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湖湘文学在湖南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发展

2016-05-30龙昱冰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3期
关键词:研究分析民族音乐

龙昱冰

摘要:湖湘文学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得当地的民族音乐带有强烈的湖湘特色,对当地的高校音乐教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立足湖湘当地的音乐教学环境,其受湖湘文学及民族音乐的影响显著,本文主要就湖湘文学、民族音乐、协同高校音乐教学发展进行分析,探讨了以湖湘文化为依托的当地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湖湘文学;民族音乐;协同高校教学发展;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098-02

通过研究湖湘文化,我们不难看出其与民族音乐的密切关系,其特有的文化特征及音乐影响力使其成为湖湘音乐表达的重要内容及载体。地方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是当地人民喜爱并推崇的艺术展现形式,文化与音乐相互融合,相互影响,成为当地高校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地方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展示方式,在湖湘文化的形成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当地的高校音乐教学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一、湖湘文学、民族音乐、协同地方高校音乐教学的背景研究

湖湘文学、湖湘音乐作为两种不同的地域艺术呈现方式,在中华文学与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好当地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指导,做好民族音乐与湖湘文学的音乐课程教学融入具有现实必要性。我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中,明确指出四类协同创新模式之文化传承创新的要求,具体阐述为:通过将地方民族音乐与当地文化融入到当地高校音乐课程教学中,切实提升当地高校音乐教学的创新力与传承优势,从而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传统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艺术舞台上的影响力。但是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开展音乐课程教学时忽略了当地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音乐教学影响力,特别是湖南地方高校将高校音乐教学与湖湘文化、民族音乐割裂开来,忽视了其教学指导影响作用。对这一问题的改革,是我国各大地方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主趋势。

二、湖湘文化、民族音乐、协同高校音乐教学的意义分析

1.有利于提升湖南高校音乐教育的精神品质与内涵。湖湘文化中最鲜明的一点就是“湖”与“湘”的解读,“湖”从地理位置上解读为洞庭湖,而“湘”则指湘江,因此从地理位置上,湖湘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的标签印记,是特定历史文化精髓的展现。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其涵盖丰富的思想价值与深邃的精神内容,这正是高校音乐教学中所要求体现的教学精神品质。只有引导高校学生感受湖湘文化,品位湖湘文化,探寻湖湘文化,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当地的民族音乐内涵,才能在高校音乐课程的学习中做好对当地文化与音乐精髓的把握。湖湘文化不仅承担着教育的桥梁与纽带的作用,更将地域文化与民族音乐融入到高校音乐教学中,使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更深刻、更积极地参与到高校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在高校的音乐教学研究中鼓励学生研究、传播湖湘文化,积极拓展湖湘文化层面中的音乐内涵与价值,让学生在精神上得到启迪、陶冶,从而树立正确的音乐价值取向,指导后续的音乐专业学习,增强对音乐教育的亲切情感。

2.有效丰富了湖南高校音乐教育的艺术底蕴。湖湘文化作为历史文化的产物,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与深刻的关注研究价值,但是很多湖湘文化却隐匿在民间,等待着我们去发掘、探索。在这些湖湘文化中,我们也可以搜寻到音乐的影子,常见的花鼓戏、巴陵剧都是湖湘文化的内容,也是民族音乐的呈现,而这一切都为当地高校音乐教学指明了努力方向。在方向的指引下,我们不断的去挖掘、搜寻,弘扬传播当地的文化与音乐,做好高校音乐教学的拓展与延伸,不断丰富与完善了湖南高校音乐教学的艺术底蕴。

3.有效推动湖南高校音乐教育理念的创新完善。湖湘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是其传承与创新性,而这也恰好是湖南高校音乐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只有在不断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其“育人”导向的功能发挥,只有做好文化与当地民族音乐向音乐专业教学中的融入才能实现高校音乐教学理念的创新完善。一方面,湖湘文化与民族音乐为高校音乐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使高校音乐教学更加系统、丰富。另一方面,音乐教学为湖湘文化的传播与当地民族音乐的弘扬提供了便利,使当地的文化精髓更多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湖湘文化、民族音乐、协同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的不足剖析

基于目前湖湘文化、民族音乐、协同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的现状来说,其不足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湖湘文化教育融入力度的不足。只有不断强化湖湘文化、民族音乐中的音乐教学指导元素,才能真正实现三者的协同融合,建构起更加系统完善的教育融入机制。其二,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对湖湘文化及民族音乐关注意识较低。大部分学生不了解湖湘文化,更不熟悉当地的民族音乐,湖湘地域特色在其专业音乐课程学习中处于缺失阶段,使三者协同性差,学生对湖湘文化、民族音乐缺乏基本的关注研究意识。其三,湖湘文化、民族音乐与高校专业音乐教学存在结合上的错位。高校作为文化交流碰撞的综合体,应该为学生建构起开放性的知识交流平台,湖湘文化与民族音乐作为地域性特征的文化艺术形态,在与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结合时却发生了偏离与错位,多数高校的专业音乐教学忽视地域文化因素的教学指导作用,使其结合存在明显错位。

