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短期业绩预期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2016-05-28蔡宇欣任永平

关键词:盈余管理

蔡宇欣, 任永平

(上海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444)



企业短期业绩预期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蔡宇欣1,任永平2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444)

摘要:盈余管理问题一直是资本市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以我国A股市场2010—2014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取倾向评分匹配法控制企业样本,从上市公司非正常收益模型和随意收入模型两种方法量化盈余管理,构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短期业绩预期之间相互关系的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上市公司发布短期业绩预期是否引起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盈利目标而导致盈余管理的增加。研究表明,企业对短期业绩的预期不会导致企业为了过度追求短期效益目标而增加盈余管理,只会相对减少企业应用盈余管理。

关键词:盈余管理;短期业绩预期;非正常收益模型;随意收入模型;倾向评分匹配法

一、 引言

2011年,诸如麦当劳、可口可乐及AT&T等美国多家高收益公司均声明停止发布企业季度业绩预期。根据行业分析师的建议,公司认为企业过分强调短期收益会增加企业管理者的压力,从而导致管理者为了达到预算的盈利目标而产生短期行为,继而影响公司的长期利益。当下学界的主流观点也认同这一观点,学术界也加强了对短期业绩预期可能导致的结果的研究。本文的重点在于回答短期业绩预期是否会影响盈余管理的问题,盈余管理的增减是否证明管理者为了追求短期盈利目标而产生了影响公司长期利益的行为。

西方学术界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主要分为积极、中立和消极三种态度。Beneish等(2001)认为盈余管理有利于经理人对公司未来现金流会计处理的灵活性选择;Scott等(2003)认为盈余管理是有选择性地使管理效用最大化或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会计处理方法;而Miller 和 Bahnson(2002)则认为盈余管理是利用某些欺骗手段歪曲或减少公司财务报告的透明度。

国内很多研究者以我国上市公司为背景做了多方面的总结。盈余管理早期在我国一般被理解为有目的地干涉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disclosure management)。魏明海(2000)认为,从“经济收益观”及“信息观”两个角度定义盈余管理更为明确,并提出了盈余管理的五大基本特征;[1]付小平(2003)对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方法做了总结,认为在国外盈余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修正更能应对中国国情;[2]40魏明海(2005)分析了影响管理层盈余预期的因素,并归纳出六种以盈余预期为基础的盈余管理,认为盈余预期管理和盈余管理都是管理层调控“盈余意外”,并以其来实现某些特定目的的手段;[3]吴东辉和薛祖云(2005)以中国A股市场为数据,实证分析了盈利预测信息对投资者的价值,发现在分析师的盈利预测数据公布之后,利用这些预测数据构建的投资组合可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数的回报收益;[4]蔡春等(2013)认为IPO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方式在短期内会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但并不损害公司的长期业绩。[5]在我国,盈余管理常被定义为中立及消极的态度。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盈余管理的大小,如何从这些影响因素入手很好地控制盈余管理呢?姜付秀等(2013)认为,CFO与CEO任期交错能够降低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两者任期错开的时间越长,影响越大;同时,CFO和CEO任期交错只对公司正向盈余管理有影响,而对负向盈余管理的影响并不显著。[6]Jo 和 Kim(2007)发现公司自愿提供的信息披露越多,围绕增发新股的盈余管理就越少。[7]571但目前鲜有文章单独研究计算中国二级市场上市公司的公司盈余及考虑公司发布短期业绩预期对盈余管理的影响。随着投资者专业性的不断提高及投资渠道的多样化发展,上市公司业绩预期的发布越来越受关注。因此,研究企业短期业绩预期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致力于研究公司的盈余管理与公司发布短期业绩预期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短期的业绩预期不会引起公司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应用更多的盈余管理,而只会使公司减少盈余管理;公司提供短期业绩预期和更多定期的业绩预期,平均表现为更少而不是更多的盈余管理。本文的研究意义体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丰富了对研究样本选取的方法。利用计量经济学中常用的倾向评分匹配法(以下简称PSM法)来挑选观测值。国内常用直接剔除法和删除缺失数据的方法确定控制样本,[8]这往往使得大多数金融行业及有参考价值的样本没有放进研究范围内。国外PSM法常用在对样本的挑选上。[7]587文中利用PSM方法考虑与收益预期相关的自我选择偏差(self-selection bias)来控制企业样本,把研究范围控制在可以找到对照组的样本公司,解决了不同公司之间没有可比性的问题。这让公司在未发布或已发布短期业绩预期的既成事实下,比较其如果已发布或未发布短期业绩预期,公司利用盈余管理的变化程度成为可能,这为此类要如何选取参照系的研究样本观测值提供了一些启示。

