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记忆观视野下企业档案工作的思考

2016-05-30田亚萍

陕西档案 2016年2期
关键词:编研记忆企业

文/田亚萍



企业记忆观视野下企业档案工作的思考

文/田亚萍

1925年,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开创性地提出并研究了“集体记忆”。2004年第十五届国际档案大会以“档案、记忆与知识”为主题,引发了与会者广泛而深入地讨论,通过10多年来的学术探讨,在档案与记忆研究领域产生了一系列的成果与观点,社会记忆观由此产生。1995年,我国档案界开始参与“世界记忆工程”,航空企业档案记录着科技人员的思想和观念,记载了企业的成长历程,航空人追逐航空梦的脚步。如何在企业记忆观的视野下开展企业档案工作,使企业档案在企业记忆的构建中发挥更多更好地作用,需要档案工作者具备创新思路并进行实践。

一、企业记忆的内涵

企业记忆是一种集体记忆,它是一个构建的概念,是企业生存、发展过程的真实写照与缩影,由当代的企业员工经验与过去的历史构成,借由企业档案、企业厂房设备等形象化物体以及企业文化等表现出来。企业记忆有以下特点:

1、企业记忆具有社会性。企业记忆是被历史、政治、文化等外部力量塑形的产物。企业存在于社会大环境中,它的成立、发展、壮大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变迁。西飞公司近60年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壮大的见证。

2、企业记忆具有选择性。企业通过选择符合企业主流意识形态的、占主导地位的强势信息并加以重构,形成强势企业记忆,巩固和强化已存在的企业秩序和文化,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3、企业记忆具有系统性。哈布瓦赫指出,记忆只在唤起对他们回忆的心灵中联系在一起,因为一些记忆让另一些记忆得以重现。企业记忆其内在是彼此联系的,不是分散孤立的,它是一张记忆之网,通过作用于企业中的个体发挥效应。

4、企业记忆具有连续性。航空记忆反映了我国航空工业与国外同行业相比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的一步步壮大的历程,还将记载实现“平起平坐”,实现中航工业“两融三新五化万亿”战略目标以及中华民族航空工业伟大复兴的“追梦”的历程。

5、企业记忆具有情感性。企业记忆也是活生生的,是企业员工从情感的角度体验过去,激发员工的根源感、认同感和身份感。这也决定了企业记忆与企业档案存在联系而又有本质的不同。

二、企业档案在企业记忆建构中发挥的作用

企业档案不仅是企业记忆的一种载体,而且也是构建企业记忆的资源,在企业记忆建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触发作用

在社会活动中形成和保存的档案,即是存储的记忆,也是引燃人们记忆之火的触媒,人们一旦接触档案,就会触发内在的联想与判断,勾起对过去事物和活动的回忆与再现,打开尘封已久的历史画面,触发我们对往事的回忆,这就是档案对建构记忆的触发作用。

2、传承作用

人类要保持对往事的感知,必须借助某种媒介,使记忆得以再现。在所有的传承记忆的媒介中,档案是人类记忆传承的重要机制之一。通过档案人们将活动的内容和知识、信息存储起来,跨越时空的界限,延伸、传递下去。

3、追溯和证实作用

企业档案作为企业历史活动的记录物,它首先能作为一种活动的证据,证实历史社会中曾经发生的事情、事件,使档案天生就具有了凭证价值,成为构建记忆活动中最值得信赖的信息资料。

三、企业档案构建企业记忆的途径与方法

航空工业是国家战略的行业,承载着民族的命运,祖国的荣光,需要我们对过去有共同的记忆,以增强企业凝聚力、员工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如何在航空企业记忆观视野下开展航空工业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将企业建设中形成的记录更好的保存,把历史尘封的档案记忆激活,使企业档案工作在企业记忆中发挥积极的建构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开展工作。

