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视纪录片《幼儿园》的主题及叙述特点

2016-05-30赵宪花

参花(下) 2016年9期
关键词:叙述主题价值

摘要:《幼儿园》是张以庆继《舟舟的世界》《英与白》之后的又一以儿童为拍摄对象的纪录片力作。与一般意义上儿童题材的纪录片不同,它的拍摄对象虽然是儿童,但受众却是成人,而这正是这部片子让众多业内人士不断分析解读的价值所在。片子的拍摄视角、素材选择、主题意蕴、画面语言以及叙述方式均有突破创新之处,本文着重分析其主题意蕴及叙述特点。

关键词:幼儿 主题 叙述 价值

《幼儿园》是湖北电视台纪录片编导、独立制片人张以庆前后历时近3年、累积5000分钟素材拍摄的一部70分钟左右的陈述性纪录片。片子记录了武汉一所寄宿制幼儿园里一个小班、一个中班和一个大班在14个月里的生活,挖掘“一个单位、一段日子、一堆成长中的生活碎片”中的承载内容。说到“幼儿园”,人们可能首先会想到单纯、快乐、天真、无忧无虑等美好阳光的字眼,导演张以庆的拍摄内容却超出了成人的一贯预设,与其说是“幼儿园”,不如说是“成人化了的幼儿”。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创作者一起“弯下腰审视孩子”,同时“审视我们自己和这个世界”。

一、丰富深刻的主题

纪录片《幼儿园》给观者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惊讶、羞愧与震撼。惊讶于孩子的世界并不像成人预设的那样无忧无虑,充满童真童趣;羞愧于孩子们对金钱、权力、爱乃至国家民族的认识烙着成人的印记;震撼于创作者给我们展示了一个非常不一样,之前未曾察觉到的儿童世界。比如,片中有一个镜头是记者采访孩子问警察能干什么?孩子的回答让人大为吃惊:“交警能收钱,我干爹就是交警,收那个车子”,“收了钱以后分给领导一点,我一点”,“不分的话领导就没有钱”。孩子的回答甚至还带着语病,但我们却能从中发现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这种规则让成人羞愧汗颜。我们期待着创作者在《幼儿园》中呈现一场充满欢声笑语和天真眼神的视听享受,却被片中“细微之处折射出的不曾被人发现的残酷的现实”[1]震撼到。

与以往的纪录片不同的是,这部片子并不依靠解说词来表现主题,反而是运用画面、音乐来充实主题,同时也赋予主题更多的隐喻性。《茉莉花》的背景音乐几乎贯穿着影片始终,除了具有转场的作用,还使得主题更加深刻丰富。张以庆用他的摄像机告诉我们,孩子愤怒、悲伤、竞争和烦躁的负面情绪所带来的影响并不亚于成人所承受的;孩子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我们没有理由以成人的姿态高高在上地俯视他们。如果真的想了解你的孩子,关心你的孩子,那就和孩子站在同一平面上,就像创作者的镜头一样,“平视”孩子吧。

二、松而有序的叙事结构

《幼儿园》既有对幼儿一天生活客观记录的镜头,又有对个别儿童单独采访的画面,看似松弛随意,但绝非凌乱无序。仔细分析能够看出片子在结构上处理为两条主线平行剪辑,“一条是小班、中班、大班的孩子们日常生活的全景式展现,一条是被提问的孩子们回答问题的单镜头特写。”[2]

在第二条线索中记者采用了平等对话的方式来同孩子进行交流。孩子的回答穿插在叙述的线索里面,可以使纪录片观看起来更加立体、生动、有趣,避免了平铺直述的尴尬。通过幼儿对某些特定问题的回答,折射出了社会现状。导演插入的问题非常成人化,我们以为对孩子来说太难理解,太成人,事实上孩子竟然都明白。孩子们在对话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出人意料的“成熟”思想,与年龄有些不相称的思想深度,甚至那一点点“幼稚的世故”[3],都让我们始料不及。或许创作者试图通过影片结构暗示观众:孩子们的童年并不如成年人想象中的那样快乐。

三、反常态的叙述方式

这部纪录片的叙述方式体现着导演的创造性和独特的审美视角。它在追求真实性的同时,重视通过捕捉细节来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层情感,注重朴实影像背后的艺术性。在未拍摄前张以庆本打算用孩子的单纯来反映现实中的一些问题,后来发现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社会竟然是重合的,根本无需映射什么,因为那就是!片子没有过多地记录孩子们无忧无虑、天真快乐的那一面,甚至都没有拍摄过一次“六一儿童节”,偶尔涉及到一些孩子们游玩嬉戏的场景,导演也做了虚化处理;导演更多的是关注孩子们的烦躁不安、迷茫愤怒。

《幼儿园》全片以大班拍毕业照结束,孩子们的童真就在拍下这张照片后成为过往,只留给观者无尽的思考与感喟。有人说“纪录片不但要忠实地反映生活,而且还应该评价生活,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生活”[4]。在这部纪录片中,创作者以其创新独特的手法、简单朴实的镜头表达着对孩子的关怀,对社会现状的反思,将现代传媒的社会批判功能发挥出来,让我们在不足70分钟的片子中获得对自我与存在的深层思考。

参考文献:

[1]于小玥.浅析陈述性纪录片的美学意义——以张以庆《幼儿园》为例[J].新校园(中旬刊),2014(10).

[2]武琦.成人化的儿童世界——浅析张以庆的纪录片《幼儿园》[J].青年作家(下半月中外文艺版),2010(06).

[3]冉冉.近期中国电影的双璧:《幼儿园》《看上去很美》的比较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4]单万里.纪录电影文献[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805.

(作者简介:赵宪花,女,辽宁师范大学学士学位(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文艺理论)

猜你喜欢

叙述主题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少点叙述,多点描写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浅析《外婆的日用家当》中叙述的不可靠性
《拯救乳房》对创伤性体验与创伤后成长的书写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