第二,为盈余管理的度量提供了一些思路。付小平(2003)虽然总结了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三种方法,但没有对公司的盈余管理做具体的衡量。本文以挑选出的样本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应计利润*上市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损益变动纳入利润表之后的部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净利润及其他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其他收益盈余。和随意收入*上市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持有到期投资、贷款、应收账款等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之后的盈余。两方面确定盈余管理的大小,比较公司在发布短期业绩预期时与没有发布短期业绩预期时表现出的应计利润和随意收入。同时,在样本公司发布的短期业绩预期前提下,比较公司发布短期不规律的业绩预期与发布规律的业绩预期表现出的应计利润和随意收入,从而达到比较公司盈余管理的目的。

第三,在应用应计利润和随意收入相应的模型度量盈余管理时,从两种方法得到的回归结论显示,在我国采用应计利润对发现企业短期业绩预期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可能更好,这与国外讨论的随意收入纠正了应计利润的两种错误[9]709相反,这为进一步讨论采用何种方法度量盈余管理更适合,哪些因素影响其大小变化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本文的研究做了如下拓展:第一,文中讨论了短期业绩预期是否导致更多的盈余管理。研究表明,短期业绩预期与更少的盈余管理有关,这与近期分析师认为的短期业绩预期产生消极的结果这一观点相反。第二,本文延伸到研究公司自愿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结论补充证明了Jo 和 Kim(2007)的观点:更多规律的自愿信息披露与更少的围绕季度股权发放的盈余管理有关。[7]572Choi(2011)发现更多规律、精准的盈利预期可以帮助投资人获得更好的未来收益。[10]158

需要做三点如下说明:第一,文章中讨论的是公司的一般情况,因此并不意味着所有公司的所有业绩预期在任何时候都能减少盈余管理行为。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业绩预期可能没有这种作用,如公司具有极端的财务舞弊行为;[11]1618第二,因为考察的是自愿披露短期业绩预期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文中的研究不针对个别公司具有特别监管要求的短期业绩预期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第三,本研究集中在管理层或经理人以达到公司收益目标为基础的盈余管理,而不是以公司的实际需求为基础而进行的人为干预业绩的行为,相信这些特殊情况也是我们未来研究的课题。

本文的其余部分组织如下:第二部分为提出的研究假设以及对检验假设的设计研究;第三部分分析了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数据及实证研究得出的相关短期业绩预期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第四部分对文章的回归结果做了稳健性分析;第五部分做了相关研究结论的总结及未来可能研究的方向。

二、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当下学界已有很多关于影响盈余管理因素的研究。范经华等(2013)认为,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对应计盈余管理行为有抑制作用,但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较小;事务所的行业专长能同时抑制公司的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公司的内部控制越好,越有助于发挥审计师行业专长对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12]斯坦福大学教授Kasznik(1999)指出,公司发布的以长期年度收益为依据预测决定的重大项目,事后的收益都低于预期。[13]61而且,至今没有研究可以直接证明短期的业绩预期是否影响盈余管理行为。虽然直接研究短期业绩预期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的文章比较有限,早期的学术研究还是对此提供了一些见解,特别是Ajinkya 和 Gift(1984)指出的分析师发布短期业绩预期是为了使自己的预期与市场预期相匹配,因此,管理者可能不需要这种为了适应市场预期而做的业绩预期。[14]虽然Choi等(2011)研究了短期业绩预期,发现公司越来越频繁地发布短期业绩预期与长期业绩预期以便为资本市场提供更多的公司信息,停止业绩预期将导致更难以对公司未来收益进行预测,[10]160但综合考虑短期业绩预期与盈余管理之间相互影响的文献并不多。Houston等(2010)研究发现,不同的公司面对长期预算、短期预算时其受到的刺激是不同的,他还特别关注了短期的业绩预期,指出填补短期业绩预期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这部分空白是非常重要的。[15]

