评制度时,要采用多种形式结合的方法,不仅通过考试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情况,还要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过程评价体系,考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对学生做出综合性的评价,使学生对于病理学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具有积极性与热情,推动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

五、结语

在病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在进行病理学课程的教学时,往往课堂上所出现的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相对单调。通常采取提问和答疑的方式进行交流,导致互动性明显不足。采用这样的互动方式,让学生即使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也不会主动和教师沟通。那么,长期下去学生也就无法真正地掌握病理学课程的学习方法,同时也严重地影响到接下来的知识学习。因此,对于病理学课程的教学来说,其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该专业的自身特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设置相关课程,同时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与模式,使学生拥有学习的能动性与热情。多关注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于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让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在日后从医时更充分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唐海林,宋颖,罗招阳,等.尸体解剖在病理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21(5):396-398.

[2]万能章.TBL教学法对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08):106-107.

[3]叶翠芳,李和,杨世明.数字切片在形态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10(4):497-499.

猜你喜欢

病理学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建立及其在Dickkopf干预下的病理学改变研究
早期结直肠癌组织病理学特征与转移的研究进展
猪渗出性表皮炎的病理学观察
病例讨论在中医院校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关于病理学多媒体及实验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WST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