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吃的张大千与两张菜单

2016-05-30薛翔

收藏与投资 2016年4期
关键词:私房居士张大千

薛翔

张大千的好吃是出了名的,大概不亚于他的擅画。

多与传统富余之家的饮食文化相类,他好吃而且懂吃,偶尔兴起,还能下厨掌勺烹调佳肴,深谙食之般若。苏东坡留下一道东坡肉,倪云林著了一部《云林堂饮食制度集》,袁子才作了一本《随园食单》,回视近代,精于艺又好吃、懂吃的,怕是无出大千居士其右者。

早些年,有一本《大千居士学厨》的册子,以行草记载了17道大千偏爱的菜肴,其中还包括了他的烹饪心得和宴客记录,不仅有改良菜还有自创菜,即便以美食家苛刻的眼光去看,都是件可圈可点的老饕菜单集注。

四月五号,朋友微信发来一张图,竟是大千手书的一张菜单,这张菜单竟在香港苏富比拍出了36万多港元的价格。人这个价,可以办多少桌酒席呢!

大千居士曾笑侃:“以艺事而论,我善烹调更在画艺之上。”每有贵客好友来访,一定亲自在家制订菜单,登厨献艺。他所亲书的菜单更是难得的书画珍品,为藏家、食客所抢购珍藏。

十四道莱,“棒棒鸡;玉兰片(金勾);宫保鱿鱼;烩千张火腿:师子头:六一丝;樟茶鸭(带花卷);炒菜苔(走甜酸带辣);粉蒸肉;红煨排骨;炒米粉:水铺牛肉;青豆泥;汤圆”。

“大风堂”是张大千的斋号,“大风堂名菜”则是他私房菜品的名号。管豹一窥,在大千诸多旧友的记述中,不乏对大千私房菜的赞叹,让我们对大千菜品有些更为感性的认知。刀工讲究,火候恰当,烹调有度,因难见巧,犹如大千用笔秀美遒劲,沉雄苍逸。拼砌馔珍,镶嵌陈盘,以食材之色彩自然相饰,犹如大千用墨轻重抑扬,气象万千。一道佳肴,一幅书画,如大千所悟皆为“艺事”。或许大凡如此通才之人,往往都一以贯之,一通百通吧。

就在不久前,我碰巧曾见到了大风堂的另一件手书菜单,是香港晖兰园主的旧藏。较之前文的菜单,更是有趣的是它所记述的一则生动故事。菜单是这样写的:

“杀敌歼倭百战身,卖浆煮饼老编民。民生豪气贫如昔,自搯馒头饷远人。赠老见卖浆君,君自作生煎馒头饷予。短浚衣犹着病身,盐差煮蛋道旁陈。欲把告身谋一饱,卖葱卖蒜又何人。赠大禹岭卖茶叶蛋某君,洪杨败后,湘潭有持提督告身为卖菜佣。钤印:大千居士”

这张菜单,应为大千晚年蛰居台湾外出游历时即兴为诗的书作。一张菜单,道出了吃食,鉴得了章法笔墨,还秀了一把诗才,道出了两段故事,尤甚难得。

就书法笔墨而言,这两张菜单通篇气韵朴茂,豪放洒脱,章法峻逸。

文中“达见”、“大禹岭”都是台湾中部的地名,也不知老先生游历途中是晨起买早点,还是采办后厨瓜菜,街边道旁、市井丛中,就这么吃出了两则故事。一位百战之身的抗日老兵,置摊卖起了生煎馒头,一位提督告身的湘潭老叟,临街售起了盐水卤蛋、葱蒜蔬菜,昔日英雄今日垂老,贩食卖菜以全生计,可点可圈,可悲可叹。

清初名士张心斋道:“人须求可入诗,物须求可入画。”此处,大千先生当真是人、物皆求了,菜单诗作中讲述了两个故事:故事里的人恰恰又都有故事。

观赏思绪之后感叹尤甚。两笔菜单,吃的是沿街吃食,听的是生平故事,写的是意气诗文,叹的是物转人非,酸甜苦辣在味蕾之侧,书文意趣却又在菜单之外。真可谓“五百年来一大千!”

猜你喜欢

私房居士张大千
“私房”最初指什么
传奇大师张大千
曾熙&张大千:得弟,吾门当大
青塘居士诗词选
成双结对
中国私房菜翘楚:谭家菜
“吃货”张大千
趣味语文
小女贼私房画
私房钱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