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6-05-30张琳

科技资讯 2016年23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途径心理健康

张琳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高校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有效的体育教育活动,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仅可以得到加强,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体育教育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也是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指标,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现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本文主要针对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并根据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进行针对性的体育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学生;心理健康;影响;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b)-000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社会经济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各种价值观念的出现,当代大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断涌现,有的大学生会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出现退学、自杀、他杀等偏执的行为,是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人们关注的热点。因此,在高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在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采用有效的体育教育来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一般情况下,心理健康状况都具有一定的判断标准。第一,要判断个体是否具有正确的认知能力,个体是否可以对外界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行合理的思维逻辑推理。第二,个体能否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积极向上的态度,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消极的状态中,会对生活丧失希望,可分为亚健康心理状态和疾病性心理状态。第三,个体是否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和顽强的意志力,一个人缺乏抗压能力,就会经不起任何的失败和挫折,一旦遇到失败或挫折时,就会一蹶不振,陷入情绪的低谷。第四,个体是否具有基本的社交能力,如果有的人经常与周边的人们闹矛盾,也不会忍让和宽容他人,不喜欢与外界人群进行交往,这些人的心理状态都是不健康的。

经过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当代大学生在心理状况上还是比较幼稚的,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大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可以独立在外省高校进行独立生活,但是,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抗压能力还存在着缺陷,一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也比较容易为外界因素所干扰,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差,也经常会为人际关系问题而困扰,这些都是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具体表现,甚至有的高校会出现校园斗殴事件、自杀、他杀等恶性事件,都是由于学生的心理问题而产生的,因此,在高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

2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作用

2.1调控情绪,及时发现和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体育锻炼也是一种宣泄情绪最好的方法,学生在运动锻炼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出来,可以有效的调节学生的负面情绪。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体育活动,在学生运动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不良情绪,及时的进行疏导,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2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的发展

体育运动是十分考验人们耐力和意志力的一项活动,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增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并组织学生参与其中,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比如,1500米的中长跑,篮球比赛,400米接力赛等等,这些项目都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群体,每一体育锻炼项目都可以锻炼学生适应能力。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团体性的活动,学生在参与团体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还能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对任何体育活动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3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方法与途径

3.1利用体育运动自身特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每一项运动都有项目本身的特点,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篮球、排球、足球、接力赛等团队型运动项目,在改变性格孤僻的学生教育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促进性格孤僻的学生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像游泳、溜冰、单双杠等运动项目,在胆怯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具有有效的成果,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克服胆怯心理,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的精神。像慢跑、太极拳等运动项目,就比较适合性格冲动、急躁的学生,学生在运动锻炼的过程中,可以增强运动调控能力,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3.2利用体育课的主导作用,满足不同学生心理需要

在调查信息中发现,教师与学生互动频率越高,师生之间的认知程度就会加深。所以,在实际的体育课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体育课的实践性作用,注重学生群体的身体锻炼活动,让学生在自主的体育锻炼活动中,掌握相应的运动技巧,增强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生在与同学进行团队运动比赛中,学会关心别人,照顾别人,也学会理解和尊重别人。在体育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运动锻炼的过程中,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3.3树立体育教师身心健康的新形象

“教师是学生可资效仿的榜样。”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状况,因此,教师需要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此外,还要科学合理的利用自身的心理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给学生提供心理疏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学生可以在运动的过程中,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促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4总结

在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为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体育锻炼,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健壮的体格,还能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不断拓宽学生的人际交往圈,还可以及时的矫正学生的心理缺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体格锻炼,还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的身体得到发育,各项机能得到提高和改善,还要培养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顽强的意志力,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仲鹏飞.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作用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5:1-45.

[2]李洛平.浅谈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9).

[3]于淑华.谈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5(1).

[4]洪俊雄.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干预模式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6(19).

[5]李旭.乌鲁木齐市普通高校学生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1-56.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途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