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用教材: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2016-05-30黄芳

师道·教研 2016年3期
关键词:淋雨丽江导游

黄芳

课堂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活力的涌动。

一、抓住教材的异议点,组织开展辩论会

由于学生思维的角度不同,理解水准不一,同一问题往往出现多种答案。所以学生接触文本后,产生有价值的辩论题目时,教师应及时捕捉这一信息,举行辩论会,让学生进行分组准备,然后展开面对面的辩论,再由分组代表作总结性发言,最后由老师点评。如学习《群众也在淋雨》一文,学生从文中周恩来总理和人民群众一样淋雨欢送外国元首,惦记群众冷暖,唯独不顾自己这特殊环境下的言行举止,感悟周总理的精神风貌,敬仰周总理爱国爱民的崇高品质。但也有学生对和群众一起淋雨持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周恩来的品质值得颂扬,有的认为周恩来总理忽视了自己重要的身份,作为国务院总理,日理万机,很多国家大事等着他去处理。他假如因淋雨感冒生病了,岂不是影响工作,损失将更大,他不应该这么去做。于是,教师把持有相同观点的人组合为一组,分头进行准备,再在课堂上展开辩论。同学们唇枪舌剑,掌声此起彼伏,同学们的兴趣空前高涨,直至下课,仍意犹未尽。

我曾经开展过一次关于“开卷是否有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开卷有益”或“开卷未必有益”展开讨论,学生沉思片刻后,两派学生引“经”据“典”,开始唇枪舌战,思维在争辩中碰撞,语言在交锋中砥砺。虽然最后谁也没说服谁,但通过讨论,学生增强了对话的意识和对话的能力,这种收获是平静的课堂里所无法得到的。

二、结合教材中的风景名胜,让学生当“导游”

教材中有许多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河、名胜古迹,介绍了一些旅游景点。如《桂林山水》《走进丽江》《故宫》等,在学生学习了课文后,可设计一次当小导游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当“导游”“游客”。“导游”依次介绍景点,让孩子当小导游,“游客”可向“导游”随时提问。然后各组推选最佳“导游”“游客”在班内表演。例如,教《走进丽江》这篇课文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孩子当小导游带大家到丽江游览一番,使学生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丽江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这样,在复述、质疑、解难的过程中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三、捕捉教材的特点,让“采访”激活课堂

在上《雨中》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教师创设了一个阅读的情境,让学生从充满趣味地寻找、拍摄有价值的镜头中,感受到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感受到孩子们、老人、司机叔叔、过路行人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受到美德的熏陶和感染。在学生自由表达“我拍摄到的最有价值的镜头后”,教师让学生再过一过记者瘾,去现场采访一下,与这些可爱的、有着美好心灵的人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孩子们经过四人小组的合作采访,角色互换,他们的情感在这里迸发,他们的个性在这里张扬,他们在交流中学会了表达,学会了倾听,获得了启迪。

四、活用教材,以“展销会”为平台交流收获

让学生就教材中某个内容或方面,作较为深入的学习、理解,在熟知文本的基础上转换角色,介绍所习得的内容。

如上《新型玻璃》一课时,以开推销会的形式,让学生当推销员介绍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其他同学对新型玻璃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直接与推销员交流。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所习得的内容,轻松愉快地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在积极思维中发展思维,在交流表达中提高表达能力。这种形式使学生的内驱力被激活了,参与率高,创新思维活跃,真正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教师则隐藏了自己的身份,成了组织推销员的主持人,成了学生学习的伙伴,实现了教师的平等参与,加大了师生间的亲和度,发挥了“平等中的首席”的主导作用。

责任编辑黄日暖

猜你喜欢

淋雨丽江导游
寻找火星导游
Being a Tour Guide in Shuangqing Villa在双清别墅做导游
通用型产品的淋雨试验系统设计与实践应用分析
丽江三朵节
一种大型整车淋雨系统设计与应用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叫一声丽江
绽放的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