公司短期业绩预期的发布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发布的短期业绩预期越符合投资者的心理预期,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前景越持积极的态度。[16]因此,管理层往往为了满足投资者对公司的短期收益预期,就有可能迎合投资者短期业绩增长的心态并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干预,从而影响公司的长期利益,[11]1626使得长期收益不确定性的概率增大。[17]然而事实上,管理层真的愿意冒着违背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干涉公司的盈余管理,[18]从而迎合投资者的心态而影响到公司的长期发展么?Janjigian(2003)认为,没有长期的业绩预期,只能使已经很大的实际收益与舆论估计收益的差异变得更大。Choi等(2011)认为,公司发布越多规律的业绩预期越能使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的长期战略意图,从而使得投资者能更好做出投资决策。[10]160Dutta和Gigler研究认为,长期的业绩预期能更好地使股东监管经理人的盈余报告,因此可以使其有效遏制盈余管理。[19]短期业绩预期作为企业整个经营过程业绩管理的一部分,与长期业绩预期同样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利益,若长期业绩预期是公司的战略部署,短期业绩预期则是实现部署的分步过程,分步过程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到公司最终的经营业绩。因此,上市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发布短期业绩预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利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发布定期或不定期短期业绩预期的企业是否过分干涉公司的应计利润及随意收入,从而达到迎合投资者心态的目的,即发布的短期业绩预期是否影响了公司的盈余管理,对校验公司发布的业绩数据是否真实可靠提供了依据,这是投资者非常关注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至今鲜有实证分析的文章研究短期业绩预期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发布短期业绩预期是增加了管理层应用盈余管理,还是有效地遏制了盈余管理呢?由此,本文提出如下两大假设:

H1上市公司短期业绩预期的发布将影响公司的盈余管理。

H2上市公司短期规律业绩预期的发布将影响公司的盈余管理。

(二) 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选择2010—2014年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数据为研究对象,数据取自于Wind万得金融资讯终端。由于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均发布短期盈利预期,为了研究公司在发布短期预期与未发布短期预期时盈余管理的变化,我们必须寻找类似的上市公司作为对照,假定两个企业在企业规模、行业、总营业额等企业特征因素上非常相似,唯一的区别在于公司是否发布短期盈利预期,只要比较两组企业在盈余管理上的区别,就能直观地观测到上市公司是否发布短期盈利预期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了倾向评分匹配法(PSM)来控制企业样本,PSM方法将处理组(未发布短期盈利预期的上市公司)与对照组(发布短期盈利预期的上市公司)进行匹配,具体过程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根据选择倾向评分;第二阶段,根据分值进行样本配对。打分模型为probit模型。利用概率单位probit回归模型对可能发布的一家公司的业绩预期进行倾向评分,构造如下模型:

(1)

其中,MF为上市公司的短期业绩预期,ROA为企业净收入占总资产账面价值的比例,SIZE为企业资产总额取自然对数,INST为机构投资者持有股份占流通股总量的百分比,RI表示该企业是否属于管制行业,AUD为审计师类型,PERS为上市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PRED为公司收益的可预测性。具体变量定义及描述见表1。

考虑到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管制行业与其他行业的盈利模式有所不同,故考虑虚拟变量RI:

同样,因我国审计事务所的复杂繁多,考虑虚拟变量AUD:

利用倾向评分理论除了可以减少对挑选的公司样本不匹配的担忧,对控制模型还有两个优点:第一,挑选出的公司样本利用非正常收益模型、随意收入模型计算出的控制变量的方差可近似贯穿公司特征的观察值。这个近似值减少了由于异方差性导致当盈余管理并不存在时产生的不正确的推理;[20]第二,它使得对于公司重要的特征,比如公司规模、成长性、现金流水平和现金流的波动性等指标在贯穿整个短期业绩预期与控制观察中显得不那么重要,近似的短期收益预期样本和倾向评分控制样本降低了对公司短期业绩预期和公司特征之间相互关系影响的个体差异的担心。对总体的公司样本执行probit模型,得出的倾向评分结果见表2。随后根据评分值进行匹配,从19 720个观测值中获得处理组与对照组共957个,用于实证分析。

公司发布业绩预期不同于不发布的公司,不能使用所有不重视发布预期的公司作为控制样本。所以,选择PSM法控制样本,比较公司发布短期业绩预期的企业特征与之前文献中得到的可以与控制样本相匹配的短期业绩预期有关的企业特征,这样匹配之后可以有效地减少由于企业特征与选择公司收益预期驱动在收益预期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

表2 probit回归模型中的参数估计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上显著,表中的回归系数均为标准回归系数,括号内为t值。

