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医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6-05-30佘颜皮雅娟黄小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9期
关键词:中医院校创新大学生

佘颜 皮雅娟 黄小平

摘要: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围绕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作为培养中医人才基地和摇篮的中医院校,肩负着培养中医创新型人才作为振兴中医的历史使命。传统的教育理念、创新和科研平台、教学模式制约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素质教育观念、创建创新科研平台、改革教学模式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医院校;大学生;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13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创新人才的竞争将成为21世纪国际竞争的主流趋势。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1]。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围绕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作为培养中医人才基地和摇篮的中医院校,具有培养中医创新人才、传承中医文化和服务社会等多种特征,在中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面肩负着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如何在中医院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需综合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提倡素质教育走进中医院校传统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近年来,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在各高校不断推行及实践,高等中医院校因其本身文化特征,依然沿袭中国传统教学观念和方式,重视书本知识而忽略实践能力,重视期末考试成绩而忽略知识运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据调,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相对较低,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缺乏创新的毅力,只满足于课本知识的掌握,不善于课后的思考,参与创新活动和科研活动的积极性较低[2]。大多数学生几乎把全部精力放在获取更高文凭和相关证书上,“灌输式”学习模式成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学生忙于应付各种考试。中医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是造成大学生创新意识薄弱的根本原因,从而导致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动力、激情缺乏,创新思维束缚,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缺乏创新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创新活动也缺乏广度和深度。素质教育是一种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教育思想,是一种注重开发大学生的身心潜能,尊重大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3]。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了思想道德素质、个性发展、能力培养、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教育理念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与21世纪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趋势相契合。大学生始终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主体,这一教育模式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彰显自我、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的舞台,将创新元素融入到传统教育模式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并把这种创新意识强化。因此,在素质教育模式下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高等中医教育要积极顺应时代需要,结合实际开展素质教育,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为大学生提供科研平台

创新离不开科学研究,科研能力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向之一,以创新性实验项目模式开展的大学生自主科学研究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4]。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创新平台,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科研探索,将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与传统中医相结合,培养大学生对中医学科研究的兴趣,从而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创新项目对大学生而言是大型实践性过程,通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主导地位。课外创新平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鼓励大学生参与各种层次的创新活动,因此,借助这一项目提供的科研平台进行科学研究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但国家对创新项目的投入上存在支助数量和资金不足,政府对大学生创新项目扶持力度的弱小,再加上国家资金链的不完善,从而导致创新所需要的基础设备欠缺,创新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难以得到延续性完成,这些限制条件就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对参与创新项目的积极性。因此,学校需拓展大学生创新科研平台,校外加强与产业的联合,充分发挥课外科研基地的作用,为大学生提供科研的机会和场所。鼓励大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从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走到广阔的社会环境,在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辅助作用,让大学生体验到从事科学创新工作带来的乐趣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荣誉感,进一步增强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校内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各类课题的申报、实施、答辩,教师所在科研实验平台、项目组实验室均向本科生开发,并建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这一创新教育实验基地,根据学生的兴趣自主加入教师的科研团队,通过科研创新团队的形成,全力打造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参考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大学生在相应指导教师的协助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查阅中英文文献、阅读文献、撰写综述等等,通过基本的文献掌握,了解国内外的科研动向,并提出自己的科研方向和创新点。教师利用科研实验机会为学生辅导实验动物学、分子生物学、统计学等科学研究的主要课程,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实验技能,学习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在这一系列的培训中,充分利用各种实验平台和科研资源,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改革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导向作用

建立一支具有强烈的科学探索精神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教师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导向作用是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人才保障[5]。目前中医院校的教学模式普遍都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普遍以灌输性教学方式,大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注重培养大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与遵从意识,忽视培养大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难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中医院校中医的课程体系较为传统,缺乏创新性。中医现代化是按照中医自身发展规律,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使中医学从理论到实践都产生新的变革和升华,成为具有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6]。因此,可将中医现代化这一理念运用于中医院校课程教学改革中,不仅要讲授传统的书本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向学生介绍最新的学科研究领域进展及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专业授课过程中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独立见解与创新思维。课堂教学中可尝试灵活采用“案例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课堂学习的核心,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一个合适的案例,通过采用文字或动画方式对病例进行展示,鼓励大学生之间相互探讨。在分析和研究病例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引导大学生,更有利于大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及临床思维能力。“问题式教学法”鼓励大学生提问,促进大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倡导大学生多思考,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被激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发掘教学手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等方面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结语

中医作为中华民族国粹之一,因受现代医学冲击和自身创新不足的限制,其生存和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作为培养中医人才的高等中医院校,肩负着培养中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传统的教育理念、创新和科研平台、教学模式制约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素质教育观念、创建创新科研平台、改革教学模式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将传统中医和中医药创新这一理念相结合,勇于对现有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和实践,这对培养中医药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小琼.论高等院校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6):33-34.

[2]蒋西艳.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路径探索[J].科教文汇,2012,(16):31-32.

[3]汤佳乐,程放,黄春辉,等.素质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87-88.

[4]吕朴,崔冉亮,戎凯,等.医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课题实践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3):471-486.

[5]王惠群,杨大刚.高校专业课教师在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中的导向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5):138-139.

[6]戴建国,赵玉男.中医院校在中医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7):169-171.

[7]张楠.移动学习环境下高校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0):225-226.

猜你喜欢

中医院校创新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中医院校研究生外语课程设置的思考
中医院校留学生病理学教学的几点思考与体会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