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浅探

2016-05-30陈立云陈庆宝

亚太教育 2016年25期
关键词:构建途径高效课堂

陈立云 陈庆宝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的重要途径,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是确保初中生实现数学素养、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的有力途径。因此,教师应在分析初中数学课堂现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知识、提升能力,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本文从高效课堂简介入手,分析了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并提出了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主要途径,希望其能够为我国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实现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029-02

一、高效课堂概述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学生自主性的探究学习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得到了教育界的一致认可。高效课堂不仅是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短短的课堂教学中学习到丰富的文化知识,且有助于提升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对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高效课堂主要是指在固定的授课时间内,使学生获取到尽可能多的知识,使教师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与传统的有效教学相比,高效课堂的关注点为教学效益。高效课堂包括两方面:教师教学的高效和学生学习的高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有学生的基础和认识水平并不在统一层次上,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在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如下两种现象:部分教师一堂课仅讲授一种类型题,反复讲解,以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接受和理解;部分教师只需要用半节课的时间讲授类型题,且在讲授过程中语言精炼。上述两种普遍现象反映的是教学效率问题,用一节课反复讲授的教师并不一定就可以使学生理解的更好、掌握的更熟练,只用半节课讲授的教师并不一定就无法使学生详细了解知识,掌握知识。教师反复讲解从某种程度上可将其理解为水平不足,无法发挥学生的最佳潜能,使学生在最好的状态下接受知识,从而导致效率低下。

教学高效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需要初中数学教师持之以恒、每天坚持。数学高校课堂的顺利实现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耐心的管理学生,抓住学生的真心,使学生爱学习、爱老师、会学习、懂老师。数学高效课堂的实现是通过日常小事的解决、通过数学题目的研究、通过教师与师生的交流、合作逐渐形成的一个美好而复杂的过程。

二、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

数学课程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特征。我国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多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通过传统的讲授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学环节固定,即教师参照教科书的教学要求讲解相关公式、定理,之后带领学生分析例题,最后布置任务,让学生做课后练习题,以加深理解。单一的教学方法和固定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将关注点放在公式和定理的极易上,忽视了理解的重要性。此种状况导致学生在做练习题时,经常出现公式和定理生搬硬套的情况,一旦题型发生变化,学生则无从下手,无法解答。

(二)课堂气氛沉重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较为安静,课堂气氛沉重。一般情况下,我们看到的初中数学课堂是这样的: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授知识,学生认真的做笔记、记录,学生在课堂中的提问十分有限,师生互动几乎没有。这样的数学课堂从表面上来看较为安静,教师认真教学、学生安心学习,但实际上在此种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学习效率极为低下。看似所有学生都在认真听讲,部分学生实则早已神游天外。沉重、紧张、烦闷的课堂氛围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难以提升。

(三)学生接受程度有所差异

数学学科是一门尤为重视基础的学科,低年级的知识是高年级知识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在学习并充分掌握低年级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方可学习高年级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低年级知识的掌握情况不佳,存在知识漏洞,基础较差,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此外,不同学生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他们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均不相同,加之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存在差差异,导致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进而落后于其他学生。

三、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主要途径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对学生而言极为重要,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基础。对于数学科目而言,无论是数学公式还是数学概念和定理的学习,均需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下完成。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根据特定的教学情景和教学内容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适时的启发,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其他活动过程中,通过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使原本枯燥的抽象性学习内容变得活泼、生动,使学生在对教学内容充满兴趣的情况下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平行线”这一主题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动手和探索的方式积极鼓励学生发现平行线的性质。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关于平行线的相关资料,比如火车铁轨、校园跑道、滑雪轨道、窗帘拉槽等。资料播放完毕之后,教师应充分结合播放资料和相关图片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对平行线的相关概念有基本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发言。最后,引入平行线的概念、性质,进入正式的教学内容讲授阶段。

(二)重视学生主体性地位

教师、学生和课本是现代教学过程中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三者的关系对确保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是教学客体,课本是教学内容,在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为教学客体被动接受知识,教学效率低下。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出现了新的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机器”,教学活动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一种创造和开发的重要过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主要学习方法的新型师生关系已经形成。例如,在“平行线”这一主题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采取引导和发现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情况下充分体现教学的开放意识与民主意识,使学生在数学教师的正确指引下,产生兴趣、积极思维、主动发现、认真研究。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配合与合作,学生可快速、高效的理解平行线的性质,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三)提升学生学习技巧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逻辑性和抽象性特征的学科,是初中生学习的三大主科之一。正是由于数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据的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因此,教师应不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技巧,从而为学生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初中数学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时,应充分运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可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赢得学生的信任,引起教与学的共鸣。另外,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下,学生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无拘无束、自由提问,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有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提升。例如,在“统计图”这一主题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教学情景: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种统计图,包括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等,学生观察完之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之后以分组讨论的形式总结上述统计图的特点。在上述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引入统计学的概念,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实践,例如,统计班级中的同学人数,并将统计出来的信息绘制成统计图,活学活用加深学生知识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优化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环节包括如下五个部分: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领会知识,使学生感知知识、理解知识,为进一步运用知识奠定基础。第三,巩固知识,使学生对新知识加以巩固。第四,运用知识,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正确运用知识。第五,检查知识,通过教学实践,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

为了实现数学高效课堂,教师可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教学设备,优化教学环节:首先,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形象、具体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例如,在讲授“空间里的平行关系”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长方形的盒子或物体作为实物模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长方体棱和面、面和面的位置关系,并充分展开想象,将其想象为空间中的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通过想象,分析空间里的线和面、面和面的瓶型关系。其次,教师应重视角色转变,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鼓励学生提问和表达。第三,教师应尽量将社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通过故事连接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

(五)做好教学评价和反思

为了更好的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师应积极做好的教学评价包括如下几方面:

首先,教学目标评价。教师应确定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是否符合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等目标要求等。对教学目标进行有效评价时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基础。例如,在讲授“圆柱和圆锥侧面积”时,课堂教学需满足知识、能力、德育和美育等相关要求。因此,教学目标应充分结合上述几方面进行评价。

其次,教学内容评价。教师应确定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是否符合重点与难点突出、合理的要求,是否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理解知识的特点与需求,教学细节是否条理情绪、语言丰富。例如,在讲授“圆柱和圆锥侧面积”时,教师不仅应详细讲解教学重点,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难点进行细致的梳理与讲解,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第三,教学手段评价。教师应确定采取的教学手段是否可有效的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第四,学生和教师表现评价。教师在授课完成后应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表现和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等进行评价,同时,评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是否发挥了主导作用,是否采用了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了新的教学设备完成教学任务。

第五,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评价主要是指通过教学活动,是否实现了教学的三维目标。例如,在讲授“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后,教师应积极评价教学效果,即学生是否理解的两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学生通过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学习是否提升了分类能力、数形结合能力,是否能够运用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并对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和改进。

四、小结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是现阶段所有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它要求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自学、进修、培训等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发现教学规律使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切实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普遍现象。

(作者单位:高邮市界首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郭建刚.成就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242-243.

[2]冯国玉.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03:78.

[3]胡英.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高效课堂的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4]谢小芳.关于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若干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6:36.

[5]梁春梅.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和实践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30:128-129.

[6]周善经,孙靖.探究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5,02:152.

[7]高翠芳.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初探[J].林区教学,2013,12:97.

[8]韩从军.浅谈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08:19-20.

[9]孟小娟.浅谈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3,08:33.

[10]潘春红.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策略探究[J].读书文摘,2016,06:240.

猜你喜欢

构建途径高效课堂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