(三) 模型的建立

为了考察短期业绩预期是否影响盈余管理,根据Kasznik(1999)提出的盈余管理模型及检验程序,[13]71文中把短期业绩预期作为自变量,盈余管理作为因变量,资产负债率、营业周期、净收入占总资产账面价值比、总销售额、机构投资者占流通股总量百分比、持续盈利能力(每股收益)、公司收益的可预测性(每股收益标准差)作为控制变量,审计师类型、是否属管制行业作为虚拟变量。建立具体的回归模型如下:

(2)

其中,EM代表企业盈余管理的大小,MF仍为上市公司的短期业绩预期。Control代表控制变量,包括LEV表示公司的财务杠杆,即资产负债率,OPCYCLE表示公司的营业周期,并取其自然对数。ROA、SIZE、INST、RI、AUD与方程(1)中表示意思一致,并且引入公司的现金流方差σ(CFO)与公司的盈利能力方差σ(EARN)来控制上市公司环境的差异性。此外,我们仍然引入盈利可持续性(PERS)和盈利可预测性(PRED)两个变量,以减轻其同时对短期业绩预期和盈余管理的影响。具体变量定义及描述见表1。方程(2)中引入的控制变量,应用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来控制公司负债对盈余管理的影响(DeFond and Jiambalvo,1994;Barton and Waymire,2004),应用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之比来控制公司的成长性(Skinner and Sloan,2002),高成长性的公司在底层操作环境方面有可能与低成长性的公司不同。正如在前一节中所讨论的,应用一些变量来控制公司的业务基本面。如:应用OPCYCLE来控制公司的营业周期,[21]应用ROA来控制潜在的公司业绩,应用SIZE控制公司的规模,INST控制机构投资者占公司所有权的比例。引入现金流的标准差[σ(CFO)]和收益的标准差[σ(EARN)]控制公司操作环境的波动性。[22]除此之外,虽然在方程(1)中已包含变量PERS和PRED,本文在方程(2)中仍然引入PERS与PRED进一步减轻对盈余预测与短期业绩预期、盈余管理有关的省略变量的担忧。

方程(2)中EM的度量依赖于各种各样关于盈余管理的经验度量(比如:博弈中的基准数、盈余重述、会计欺骗等等)相信利用非正常收益模型和随意收入模型可以最好地量化管理者使用会计裁量权,这也是研究和解决问题最适合的方法。盈余管理评论者往往关注于管理者们对短期业绩收入的度量是否利用了会计造假的手段,因为这种关注更集中在盈利的管理自由裁量权上,而不是在克服公司问题上(如:盈余重述、会计欺骗等)。文中利用度量管理干预的程度来估计盈余管理。也就是,用非正常收益和随意收入的绝对值来考察与公司短期业绩预期产生的影响。

利用季度的绝对非正常收益模型(以下简称ABAC,模型描述参见表3)来衡量盈余管理,并利用绝对随意收入模型(以下简称ABREV,模型描述参见表3)考察对A股而言,ABREV是否比ABAC更适合度量盈余管理。第一,考察利用随意收入模型(ABREV)作为完善衡量盈余管理的方法,是否补充非正常收益模型未考虑的企业操纵盈余(Stubben,2010);[9]713第二,在排除中国经济基本面影响下,利用在公司运营过程中产业调整现金流,公司的商业基本面,估计收益方法,考察用非正常收益模型衡量盈余管理的准确性Dechow 2010,[23]360。除以上两点外,国内外关于度量盈余管理的文献,应用倾向评分匹配法控制企业样本有其优越性,这种匹配法可以使研究者更注重依赖于不同公司的不同基本面而不依赖各公司不同的短期业绩预期指标。

文中分别从绝对季度的非正常收益模型ABAC和绝对季度随意收入模型ABREV[9]709来衡量盈余管理的大小,绝对值越大表明人为干预盈余管理的程度越大。需要注意的是,利用非正常收益模型从公司公布短期业绩预期的可操控环境的影响中区分管理自由裁量权的影响是很困难的。[23]371所以,文中采取多个步骤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Stubben证明了随意收入模型补充了非正常收益模型中未考虑的操纵性盈余[9]713,陈信元等(2005)解释了随意收入模型可有效地缓解统计学中由于数据本身的过度离散造成的不准确,[24]所以,除了应用ABAC外,文中也应用了随意收入模型ABREV来捕捉盈余管理。第二,为了考察短期业绩预期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文中很直观地分析了公司的商业基本信息,比如公司规模、成长性、营业周期、公司业绩、盈利的可持续性及可预测性。在随意收入(ABREV)估算方法中,应用行业适应的现金流来控制公司潜在的业绩。这一方法缓解了对非正常收益模型只能简单地捕捉公司潜在的经济条件的担忧。[23]379另一个重要的担心与利用无符号的非正常收益模型有关,它可以导致零假设下无盈余管理的过度拒绝,尤其是利润的区分变量与公司特征相关时,比如控制不稳定时(Hribar and Nichols,2007)。Hribar和Nichols的建议是,在回归模型中应包含两个衡量盈余管理可操控环境波动性的变量,现金流的标准差和收益的标准差,以减轻对使用无符号非正常收益模型测试盈余管理的担忧。[25]

