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医学专业双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5-30黄翦潘征

亚太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双学位临床医学人才培养

黄翦 潘征

摘 要: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阅读与分析,对双学位与第二学位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与高校大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到目前我国高校双学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五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拟基于临床医学的双学位培养模式为例进行了探讨,构建基于临床医学专业为基础的医学学位与其它专业学位相结合的双学位管理制度,从培养模式,保障措施这两个方面促进双学位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校双学位培养模式研究。

关键词:临床医学;双学位;人才培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086-03

一、背景

基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双学位培养模式,是应对现代社会对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1]随着我国学科门类的不断发展,学科门类的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学科之间的知识相互间渗透与融合,学科之间原来明显的分界线已经不存在,这就催生了“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技能、重人文”的临床医学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的需求。[2]它要求临床医生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能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跨越学科领域,能够融会贯通。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目前对于第二学位与双学位在很多地方都比较容易混淆。在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澄清。首先第二学位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教育部)制定、颁发、承认、备案的学位,这一类具有社会认可度高的特点。这类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普通高等教育第二学士学位,招收的对象为已经获得第一个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和在职人员。在毕业待遇上教育部明确规定其参考研究生班待遇。在考试方式由高校自主单独命题,对应的学历为普通高等本科。学生的管理参照普通本科生,可以评奖学金,发展党员等;另一种情况是非普通高等教育:自考、成考等获得第二学位,招收的对象为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员。毕业待遇仍为本科待遇,考试方式有自考、成考两种方式,均为全国统考。对应的学历为自学考试、成人教育本科,学生的管理除成考脱产外,其余为非脱产。第二类为高校制定、颁发,未在教育部学信网学位网上备案,一般是省内工作单位承认的学位,也叫双学位(辅修二学位),招考的对象为本校或外校高等教育本科生,学有余力的学生,一般对绩点有要求,其毕业的待遇跟普通本科待遇相当,考试方式为修习辅修课程和双学位课程,学分修满,并通过论文答辩,对应学历为辅修学历,由高校自主颁发辅修证书或辅修结业证书。[3]

从相关的概念上看,临床医学的学生在毕业后完全有能力和条件参与第二学位的学习,也可以在校期间参与双学位的学习,从而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和学历面。对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构筑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为临床医学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在医护人员紧缺的高等教育资源中寻找公平和高效之间的平衡。

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双学位是一种高校办学的自主行为,虽然得到上级部门的鼓励与支持,但是在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实践中来看,社会并不太接受这种高校自主的办学行为,这就造成了高校双学位教育渐渐淡出相关教育的理论与研究。这与国外的教育相反,国外高校有自己的办学自主权,特别是一些私立的高校,像哈佛、剑桥等世界知名大学,其自主颁发的双学位具有很高的社会认可度。而在我国,同一专业的学位名称,即有着多个学位标准。在国外硕士学位有科研型硕士、临床应用型硕士、7年制本科生硕士和专业硕士,博士学位亦有科研型博士、临床技能型博士和8年制本科生博士,但是对于我国来讲只有硕士、博士学位,其授予标准是既定的。因此办学条件好的大学培养着7年制本科生硕士和8年制本科生博士,与普通医学院校的8年制硕士生和12年制博士生,存在着相同学位的不同标准;第二个方面,是我国公民对更高学历的追求比双学位要狂热。因为在传统的观念中,双学位,特别是学士双学位,还不如一个专业硕士学位、应用型研究生学位或一个学术研的硕士学位;双硕士学位不如一个专业的博士学位或一个学术型的博士学位。加上临床医学专业的特殊性,造成我国学位的授予上虽然多种多样,但也体现出不同区域的办学能力,即使同一专业,也会有不同的学习年限。本科学制较多,4、5、6、7、8年都有,4、5、6年制本科均授予学士学位。不利于国内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跟国外的教育接轨。特别是一些大学生在国外工作几年后直接成为博士生,跳过了国内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的历程;第三个方面,是国内对学位认识不清造成的观念上的混乱。认为自己在学校期间参与的辅修学位也是属于教育部所的第二学位,具有硕士学位的同行待遇;第四个方面,由于双学位是一种辅修性质的学位,得不到国家相关部门的认证,只能在单个省内有效用,造成很多高校对辅修双学位的要求降低了不少。比如某大学在辅修双学位的收费上只收4800-6000的学费,把二三十门课程分散于大二到大四的三年时间里。这些课程在很大程度上难于管理,特别是那些跨院系进行学习的学生;[4]第五,为了进一步规范住院医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并在毕业生毕业后继续提高职业技能,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指出:自2015年起,各省(区、市)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成为住院医师,毕业后必须接受为期3年的规范化培训。这就给那些想一边参加职业医培训一边攻读专业硕士或直接进入硕士阶段的学生造成了困惑,加上高校的不理解,认为硕士毕业后就不用参加住院医培训了。以上五点是目前我国对临床医学专业双学位教育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临床医学医学学位与其它专业学位的构建

