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非师范生应理性对待教师资格考试

2016-05-30龚露

科教导刊 2016年30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发展

龚露

摘 要 随着中小学教师资格逐步推行全国统一考试,在非师范生中激起了一股“国考热”。在“热”的背后我们有责任提醒他们理性对待教师资格考试,仅通过三到四门考试无法全面评估是否满足一名合格教师的要求。同时,为了增加就业筹码而非真心对教育事业热心,一旦委曲求全走上教师岗位,不仅难以获得满足感、幸福感,更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教学质量。因此,非师范生应明确考试目的,正确认识自己,做好职业规划,同时建议完善教师资格考试制度。

关键词 教师资格考试 非师范生 教师专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10.022

The Non-normal Student Need Have a Rational Attitude to

Pass the Examination of Teacher Certification

GONG Lu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Kaili University, Kaili, Guizhou 556000)

Abstract With the examination of the teacher certification have been carrying out in China, a majority of the non-normal student are stimulated to take part in it. We have responsibility remind them to rational treat teachers'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Because pass three or four exams cannot evaluate fully them whether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a qualified teacher. In the meantime, they pursue the employment chance rather than sincerely to education enthusiasm which will adverse effects of teaching. Therefore Non-normal Student should clarifying the purpose, planning career reasonable . Examination department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teachers'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system.

Keywords teachers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non-normal student;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师队伍建设都是处于相对保守的状态:师范生即“准老师”,教师资格证也实行终身制:一次获证,终身受益。大量优秀的、想致力于教育领域的非师范生在很多地区难以得到认同,在岗教师因为“铁饭碗”的优厚待遇失去竞争压力。为吸纳更多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激发教师队伍的竞争活力,提升教育质量,我国借鉴美国和日本的成功经验,逐渐在全国推行中小学教师资格统一考试,再次规范教师职业准入的国家标准。

1 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建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建立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78年至1993年,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指导,建立了中小学教师考核合格证书制度,为不具备合格学历的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途径。第二个时期是1993年至2009年,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导,逐步建立了教师资格制度,与之配套的教师资格考试面向广大学历合格的非师范生和社会人员申请者,逐步解决了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第三个时期是2009年至今,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我国逐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①每年考两次,笔试一般在3月和11月各举行一次,通过笔试后再参加面试,面试时间一般在5月和12月。教育部宣布,从2015届学生起,师范类学生将不再享受直接被认定教师资格的优势,他们和非师范生一起参加考试。同时教师资格证取消“终身制”,实行每五年注册一次。

2 教师资格证的获得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随着教师资格逐步实行全国统一考试,非师范生逐渐掀起了一股考试的热潮,在市场指挥棒下,校外教师资格考试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大有赶超公务员培训机构的势头。热潮的背后需要反思:为什么如此多的非师范生突然转向教育领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崇高职责,同时要实现教育改革的关键也在教师。因此,我们在为大量即将涌入的非师范生教师队伍感到欣慰的同时更要把好第一道教师准入的质量关:教师资格证的获得,但目前在这方面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

2.1 获得教师资格证的难度较低

首先,学历要求低。初、高中教师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但是,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只要求专科及以上学历。大学普遍扩招后,高考本科分数线降低,专科更低,以贵州省为例:2014年专科院校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文史类220分,理工类200分,只要得到高考总分三分之一的人就有资格报考教师资格考试!他们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是令人堪忧的。幼儿园和小学是人生的奠基,在此阶段接受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教育的开展,更应该引起重视而不是降低准入标准。

其次,考试难度低。与统考前的笔试科目“教育学”“心理学”相比,“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教育基础知识”的难度是得到大大增加,但和医生、律师等其他职业准入考试相比仍然太过容易,这也是大量的非师范生选择教师资格考试而不可能出现大量学生报考司法考试的根本原因。以笔试科目“综合素质”为例,考试的内容难度较低且题目死板,笔者研究近几年的真题发现材料分析题和写作题的答题皆有模式可循:学前教师的材料分析题只考“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两个方面,一般都是分析某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前者从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回答,后者从职业道德的六个方面逐一分析,采用“知识点+材料”的方式,死记硬背知识点,不需要综合理解运用即可得分。与此同时,“自2011年下半年首次考试以来,6次考试合计816561人次参加笔试,309767人次参加面试,笔试、面试合格人数为216794人。”②不难算出面试的通过率为69.98%,模式化的笔试、高通过率的面试,如此筛选出来的非师范生真的能胜任教师一职吗?

