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科研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2016-05-30朱素真胡庆喜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3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影响因素

朱素真 胡庆喜

摘要:高校教师科研水平的高低是高校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因此提升高校教师的科研水平、提高教师的科研绩效是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文献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科研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总结分析了高校教师科研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高校教师;科研绩效;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029-02

一、引言

21世纪是世界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竞争愈发激烈的时代,尤其是科技领域的竞争,高校不仅是培育和输出高素质人才的基地,而且还是科学研究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在此背景下高校之间的竞争也不断加剧。教师科研水平的高低是高校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因此提升高校的科研水平成为提高高校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如何调动高校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高高校教师的科研绩效,从而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高校教师科研绩效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找出影响高校教师科研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采取相对应的激励措施或手段,对调动高校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高科研绩效,从而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科研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科研绩效的基本概念

“绩效”,《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将绩效解释为“执行、履行、表现、行为、成就、工作情况”等,《现代汉语词典》则将绩效解释为“成绩、成效”。科研绩效即绩效在科学研究上的应用,单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科研绩效则是指科学研究活动的结果和成效。梁爽(2008)认为科研绩效的概念是指高校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所创造的成果的质量和数量的总称,即通过研究工作取得的最终效果。戚涌、李千目等(2009)认为“科学研究绩效是反映一个组织或个体在一定时期内的科学研究工作总体水平及其发展能力的指标,是科学研究的产出、成效与影响。王东山(2012)指出,高校教师科研绩效简单说就是从事科研活动及其相关工作的成绩和效率。徐辰龙(2013)认为科研绩效是指高校科研工作的质量,质就是科研工作的水平、层级、级别高低,量就是科研产出的数量大小。总的来说,科研绩效即从事科研活动所创造的产出,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科研绩效的质量指产出的水平、级别的高低,科研绩效的量即产出的数量。

三、教师科研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关于科研绩效的影响因素,国内外不少学者都进行过研究。通过对已有文献的阅读可以发现,科研绩效的影响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从宏观上来说,科研绩效不仅受到科研工作者个体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环境(机构)因素的影响,是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微观上来看,年龄、职称、工作压力、薪酬制度等各个因素都与科研绩效有着某种作用机制。

1.教师科研绩效的多因素研究。不少学者从宏观上研究科研绩效的影响因素,认为科研绩效受到个体因素、环境因素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汪晓春、徐辰龙等学者主要考察了人力资本因素对教师科研绩效的影响,汪晓春(2009)从人力资本结构的角度分析科研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了样本的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学科、学缘等人力资本结构对教师科研绩效的影响,徐辰龙(2013)则主要考察了职称、学历、年龄等对科研绩效的影响。袁声莉、谷志远、王东山等从个体、环境两个方面考察了高校教师科研绩效的影响因素,袁声莉(2010)在其研究的研究结果表明,科研投入、个体科研动力和创新能力等个体因素是影响教师科研发展的主要因素;谷志远(2011)把影响科研绩效的因素划分为个性特征、机构特征两个维度,对影响科研绩效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个体特征和机构特征均对教师的科研绩效有影响。Daniel Teodorescu、Charles L. Betsey、Gustavo Gregorutti等国外学者也从个体、环境(机构)两方面对科研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Daniel Teodorescu(2000)将影响教师科研产出的因素分为个人特质、个人成就和机构特征,考察了各国大学教师科研产出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差异。Charles L.Betsey(2007)的研究从个体、环境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了美国传统黑人学院、大学与美国传统白人学院、大学教师科研产出的差异及其原因。Gustavo Gregorutti(2008)的研究表明,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学科、管理职位等因素都对教师的科研产出影响显著。

2.教师科研绩效的单因素研究。除了上述考虑科研绩效的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研究外,也有不少学者研究单一因素对科研绩效的影响,比如说年龄、性别、职称、科研动力、家庭因素等对科研绩效的影响等。蒲勇健(2006)研究了科研激励机制中终身教职制度对科研绩效的影响,运用委托代理理论,通过建立重复道德风险模型,分析了高校科研激励机制中终身教职制度的特征及其作用;刘莹(2006)在其研究中,对科研人员的年龄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一般在45~49岁科研人员的科研绩效最高的结论;梁爽(2008)研究了高校组织气氛对教师科研绩效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学术交流”、“管理效率”、“支持”、“激励”、“工作自主”与科研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工作压力”与科研绩效则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关系;吴佩(2010)研究了科研评价制度对教师科研绩效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教师对科研评价制度的主观认同度较低,职称、工作年限等个体特征对教师自身科研绩效提高的认同度有影响的结论;鲍威等(2012)主要研究了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学术产出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并不能有效促进教师的学术产出,相反会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Linda J. Sax(2002)的研究考察了性别和家庭因素对教师科研绩效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其他因素时,性别对科研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家庭因素如抚养孩子,对科研绩效的影响也很微弱;Karen L. Webber(2012)研究了是否在美国出生对教师科研绩效的影响,该研究控制其他的个体因素和环境(机构)因素,考察是否出生在美国对教师科研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出生在国外的教师比出生在美国的教师有更高水平的科研产出。

四、现有研究存在问题及研究方向

已有的关于高校教师人力资本结构对其科研绩效的影响研究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但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首先,从研究内容上来说,大部分的研究都从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研究其对科研绩效的影响,此类研究虽然兼顾了个体和环境两个方面,但在具体的测量指标的选取上仍然存在着不全面或指标重复等问题,从而使研究结果有失偏颇。也有学者选取某一因素,研究其与科研绩效之间的联系,虽然此类研究能够比较深入地探讨某一因素与科研绩效之间的关系,但因为科研绩效的影响因素的复杂性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变量的控制等因素而容易造成误差;其次,从研究方法来说,已有的研究主要采取了均值比较等描述统计的方法,虽然操作上比较方便,但有些因素并不能十分准确的量化,因此实证研究结果也未必准确。鉴于此,在以后的研究中要注意两方面,一是研究内容上,在选取测量指标时要做到全面、准确,既要覆盖全面又不能有重复;二是研究方法上,既要注意操作的方便性,也要注意可能产生的误差大小。

参考文献:

[1]周伟.基于DEA方法的研究型大学科研绩效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10.

[2]梁爽.高校组织气氛对教师科研绩效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3]戚涌,李千目.科学研究绩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M].科学出版社,2009.

[4]谷志远.高校青年教师学术产出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个性特征和机构因素的差异分析[J].高教探索,2011.

[5]汪晓春.高校教师人力资本结构对其科研绩效影响的差异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9.

[6]袁声莉.制约地方高校教师科研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_从人力资本等理论的视角[J].教育与经济,2010.

[7]蒲勇健.高校教师科研激励机制——终身教职制度的经济学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

[8]刘莹.科研人员年龄与绩效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9]吴佩.研究型大学科研评价制度对教师科研绩效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0.

[10]鲍威,王嘉颖.象牙塔里的压力——中国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学术产出的实证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

[11]Daniel Teodorescu.Correlates of faculty publication productivity:Across-national analysis[J].Higher Education.2000,39:210-222.

[12]Charles L.Betsey.Faculty Research Productivity:Institutional and Personal Determinants of Faculty Publications[J].The Review of Black Political Economy,2007,34(1-2):53-85.

[13]Linda J.Sax,Linda Serra Hagedorn,Marisol Arredondo,and Frank A.Dicrisi,Faculty Research Productivity_ Exploring the Role of Gender and Family-Related Factors[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2002,(4).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影响因素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兼职行为规范化的路径和保障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