(一)构建基于临床专业的双学位的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对复合型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目前单一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性需要。因为一旦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进入医院或医疗机构,就很少有其它的时间再去进行单独的培训或学习,每天忙于日常的医疗工作与常规工作事务。根据实际应用的不同,依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师资力量,目前比较成熟的临床医学医学学位与其它专业学位组合的有:中西医结合临床心理学六年制双学位、[5]根据管理的需要,也有临床医学与管理学学士学位的整合;根据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需要,有临床医学与外语的整合等等。临床医学与其它学位构建的双学位培养是目前各高校研究的热点。

双学位的培养模式包括校内和校际间的培养,特别是校际间的联合培养。打破各高校的封闭式办学模式,科学规划,学生不只局限在本学校的有限专业里,还可以跨校甚至是修读国外大学的优质课程、教学质量高的特色课和改革力度大的创新课程。发挥各高校间的办学传统、特色和学科优势,拓宽专业口径,实现高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此推动双学位教育模式的深入发展。

(二)构建基于临床专业双学位的措施

1.开设高质量的辅修专业

双学位是伴随着辅修专业而产生的一种学位管理制度。要构建双学位,就必需首先要开设高质量的辅修专业。特别是医学院校,辅修专业的开设可以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了解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高校自身多学科的优势,不断调整辅修专业的设置,使各学科,各领域能够做到有机的整合,避免课程的冗余与重复。拓展辅修专业的学科在高校的覆盖范围,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

2.构建完善的双学位教学体系

双学位的构建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来支撑。因为在拓宽专业培养的同时,很多高校在辅修专业和辅修双学位上都是相对薄弱的,没现成的路可走,没有相关的课程体系,只能凭借对人才培养的经验逐渐构建相关的辅修课程体系,而这些课程体系受制于各高校的办学条件与办学实力,同时受限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时效性,双学位的教育体系需要至少5年或更长的时间,而教育成果的滞后性,导致人才的培养跟不上社会的变化需求。因此构建完善的双学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既要科学合理,也要讲求实用性,结合各高校的特色建设需求,注重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提供平台加辅修课程学位的模式,构建成熟的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3.主修与辅修课程的深度整合

众所周知,辅修双学位的课程相对于主修课程上来讲,要容易一些。在课程整合与开设的过程中,高校开设的课程限于老师与场地的限制,虽然开设了一些相关甚远的课程,但仍然是原来的老师,造成换汤不换药的课程内容。容易造成课程内容的冗余与重复。双学位课程体系的深度整合应该是一体化的知识体系,学位论文的选题与撰写过程中强调两个专业的知识结合,使学生真正达到对两个学科的深度认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4.柔性机制的建立

双学位的选修在实际的情况下往往会因为课程的冲突而造成学习上的困惑,特别是一些教师要求每节课都必需到场学习的观念。造成高校大学生迫于严格的老师而逃课,避免冲突造成的不良影响。因此对于选修双学位的学生进行弹性学习的方式,利用网络课程或计算机的特点,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得到应有的学习机会。对于单独编班与插班的同学进行强化管理,配备专门的辅导员或班主任,指导和协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6]建立柔性和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对于达到相关要求的学生还可以实行免听、免修和自修的方式来完成学业,同时双学位的课程也可以避开正常的学期时间内开设,也可以开设在周末和寒暑假进行开设,甚至是毕业后两年内完成的柔性管理机制。

