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紫砂壶:此中有乐处

2016-05-30

收藏与投资 2016年3期
关键词:顾景舟老花韩美林

一件好的紫砂器可以说是自然与人力的巧妙结合。如果说材质的特殊是紫砂得天独厚之处,那么形制之美便有赖于制作者的技艺与智慧。而当其他领域的艺术家也加入到了紫砂艺术的创作中,似乎更有可能发生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此乐提梁,就是这样一件意境非凡的作品。

这把壶高约15厘米,宽约13厘米。壶腹上刻篆书“自有乐处”四个字。壶身扁圆似鼓,上部内收,嵌盖、扁圆的壶钮与短弯的壶嘴互相呼应。提梁顺着壶身肩部向上渐开,顶部与壶底匀称辉映,结构严谨。超高的提梁和均扁的壶身完美协调,虚实处理恰到好处,壶体轮廓明朗,线面简洁光索,曲线张劲有力。整体造型端庄周正,朴雅高洁。

壶腹上落款“丁卯年冬景舟美林制于丁山”,底款有两个,分别是“顾景舟”和“历下美林”,这些见证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顾景舟这位壶艺泰斗与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韩美林的共同创作。说起此壶为何起名此乐提梁?此乐:此中有乐处。巧妙在这件作品不仅是制壶者创作的心声,寄情于赏壶者的感受,也反映了两位艺术家在共同创作这把壶时的愉快心境。

韩美林与紫砂结缘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宜兴陶瓷公司举办的一个培训班。宜兴紫砂令他尤为激动,他觉得紫砂不完全是工艺品,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陶。紫砂艺术深深地吸引住了韩美林的目光,用现代陶艺来设计紫砂壶造型的想法,也在他心中悄然萌发。一旦有了灵感,韩美林就立刻画草图,日积月累,画的草图大概有几十张了,这些图纸全部交由顾景舟进行鉴定并提出修改意见,就这样,两人相识了,情投意合,成为忘年之交。顾老在看过韩美林的设计草图之后,从中选了几张,表示自己要亲手制作。

顾老挑选的时候,选的是既简练又能表达紫砂味道的东西。一看到此乐提梁,就感觉到这个提梁非常特别,这个提梁的高度,高出壶身将近三倍,在这一个非常简单的形体中,要给别人有看头,那么点和线的处理,包括比例,包括其他的手法,都要非常讲究。看似普通,又不普通。

顾景舟当时已经是七十多岁了,每天坚持花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来练习书法,保持气源绵长稳定,身体健康,精神矍铄。虽然韩美林的设计草图让他眼前一亮,但是要把这一个平面的设计变成一件立体的作品,还需要从很多具体的方面来考虑衡量。

为了做好提梁,解决提梁容易变形的问题,顾老花了不少心思,这从他留下来的专门用来制作提梁的工具上,就可以看出来。最终成型的提梁,上宽下窄,给人一种夸张而瘦高的观感,它与壶体之间所形成的虚实空间,也不禁惹人联想。

顾老在创作的时候特别强调手感。一把非常美丽的壶,梁离不开嘴的衬托,嘴要做得看起来笨又不笨,短而不短,这个壶嘴,顾老花了三天时间,最后做出来才能配这个提梁。

顾老年事已高,却仍然乐于接受新鲜思想与理念。韩美林大师则在寻找传统紫砂和创作艺术相结合的感受,两人同在追求着更高的艺术境界,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了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到的无穷乐趣。用“自有乐处”这四个字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

纵观这把此乐提梁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以及艺术价值,实为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当代紫砂壶极品。

猜你喜欢

顾景舟老花韩美林
老花潮奢
顾景舟偷懒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善意的谎言救人命
练习斗鸡眼可预防老花
理发店一幕
顾景舟的无款壶
角度
——银川韩美林艺术馆
顾景舟制紫砂松鼠葡萄茶具9200万元成交
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