四、湖湘文化、民族音乐、协同高校音乐教学的策略分析

1.加强对湖湘文化及民族音乐的关注,凸显其高校音乐课程应用作用。从我国湖南各大高校音乐教学现状来看,音乐教学课程设置缺乏地方关注,往往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以西学为主,带有全盘西化的明显印记,使当地的民族音乐与民族文化始终处于劣势,本土音乐教学十分尴尬。要想打破现状必须从转变价值观念入手,在当地文化的关注引导下积极推动湖湘文化、民族音乐的课程融入,打破原有的单一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多元的课程教学建构中,通过系统化的建构让学生在开展音乐学习时能抓住湖湘文化的历史价值与审美意义,在文化与民族音乐的熏陶感染下茁壮健康成长。

2.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实践活动,发挥湖湘文化的音乐教学指导。高校音乐教学的实施推广必须与湖湘文化的传播与民族音乐的发掘结合起来,而湖湘文化的传播推广与民族音乐的资源发掘要求高校必须做好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推广,在这方面,校园艺术社团是高校教学实践活动组织的主力。目前,我国湖南大多数高校都建立起形式多样的校园艺术社团,其借助文学艺术实践搭建了文化音乐交流的共享平台。艺术社团在校园文化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湖湘文化的熏陶感染下,在民族音乐的素材支持下,逐渐形成了以湖湘文化及民族音乐为主题的艺术类文化社团,使校园社团活动更加丰富多样,实现了文化的传播,也带动了音乐的创新。在艺术社团的不断努力下,完成了当地民族音乐素材的搜集与编写演唱,而这些带有湖湘文化特色并结合当地民族音乐优势的民间歌曲,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当地文化,感受到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也使其成为当地文化高校音乐艺术展示的有效窗口,对当地的文化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积极拓展湖湘文化的教育外延空间,实现湖湘文化与音乐教学同步。除了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实地采风等也是了解当地湖湘文化,丰富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寻求教学灵感与突破的有效手段。这些都为学生了解湖湘文化,参与当地民族音乐表演拓展了外延空间,成为湖湘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地采风使学生在实践考察的基础上,可以做好相关音乐素材的整理与编订,使高校音乐专业教学课堂生动丰富起来。学生不仅仅能在课堂理论学习中感受音乐魅力,更能借助第二教学课堂实现课外拓展,这对于湖湘文化的传播及民族音乐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湖湘文化教育外延空间的合理拓展,湖湘文化民族音乐协同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得到统一,实现了三者同步。

4.积极举办以湖湘文化为主题的讲座,引导学生参与讲座做好音乐创新。湖湘文化的既定文化优势及民族音乐的独有历史底蕴为主题讲座的开展奠定了前期基础。因此在湖南等地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文化讲座的形式实现湖湘文化、民族音乐及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的协同。通过前期的主题选择,讲座的精心策划,讲座的合理安排与布局,讲座的统筹协调,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学生在参与讲座的同时感受到湖湘文化、民族音乐与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的密切关联性,从而感同身受,受到启发。通过定期举办该类型的讲座,鼓励音乐专业的学生就讲座主题进行研究讨论,积极探索音乐创新的有效方式与手段,实现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技能提升。

五、结束语

音乐作为常见的艺术展现形式,只有继承文化精髓,不断创新发展,才能实现价值,发挥魅力。伴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浪潮,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也备受关注,在学习西方音乐艺术理论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对地域性及本土、本国文化音乐的关注。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往往与地域文化、民族音乐存在密切关联,本文选取湖南地区的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以湖湘文化、民族音乐、协同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为研究方向,就其协同意义、协同现状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从理念关注、教学外延的拓展、实践活动的开展、艺术讲座的组织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协同方向与协同策略,为三者的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以期在新时期引导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实现新的突破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周玉屏.湖湘音乐融入地方高校声乐课程的可行性分析[J].北方音乐,2014,(04):176+182.

[2]王文君.论湖南高校音乐教育中湖湘文化的融入[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280-281.

[3]吴安宇,王北海.湖湘高校音乐专业本土音乐文化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大学教育科学,2015,(03):63-67.

[4]王文君.以湖湘文化为依托的湖南高校音乐文化建设研究[J].音乐创作,2012,(01):154-155.

猜你喜欢

研究分析民族音乐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民族音乐“如何教”VS“怎么学”——以民乐合奏《丰收锣鼓》一课的教学为例
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完善
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研究
浅谈广电光纤通信接入技术
关于变压器高压试验技术的研究分析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