1、重塑职业形象,传承企业记忆

航空企业记忆观促使我们探索发现在以往企业档案管理中被忽视的问题,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方法有效地管理不断增长的馆藏,从企业档案的被动管理者转变为企业记忆的积极构建者。企业档案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企业记忆构建中的重要作用,以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切实履行好档案工作职责,从而更积极地去获得和积累有关企业档案管理的新知识,传承企业记忆。

2、丰富企业档案馆藏资源,固化企业记忆

企业档案部门作为企业保存历史记录的场所,通过对企业档案的筛选与收集,按照现实的需要,决定哪些历史事件需要保存下来,哪些要广为传播,从而形成一定的馆藏结构遗留后世,这实际上就是为企业选择和框定了记忆的基本内容。因此,企业档案的馆藏资源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记忆。

(1)依据但不局限于已有的各类档案归档范围,适时调整档案收集范围和管理方式

西飞公司依照航空工业档案馆编发的各类档案管理办法,制定了13类档案的归档范围。多年来,我们一直以此为蓝本,收集归档各门类档案。但是企业中的重大、突发事件档案,它恰恰是企业记忆的关键节点,往往由于档案收集范围没有涉及而散落直至流失。因此,企业档案归档范围固然重要,但前提是归档规范必须与实践相匹配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全面把握企业现阶段的活动脉络,健全和完善企业档案收集归档范围工作,是完善构建企业记忆的基础。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平滑快捷归档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网络技术、数据仓库、虚拟制造等新技术不断应用到航空产品的研制工程中,近而产生新的设计理论、工艺方法,这些理论与方法多数保存在信息系统中,并未保存在传统的纸质载体中,如不加以收集与整理,企业的记忆将产生断层,不能得到延续。

3、档案编研成果,重构企业记忆

档案编研成果能够使档案信息传播更广泛、可读性更强、社会影响力更大,档案部门应当结合企业文化需求,深挖馆藏档案,多角度、多层面、的选取题材,挖掘企业记忆,打造出丰富的、公众喜闻乐见的档案编研成果,触发企业记忆重构。

(1)开放联合开展编研,挖掘企业记忆

从目前发展来看,仅靠企业档案部门自身力量搞编研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档案部门必须改变唱独角戏的情况,充分运用档案魅力,更加主动地走出去,树立开放编研、合作编研的理念,借助外力搞编研,开拓编研工作项目的新路子,趁势借势,引智借脑,实现合作开发、成果共享。

(2)数字化编研成果成为触发企业记忆的最佳触媒

在西飞数字档案馆建设中,以档案专题数据库、西飞文库建设为主要形式,将档案编研成果的形式由单一书籍出版向数字化产品方向发展。西飞数字档案网页发布的西飞50年司庆、中央领导视察、西飞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西飞主要建筑物、新舟飞机双十五万庆典等十八个档案专题数据库29751条档案资料形象展示西飞辉煌的历史。

4、建设数字档案馆,为触发企业记忆提供平台

企业记忆的激活与传承,有助于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被动“躺”在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其记忆能量很难自动的释放,丰富的档案利用服务,是发挥档案独特价值,激活企业记忆的重要桥梁。

西飞档案部门通过数字档案网页及时发布各类技术资料目录信息、技术文件的全文信息、各类档案资源信息、专题档案信息,并且实现了档案与资料目录信息与全文信息在网上的快速查询和全文浏览,为员工提供了远程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平台。通过开发档案资料的点对点发放功能,实现了对全公司各个单位的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技术文件网络发放和多级批传阅管理,为使用单位及时获取档案资源信息提供了保障。

总之,企业档案记录了企业的过去,它只有被企业员工自觉或不自觉的运用才能成为企业记忆,要加强企业档案在构建企业记忆中发挥的作用,最主要的理解企业档案与企业记忆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正确有效途径和方法,丰富馆藏资源、建设服务平台,在构建企业记忆中发挥作用。

(作者单位:中航飞机西安飞机分公司档案情报处)

猜你喜欢

编研记忆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档案资源编研开发的途径探究
谈谈房地产档案的编研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科研档案编研工作的新认识
信息时代档案编研工作开展思考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