2.2 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难度较高

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教师从传授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从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构者和开发者。对教师的要求除了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外,还要有反思、做科研的能力,从“教书匠”转变为具有专业性、“不断成长、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教师”。③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首要基础是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之所以成为非师范生,至少证明多数学生的志愿首选并非教师。其次,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教师资格考试对学历要求较低无法保证非师范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与师范生相比,他们又缺乏本科阶段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因此,要实现非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获得教师资格证并不意味着能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3 非师范生应理性对待教师资格考试

在大量的教师资格考试培训班中,不乏 “打酱油”的学员,看见同学们报班考证,自己也盲目跟风,最后浪费的是时间和金钱。就业竞争、生存压力让很多大学生对未来感到迷茫,对自我认识、职业规划没有良好定位,才容易变得失去理性,我们有以下建议供参考:

3.1 明确考试目的

很多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非师范生并没有搞清楚自己的目的:受同学影响?为了父母的意愿?为就业多一筹砝码?还是真心想从事教育行业?据调查多数人都是为了能在就业时多一个选择。假如不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至少还能参加录取率较高的教师特岗考试,不至于毕业后就失业。非师范生中也存在上大学后才逐渐发展喜爱教师的人,对他们来说,教师资格考试的机会就显得无比珍贵。如果对教育行业没有热爱,只是单纯为了择业,我们建议慎重考虑,最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为毕业后找到喜欢合适的工作打下基础。

3.2 正确认识自己

古希腊先哲说过:“人啊,认识你自己!”在传统的教学中,会写字可以当语文老师,会计算可以当数学老师,初中生就可以当小学教师,被世人戏称为“教书匠”。时代在变,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变高,教师资格考试无法全面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发展的潜力,但作为有意参加该考试的人应该多反问:我真的适合当老师吗?尤其是学前教育阶段的老师,一个不喜欢小孩、没有耐心的人是绝对不能胜任的!即使他通过教师资格考试。

笔者赴幼儿园调研时发现:师范毕业的幼儿教师会唱会跳会弹琴,非常受小朋友欢迎,而非师范专业的教师由于没有学前教育要求的专业基础,只能在课堂上教学生儿歌、认识常见事物等等,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教育部门组织的赛课交流活动也难以胜任,这对于非师范专业教师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也难以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离专业化发展更远。另外,教师岗位稀缺、竞争小的地方工作环境都比较艰苦,例如教师特岗一般都在村小,决定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前再问自己:我能吃得了那种苦吗?

教师与其它行业不同,它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要为人师表、要学高身正,得到教师资格证仅仅是简单的开始,众多非师范生要全面地正确认识自己,因为教师的肩上担负的是民族的未来。

3.3 做好职业规划

人生没有职业规划容易缺乏奋斗目标而随波逐流。现在很多高中都已开设与职业规划相关的课程,帮助学生合理填报高考志愿。在进入大学进行专业学习之前,所有人都应该对未来有符合个人现状的职业规划和理想追求,才能让大学四年的学习更加充实,为毕业后找到学以致用的满意工作。很多人进入大学后才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形成规划,作为一心想走上教师岗位的非师范生来说更应该做好职业规划,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多加强师范类专业课程的学习,博览群书,丰富知识储备,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打下基础。

4 探讨

教师资格考试处于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阶段,取得可喜的成效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在此与方家商榷。

自“师范学生不再享有直接被认定教师资格的‘特权”消息公布以来,仿佛给了非师范专业生一颗公平的安慰剂:大家都得在同一起跑线重新竞争教师岗位。这对师范生有所不公:非师范生毕业后可从事本专业工作,还能通过教师资格考试进入教育领域,师范生学习四年通过认证得到教师资格证并不能算作“特权”,非师范生的几门考试如何能与师范生四年的专业培养相比?还是社会对师范生培养方式不够信任?

一名合格教师所具备的素质不是三到四门考试就能甄别出来,教师资格考试门槛较低也是有目共睹,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不能追求教师数量的满足而忽视质量的要求。应该再次提高教师资格考试的难度,扩大考查范围,尽可能选拔具有教师专业化发展潜力的非师范生,多途径培养他们的师范素养。可以借鉴我国非法律专业人员进入司法系统的培养模式,非师范生正式成为教师前,先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再进入师范院校学习,通过修满学分、实践教学的要求,再次考评,全部通过后才能走上正式教师的岗位。

考试的重要作用在于甄别和选拔,教师资格考试更有责任选取优秀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获得教师资格证只是成为合格教师的第一步,我们应当拉开教师资格证与教师岗位的距离,以合格教师为发展目标,加强对非师范生的二次培养。作为非师范生更应该理性面对考试,找准人生坐标,实现人生理想。

注释

①②陈尚琼,余仁胜.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回顾与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2015(4):98-104.

③ 卢乃桂,钟亚妮.国际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6(2):71-76.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化发展
论影响我国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原因和对策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化现状调查及分析
“自我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西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TPACK现状调查研究
广西高职青年英语教师自主性调查与研究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系统设计及实现
基于教学案例反思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问卷分析
探索适合中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