表3 度量盈余管理的模型描述

文中定义上市公司短期业绩预期为以(-90,0)天为时间窗口,也即一个季度的收益预期,第0天为短期收益预期的最后一天。盈余管理(EM)应用ABAC和ABREV两种方法进行量化。(2)式中短期业绩预期(MF)可用两种方法度量。第一,定义MF_ISSUE为二分变量,若公司在一年中至少有一次以季度为单位发布短期业绩预期(MF_ISSUE=1)或一年中没有发布短期业绩预期(MF_ISSUE=0)。考察方程(2)中的β1,如果短期业绩预期导致公司的短期行为,如大多数观点,β1为正数;若短期业绩预期导致盈余管理的减少,β1为负数。此项分析构成了我们对假设H1的检验。第二,定义MF_REG,范围从1到4,我们考察有规律地发布短期业绩预期的公司,并关注其以季度为单位发布的短期业绩预期的规律,以一年为例,考察现季度和之前的三季度。因此,此时方程(2)中度量的MF,范围从1到4。为了检验假设H2,考察方程(2)中β1,同样若短期业绩预期导致盈余管理的增加,β1为正数;若短期业绩预期导致盈余管理的减少,β1为负数。

三、 实证结果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分析

为了研究样本公司进行短期业绩预期是否影响盈余管理的大小以及影响的程度,本文首先对表1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见表4。如表所示,资产负债率(LEV),企业营业周期的自然对数(OPCYCLE),企业规模的自然对数(SIZE)的均值分别为0.5643、5.1347、13.1370,机构投资者持有股份占流通股总量比例的均值为40.1394%,这些统计值均与付小平(2003)[2]41的理论分析接近。企业季度现金流的标准差均值为9.2158。其他变量的统计值也处于合理的范围之内。相关性分析显示,主要的解释变量间不存在严重的相关关系。

表4 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二)短期业绩预期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分析

为了检验公司短期业绩预期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文中应用了ABAC和ABREV两种方法度量盈余管理的大小,短期业绩预期MF_ISSUE=0或1,MF_REG=1、2、3或4(具体取值方法见前文),对模型(2)进行线性回归,得到计算结果,如表5、表6所示。回归结果表明,公司发布短期业绩预期不会使公司的盈余管理增加,只会使盈余管理减少;公司发布有规律的短期业绩预期平均表现为更少的盈余管理。从而证实了H1、H2两大假设。

表5 检验假设H1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上显著,表中的回归系数均为标准回归系数,括号内为t值。

由表5可以看出,当公司发布短期业绩预期,即短期业绩预期(MF)取二分变量MF_ISSUE时,在ABAC、ABREV方法下,MF_ISSUE的系数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且短期的业绩预期发布影响了公司的盈余管理,使得盈余管理干预减少,从而验证了假设H1。PRED的系数在ABAC、ABREV方法下均为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LEV在ABAC下的系数为10%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而在ABREV下的系数为负但不显著。INST在ABAC下的系数为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而在ABREV下的系数为10%的水平下显著为正,AUD在ABAC下的系数为1%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而在ABREV下的系数为负,但不显著。其他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也表明,在我国,应用ABAC方法衡量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可能更好。

由表6可以看出,当公司发布规律的短期业绩预期,即短期业绩预期(MF)取MF_REG,范围为1到4时,在ABAC、ABREV方法下,MF_REG的系数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且短期规律的业绩预期的发布影响了公司的盈余管理,也使得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减少,从而验证了假设H2。LEV在ABAC下的系数为5%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而在ABREV下的系数为正,但不显著;INST在ABAC下的系数为1%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而在ABREV下的系数为正,但不显著;AUD在ABAC下的系数为1%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而在ABREV下的系数为10%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在我国应用ABAC方法度量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可能更好。所以,虽然Stubben证明了随意收入模型补充了非正常收益模型中未考虑的操纵性盈余,[9]713但在中国这一结论可能并不成立,其原因也是此后将要探知的方向。

