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记叙文线索的应用

2016-05-30何泽刚

南北桥 2016年5期
关键词:线索运用方法记叙文

何泽刚

【摘 要】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络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本文介绍了记叙文线索的作用、分类、使用的注意事项并结合实例对记叙文线索如何使用进行介绍,希望对学生写作记叙文有所帮助。

【关键词】记叙文 线索 作用 运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048

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络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写好记叙文线索是关键,它好比一串珍珠项链,无论怎样玲珑剔透、雍容华贵,一剪断线,便会散落解体。离开了这条看似可有可无的细线贯穿,零散的珍珠就无法化零为整,结构成一个整体;就无法表现项链整体的脉络清晰之美、造型艺术之美、浑然一体之美。记叙文写作,所选材料,如珠盛玉盘,要连珠成体,彰显美文魅力,离不开这样一条线,而且正确使用线索还有助于学生学会处理文章内容的详略。

一、记叙文线索的作用

1.从结构上看: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严谨。2.从条理上看:彰显行文脉络,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井然。3.从艺术效果上看:凸显文章构思风格,体现文章的个性化形式之美。

二、记叙文线索的分类

(一)时——以时间变化为线索

“时间变化”包括时间点的变化,例如早晨、正午、傍晚;时间段的变化,比如春、夏、秋、冬;行为的先后顺序,比如先……,接着……,再……,表明进程的时间变化。

(二)空——以地点的变化或方位的变化为线索

地点变化是指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表示空间位移。例如,从家到学校、从林荫道到小溪边。方位变化表达的是地点不变,方向的变化或范围的转换,前者如东、西、南、北,上、中、下;后者如内、外等。

(三)人——以人物为线索

以人物为线索是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这个“人”既可以是作者,也可以是事件中的人物,但他绝对不能是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作者极力表现的核心人物。他可以扮演单一的角色,在文章中只做看客,不参与事件,比如《乘车》;也可以扮演多重身份——一方面是看客,另一方面参与中心事件,但只做侧面人物或者推动情节发展的人物。比如鲁迅写的《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线索,经历了“相识—相知—相别”的过程,其中的“我”就是一名参与者。再比如鲁迅先生的《故乡》,以“我”回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经历了“回故乡—在故乡—别故乡”的过程,表达了深刻的思考。

(四)事——以事件为线索

“事”指一件具体的事。事件可大、可小,没有具体限制。以事件为线索,情节往往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围绕一件事情发生若干事情,事件本身便成了线索。比如莫怀戚的《散步》,就是围绕“散步”这一事件,重点写散步中发生的分歧以及分歧的最终解决,表现了浓浓的亲情以及中年人的责任,“散步”就是线索。

三、记叙文线索使用的注意事项

1.线索必须和所写内容紧密相关,必须有利于记叙情节的展开必须有利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

2.线索一经确定,就要用它组织好所要表达的内容。

3.线索的安排还要做到首尾呼应,使全文上下贯通,结构严谨。

四、记叙文线索写作的具体指导

(一)以时间变化为线索

首先,时间变化的划分标准要保持一致。要么都按点划分、要么都按段划分,要么都按照进程划分;其次时间呈现顺向或逆向排列,不错乱颠倒;最后环境描写与时间保持一致。

(二)以地点或方位变化为线索

首先、各部分内容有明确的地点或方位,划分的标准一致,变化呈现顺向或逆向排列,不错乱颠倒,各部分内容之间有联系;其次、以地点为线索有三种情况:一是移步换景,比如先在山脚下发生一件事,然后在半山腰发生一件事,最后在山顶上发生一件事;二是立足点不动,观察方位发生变,比如向上看向远看向前看向左看向右看等等;三是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发生了几次事件,比如半年前在一棵树下相识,三个月后在同一棵树下成为知己,再后来在同一棵树下分别等等。

(三)以人物为线索

首先,事发时他是看客,或是参与者,他要有充分的理由留在现场,经历事件发生的全过程。比如《藤野先生》(鲁迅)中的“我”是线索人物,因“我”认识藤野先生,在“我”与藤野的交往过程中了解藤野先生,“我”与藤野先生告别以及别后“我”对藤野先生的思念,我是整个事件的参与者,在文章前面就交代了我去仙台学医,这样就有理由留在那里,经历整个事件。其次,文章的主要内容,都是他个人亲历的所见、所闻、所感,虽然本人参与事件,但是略写的内容。他只是线,详写了就变成了主,他就由线索人物变成主要人物的了,造成喧宾夺主的后果。藤野先生是主,所以藤野先生的肖像行动(所见)、语言(所闻)以及我的感受(所感)详写,“我”是线索,所以“我”的行为表现略写。

(四)以事件为线索

全文因一件事引发,把引发事件作为文章的线索。这件事情是诱因,和其他事件具有直接因果联系,然后把这事略写,引发的其他事件详写。例如老师让同学写日记,引发了父母对写日记是否有用的争吵,引发了校长对他的这种行为是否增加了学生负担的评价,引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立三件事。其中“老师让学生写日记”这件事是诱因,略写,其他三件事因这事引发,详写,恰当地表达了对教育的思考;再比如说《爷爷生病后》中的“爷爷生病”是因,作为全文的线索,一家人面对“爷爷生病”这件事不同表现才是文章的主体,详写。

参考资料

[1]《状元大课堂(8)年级语文下》.武汉出版社,2015年10第1版.

[2]《语文》八年级下,人教版.

[3]曾老师原创,来自网络.

猜你喜欢

线索运用方法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小图标,大用途
电影《钢琴师》中音乐设置与剧情关联探究
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的运用研究
发声练习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