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2016-05-30刘庆娜

科教导刊 2016年30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实效性德育

刘庆娜

摘 要 目前高校的主要受教育群体是“90后”大学生,他们也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德育工作者需要对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进行研究,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这有利于改进“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高其实效性。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10.033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90s College Students

LIU Qingna

(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Linyi, Shandong 273400)

Abstract Now the generation after 90s is the mainly group of the university and university's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t is no time to delay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their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rrectly and solve the problems.The correct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favorable factors and unfavorable factors of the network is very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university and university's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90s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90后”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主导力量,深入开展“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不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维护高校乃至社会稳定的需要。

1 “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

“90后”大学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个性张扬、乐于表现。我们需清醒地认识到“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不能积极有效地应对大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缺乏应有的敏锐性。通过对我校区学生贴吧、论坛内容的整理,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结果的分析、综合后发现,“90后”大学生关注国际国内时事政治,关注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社会道德问题、人生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就业择业、情感问题也是他们的关注点,部分学生对社会道德观点偏激,认为社会上存在许多不公平和不合理的现象。但高校德育工作者往往对网络中的影响因素的敏感度远远不够,忽视对受教育者关注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忽视理论研究和前瞻性探讨。因而高校德育者要积极运用网络平台及资源,探索受教育者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引导。

(2)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降低。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一般都是从小学、初中阶段就开始接触网络,可以熟练应用互联网。在时间分配上,60.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1至2个小时,选择多于2个小时为29.6%。99%的大学生有微博、微信及QQ等社交账号,并且使用率在90%以上,由此可见互联网在大学生生活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90后”大学生在习惯于网络双向乃至多向的沟通方式后,会不同程度地要求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采取更自由、更民主、更互动的方式进行。而有些德育工作者缺乏一些必要的思想准备和应对能力,在开展德育工作时采用“填鸭式”单向灌输的方式,缺乏吸引力,大大降低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3)大学生自主、平等意识的增强,导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弱化。在对部分学生的调查访谈中发现,在“90后”大学生中,有81%的“90后”学生充满自信。有70.8%的人认为极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良好的社会条件,较好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具有极强的权利与契约意识,他们要求公平公正,要求被人平等对待,寻求自由协作的伙伴关系。

传统社会调控的功能在逐渐丧失,网络交往中主导价值观念、社会公共权威以及教育者的权威在不断地削弱,同时教育资源和信息系统并不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单方面掌控,不能强制干预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相反,德育工作要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要靠大学生的自我判断、自我选择来提高实效性。

2提高“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这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

2.1关键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高校教师首先要有高度的责任担当意识,要努力适应网络新环境,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坚持在网上对大学生开展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切实适应和不断改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牢固的“阵地意识”,积极占领主阵地,打好主动战。努力发挥网络德育者应有的释疑解惑、明辨是非的作用,积极进行网络舆论动态监测。要打好主动战,有效地批判和辩驳网络上的错误思想观点和不良舆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化社会思潮。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真正融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积极关注受教育者的思想、心理、行为的发展变化,体验他们在网络空间的交往、学习、娱乐方式。用受教育者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方式,及时有效地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

2.2 重点是发挥大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顺应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的育人功能,确立尊重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从根本上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第二,发挥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动作用,引导受教育者在网络上交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时事政治问题的学习心得和体会,鼓励受教育者积极讨论和探索社会热点问题、情感问题和就业创业问题,通过内化与外化相结合,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2.3 根本在于促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在网络生活中,“90后”大学生对信息的选择是一种自主选择的过程。因此,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受教育者在网络中的人际交往、个性学习、娱乐消费相结合,这对于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在网络交往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坚持平等的原则,以启发为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接受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同时积极学习和熟练操作新媒体时代的交流工具,通过QQ、微信、微博等各种网络工具,时刻关注学生们的思想变化和行为变化,及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指导。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在互动交流中进行问题的解决、情感的交流以及个性的展示。

第二,在网络学习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高网络资源的运用和整合能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理论学习网站,推行网络教学,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将专业问题与思想问题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诸如专题讲座,报告沙龙,心理咨询座谈等,根据不同的功能定位,全方位为受教育者实现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服务。

第三,在网络休闲娱乐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者可以在网络中上传弘扬主流价值观念的多媒体视听资料,为受教育者提供资源提供管理和服务。积极进行网络消费的趋势、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倡导理性健康的消费文化,教育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网络规范,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形成健康的网购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人民出版社,1979.

[3] 骆郁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 沈壮海,佘双好.学校德育问题研究[M].郑州:大象出版社, 2010.

[5] 黄钊.三德教育论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8.

[6]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8]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9] 王玄武,骆郁廷.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比较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10] 王玄武.比较德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

[11] 吴潜涛.当代中国公民道德状况调查[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5.

[12] 吴潜涛.论公共伦理与公德[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实效性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