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艺术

2016-05-30王丽娟

新课程·中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美的物理科学

王丽娟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它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在物理课堂上,物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了物理教学活动,成功的物理教学,就是一种物理艺术的创造。如果这种艺术应用得好,就可以使物理教学活动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使他们学习兴趣浓厚。下面仅就物理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做简单论述:

一、应用教学技巧,激发求知欲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学过程就是要使学生对获得知识产生渴望,从而不断追求真理,这样学生才会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要想实现这一结果教师就必须在教学的技巧和艺术方面做到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使心灵得到启迪,主动点燃思维的火花,情感、兴趣和意志受到激发,使学生的认知活动成为一种乐趣和精神上的需要。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实现生活实验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即使是初学者,在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也总有些感官上的认识,这些前经验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例如,在教学“光的折射”现象时,如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在一个透明方形水槽(或容器)注入一半水,一面放置一块白色光屏(可自制),用激光笔照射水槽的一条对角线。这样的实验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创设直观易懂。接着说,要想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不如授人以渔,学到捕鱼的本领。知识的传授,应是一个学生主动思考,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获得知识,以实现知识的“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比如,水中刺鱼的实验,我利用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实验,能很快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探索欲望,进而使其学会主动思考、积极探索。通过实验研究更深刻地理解光的折射结论,为以后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所以,教师只有精心设计物理情境,让学生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发现自然现象、物理规律,才能使教学内容活灵活现,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让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当实验探索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将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二、物理教学中的美学艺术

法国艺术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物理教学也同样如此,虽然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学,但是物理教学可以变成随处闪烁美学光环的科学诗篇章。我们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而我们教师若能在平常教学中发掘物理科学美,尽力展示物理特有的美,刻意营造创设美的意境,潜移默化地陶冶物理科学的美,这就是教学的艺术。在教学艺术活动中如何展示物理的美学特征,培养学生的審美能力至关重要。

在教学艺术活动中,如何使教师的教学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不仅依赖于教材、是否精心备课和讲课水平,还依赖于学生的艺术情趣。而学生艺术情趣的重要因素就是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示科学美,物理中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光波传播,实际上是不同运动形式存在于不同形态的物质中,它们是有规律的运动,是合理的自然界,简单而又有序。因此,在课堂的探索过程中,教师要挖掘物理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将物理学科美的目标展现在学生面前,以物理学美的素材震撼学生的心田,激发学生爱美的天性,激发他们努力探索、总结,得出物理理论。以和谐、简单、自然,从内容上、形式上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美的一面,使其放射出美的光辉。同时,要重点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美的审美能力。物理科学美不仅仅靠视、听、嗅、味、触五大感官系统来体验,更多的是学生用心去体验,由学生的体验产生对物理学科美的感受,进而产生愉悦的程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以艺术促发展

新课标提出:“课程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步入社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我们教育的目标不仅是要学生成绩出众,更要求学生综合能力强,即培养学生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未来的生存能力。物理教学应致力于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体现着教师的艺术水平。

教学活动不仅仅是教会一门科学,更是传授一种艺术。这种艺术会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教学艺术达到成功状态会使学生的大脑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在教学中要不断设计一些让学生“跳一跳能吃到桃子”的问题,既不会打击学生的信心,又能让学生思维。除了设计实验情境,还要借助故事情景、漫画情景、习题情景等激发学生思维。艺术不仅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还能引导学生独立的学习。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会向学生提出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去探索,使学生在实验—总结—质疑—再实验—再总结的几个反复中,逐步建立起正确的认知。

参考文献:

马健.情境让初中物理课堂无限精彩:浅谈初中物理教学艺术[J].学苑教育,2015(1).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美的物理科学
只因是物理
好美的雾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学拔牙
我不是教物理的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