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图书馆对英语泛读教学的启示

2016-05-30国防李占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9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国防 李占芳

摘要:本研究尝试将课堂图书馆思想与英语泛读教学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并对改革的要点及具体操作程序进行阐释与分析,发挥该模式在英语泛读教学改革中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课堂图书馆;英语泛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081-02

引言

“课堂图书馆,顾名思义,就是指把一般意义上的图书馆的功能运用到教学中来,以方便学生参考阅读”(马庆林,2005)。本研究尝试将课堂图书馆的这种功能运用到英语泛读教学中,以解决英语泛读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本研究将运用课堂图书馆教学模式,从教学材料、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三方面对《英语泛读》教学进行改革。

一、教材改革

泛读这一科目的重点在“泛”字上。阅读的内容要广泛,天文、地理、文化、语言、艺术等等都在学习的范围内;阅读材料的体裁多样,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描述文等等都需要熟练掌握;阅读的材料既要与时俱进,了解社会发展现状,又要博览经典,了解历史。这样的特点与要求,无疑为泛读教材的选用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指定使用某一教材,教学一到两轮下来,就会出现教材陈旧、内容过时的问题。不指定统一使用的教材,教师授课、学生学习无据可依。这种两难的境地,更加大了阅读材料选用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建立了《英语泛读》课堂图书馆。以大一学生的泛读教学为例,我们首先在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我们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及泛读教学实际情况,首先将图书资料按所属领域分类,分为历史、文学、科普、自然、时报五类。接下来,我们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测试,并以成绩为标准,将学生的英语水平分为4级,然后将现有的材料按学生的英语水平、从阅读的内容难易度上相应地分为4级,现有材料如果不符合某一部分学生的英语需求,我们再适当增加适合的材料。在将材料分类之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并确定某学期的核心阅读材料。即指定某一材料为本学期的必学材料。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及语言水平,自由选择,广泛阅读。这一措施可以满足重点阅读与广泛阅读的大纲要求。因为课堂图书馆建立在各自然教学班,书籍根据学生的兴趣、水平和知识结构收集分类,这样既便于学生按自己的要求借阅,又能提高使用率。但学生的阅读一定是在教师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统一布置和监控下进行,这样阅读材料难度水平将得到控制,由此保证阅读质量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改革

在传统的英语泛读教学中,教师认为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应该完全由教师自己来传授,甚至学校的教学评估部门也往往把教师传授的知识多少、课容量的多少作为衡量教师好坏的标准。在课堂图书馆泛读教学中,教师将教学任务分为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后复习三步骤完成。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预先布置下次甚至是每学期泛读课所要读的有关材料,要求学生定好计划课下自己去读,掌握语言难点,记住主要内容和情节,并将所读内容整理成阅读笔记、做成英文动画片或纪录片等等,目的是让学生认真阅读泛读材料,深入理解其内容,找出关键点及难点。课后复习阶段,在课堂学习、讨论之后,教师责成学生对自己的读书笔记及短片等内容进行修改并上交作为平时成绩记录的支撑材料。因此,课堂图书馆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指导、检查、答疑。

1.指导。指导主要体现在向学生传授阅读的方法。例如,有些词和句子离开了上下文,光靠查阅词典和语法知识很难弄清楚其确切意义,因此,教师可以教授学生根据上下文判断句子和词的意义。还有些词看起来似乎是生词,其实只增加了前缀或后缀,而词根是同学们所认识的,这样,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利用构词规律,再联系上下文,就可以猜出这类词的词义来。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及速度的方法。例如,扩大视幅,减少回视次数,培养没有停顿,一次读完读懂的能力。

2.检查。在课堂图书馆泛读教学中,主要靠学生自己完成规定的阅读任务,但教师要及时检查。检查的主要手段是课堂讨论。教师根据不同材料的特点找出阅读的重点和关键点,引导学生对该部分内容进行讨论。因为学生已经提前预习,教师还可以将学生预习形成的作业在课上进行展示,供其他同学评议,提出修改建议与意见。除此之外,检查的方法还包括:要求学生概括主要意思,复述故事情节;也可以根据材料已配备的练习来检查,要学生口头给出解答。对于学生可能不懂,理解不透或产生误解的地方,都应该进行重点检查。检查既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答疑。阅读中,同学们总会有不能掌握的要点,会遇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来解答,帮助学生清楚难点,消除语言理解上的障碍。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将阅读材料相同的同学分为一组,组织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形成同学之间相互答疑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旁听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后,对仍然存有疑惑的问题进行细致讲解。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答疑方式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合作、对泛读教学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通过答疑,教师能够了解每位学生的阅读水平,以便挖掘和发挥学生的阅读潜力。

课堂图书馆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淡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接触的将是他们既感兴趣而且难度适宜的教材,更主要的是让他们自己去择取材料,切实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考核方式改革

采用撰写论文、口头表述、讨论答辩、试卷等形式。期末将一律采用闭卷的形式并将学生的平时到课率、发言及交作业的情况、参与的积极性等因素考虑在内,按30%的比例折算到每学期的总成绩中。试卷主要由客观性和主观性两部分组成,其中客观部分占60%~70%,主观部分占30%~40%。客观部分主要是考察学生对词汇、语言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主观部分是考察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四、操作程序

国内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已率先实践了课堂图书馆教学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效果,证明课堂图书馆阅读教学模式在国内外语教学实践中的可行性。课堂图书馆在英语泛读教学中的具体操作程序如图所示:

我们首先将搜集到的英文读物,按照难易程度分为4个不同的等级。每一学年开始,由泛读课教师对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的学生组织一次阅读水平测试。学生的考试结果将决定其在本学年应从哪个等级的读物开始。确定好各自的等级后,每位学生将从教师那里得到读物的名称,并记录好开始阅读以及完成阅读日期。我们要求:1)学生阅读速度要快;2)教师准备的阅读材料能迎合学生的口味;3)阅读材料能接近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应当能读懂95%以上的内容。由此,我们建议每位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至少在90分钟以上。每分钟平均阅读速度为150左右的单词。基于这一要求,我们规定每位学生在一个等级上必须读完50000字左右的阅读量才能进入到下一个等级,而且需要征得老师的同意。个别情况下,有些学生阅读成绩非常突出,教师可以适当考虑让他们减少级别较低读物的阅读量而进入下一个等级。对有些在某一等级上阅读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考虑增加该级别读物的阅读量。我们要求每位学生完成一个级别阅读之后,须给泛读老师递交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包括4部分内容:1)读物名及作者名;2)书的难易程度;3)对书的喜欢程度;4)简述故事情节,畅谈个人感受。泛读老师通过阅读学生的读书笔记,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对于阅读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及疑难问题,教师及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五、结论

传统的英语泛读教法一味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将重心置于如何“教”上,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对外语教学的影响。课堂图书馆教学模式能够将学生置于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淡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课堂图书馆教学为英语泛读教师提供了以下启示:英语泛读教师一定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明确泛读的主要目标,并通过合适的教学材料和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Bright,J. A. and McGregor,G.P. 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M].London:Longman,1971.

[2]Hill,R. David. The EPER Guide to Organising Programs of Extensive Reading[M].Edinburgh:University of Edinburgh Press,1992.

[3]马庆林,课堂图书馆——英语泛读教学新模式[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4):35-37.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