辅修专业选择前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辅修双学位、双专业一般在第二学年开始启动。这是考虑学生已经具备了主修专业的初步基础,并已经可以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辅修的能力,但学生在选择第二专业时由于缺乏有效引导,对辅修的新专业及其学习的困难程度了解不多,不能认识并结合自己主修专业来考虑专业未来发展趋势,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致使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出现一些半途而废现象。为此,在学生选择辅修专业前,学校以及相关学院要做好各类辅修专业的宣传和介绍工作,召开学生座谈会,为学生提供辅修专业的详细信息,对具有修读意向的学生进行专业指导。

5.构建严格、统一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临床医学双学位的构建除了要有完善的培养方案,还有明确的双学位培养目标,可行的培养思路,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双学位的培养课程、任课教师、院系管理等都要做到责任明确,高校要协调好各院系之间的课程选择与整合,拓展内部的沟通与交流,也要拓展对外的交流与学习。高校对双学位的院系及部门在选拔、开课、教学计划的实施上都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对毕业资格和学位资格的审查都应该严格、公开、公正,在课程的考试、听课制度、教学督导等方面都需要建立起实用而有效的辅修双学位管理监督制度,积极引导学生端正那种功利心理,严格规定修读,保证双学位的培养质量。

对辅修双学位、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进行必要的筛选。要求辅修双学位、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应当是学有余力的同学,而且能在学好主修专业的基础上再修读其他专业的主要课程,同时复合型临床医学人才也应当倾向于比较优秀的学生。为此,可规定: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凡已修满第一学年主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且主干课程达到一定学分与绩点,[7]即可报名申请学习辅修双学位、双专业。例如,对学有余力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可以鼓励和允许其辅修其他学科的学位,并由学生根据个人爱好进行选择。以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其他学科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辅修心理学专业、管理学专业、英语专业等课程,实现知识结构的复合,而对那些主修课都比较吃力的学生,则鼓励其先主修原有。

6.加强成绩的管理

对辅修双学位、双专业的考试与成绩进行妥善处理,这对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至关重要。考核成绩是评价在校大学生其在学业方面的重要指标,而成绩的收集与管理关系到原有的教学秩序的稳定与发展。学生选修的辅修学位、辅修专业课程成绩由所开课的院系进行负责,提交到校级的管理部门,同时校级管理部门要协调好教学资源、物力和人力在成绩管理上的安排,最好的办法是利用现代网络的分布式特点进行现代化考核成绩管理。一是提高工作效率;二是降低院系之间的交流沟通成本;三是为学生了解自身的成绩提供方便。辅修双学位、双专业的临床医学大学生成绩理应改变传统的那种终止性评价,改为基于能力指标的评价体系,能力的构成由不同的部分构成,学习获得不同的能力就获得不同的学分,从而建立形成性评价。[8]同时加强监督辅修双学位、双专业在校大学生的学业情况,对于出现能力不足或主修课程挂科过多的,需要及时提出学业预警,及时提醒学生,建立反馈式交互式成绩管理机制。

五、小结

基于临床医学的双学位制度在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的同时,也需要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办学特色进行开展,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双学位中存在的五大问题,以临床医学双学位为例,对双学位的培养模式与质量保障措施进行了分析,由于双学位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它在满足我国复合型人才方面是一个有益的教育创新。

(作者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教务处)

基金项目:本课题为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资助阶段性论文,项目名称:基于临床专业认证的人本主义学籍管理制度建设,项目编号:2015JGA319。

参考文献:

[1]黄政月,黄群,黄翦.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实施“3+1.5+0.5”培养模式研究[J].新课程(下),2014(06):40-41.

[2]黄群,黄政月,黄翦.五年制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4(07):99-101,103.

[3]百度百科:第二学位.[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 url=GTu8dEewPryUZtCKsY3d7PcsqHjGq9u1Rme8BSboQd9R NeLI92iYIRFl4fTv31QwaTn1IzX8Hno_dkPsX9LjrK.

[4]黄翦.基于临床专业认证的学籍管理制度建设探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02):113-114.

[5]李燕等.中西医结合临床心理学六年制双学位特色专业建设[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7):88-89.

[6]阳瑾,赵丽坤,王容,黄翦.民族医学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效率AMOS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08):18-20.

[7]黄翦,黄政月.民族医学院校学分制的计算方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04),562-563.

[8]黄翦.民族医学院校学分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02):223-224.

猜你喜欢

双学位临床医学人才培养
地方高校双学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学本科双学位教育政策研究
中原工学院双学位教学满意度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