表6 检验假设H2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上显著,表中的回归系数均为标准回归系数,括号内为t值。

四、 稳健性检验

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稳健性检验。首先,考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度量指标,上市公司的商业基本信息是本文研究的关键变量。前述研究是直接采用我国A股的商业基本信息指标进行回归分析的,这可能会受到样本分布的影响。在稳健性检验中,将A股的商业基本信息指标划分为十二等分进行回归;其次,为避免异常值的不良影响,本文对各变量进行缩尾处理,将各变量处于5%至95%以外的极值样本进行Winsorize处理,并对处理后的数据再次进行回归分析;最后,由于不同上市公司的性质可能影响到管理者对公司投资的决策,即存在内生性问题,因此,本文采用Heckman(1979)提出的两阶段模型来解决内生性问题。上述稳健性回归结果与前述研究结论基本一致,表明本文研究结论是可靠的。限于篇幅,本文没有报告这些稳健性检验结果。

五、 结论

盈余管理一直是上市公司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选取了2010-2014年上市公司的企业样本,重点考察了企业的短期业绩预期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文中没有运用传统的直接剔除不符合条件或数据缺失的样本的方法,而是通过运用PSM法对国内A股样本进行挑选,确定符合条件的观测值用于实证分析,这使得挑选出的样本更益于文中研究观测值盈余管理的变化程度。再利用ABAC和ABREV度量盈余管理的方法衡量企业盈余管理的大小,运用线性回归分析了短期业绩预期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发布短期业绩预期不会导致企业为了过度追求短期效益而影响公司的长期利益,而只会使企业管理层应用盈余管理相对减少。短期规律的业绩预期不会导致盈余管理增加,只会使盈余管理减少。为了使结论更具稳健性,可能还需要检验当公司增加外部资本时,短期资本市场是否刺激盈余管理,这也是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研究盈余管理的两种度量方法不仅使得国内外对衡量盈余管理的研究文献更为丰富,而且回归结果发现,对我国的上市公司而言,ABREV不一定可以完善ABAC的不足,由表5、表6的结果可以看出,ABAC中盈余管理与上市公司企业特征的线性关系往往比ABREV中的表现更显著。这表明,度量国内企业盈余管理的方法,ABAC的有效性可能比ABREV更好,这与国外研究者对国外公司盈余管理度量的结果[9]709相反,对我国盈余管理的监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中在建立企业短期业绩预期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模型上,增加了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下出现的虚拟变量RI及AUD,更准确地描述了企业特征,使模型更具完善性,以期使得回归结果更真实有效。本文的发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盈余管理与企业短期业绩之间的关系,并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分析盈余管理的重要性,对完善企业的治理机制以及加强监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1 ] 魏明海.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00(9):37-42.

[ 2 ] 付小平. 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方法综述[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5):39-42.

[ 3 ] 魏明海. 盈余预期管理与盈余管理[J].审计研究,2005(3):18-22.

[ 4 ] 吴东辉,薛祖云. 财务分析师盈利预测的投资价值:来自深沪A股市场的证据[J].会计研究,2005(8):37-43.

[ 5 ] 蔡春,李明,和辉.约束条件、IPO盈余管理方式与公司业绩——基于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J].会计研究,2013(10):35-42.

[ 6 ] 姜付秀,朱冰,唐凝. CEO和CFO任期交错是否可以降低盈余管理[J].管理世界,2013(1):158-167.

[ 7 ] H Jo,Y Kim. Disclosure Frequency and Earnings Management[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7(2):561-590.

[ 8 ] 梁上坤,陈冬,胡晓莉.外部审计师类型与上市公司粘性[J].会计研究,2015(2):79-86.

[ 9 ] S Stubben. Discretionary Revenues as a Measure of Earnings Management[J]. Accounting Review,2010(2): 695-717.

[10] J Choi,L Myers,Y Zhang,D Ziebart. Do Management EPS Forecasts Allow Returns to Reflect Future Earnings? Implications for the Continuation of Management’s Quarterly Earnings Guidance[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11(1):143-182.

[11] M Feng,S McVay. Analysts’ Incentives to Overweight Management Guidance When Revising Their Short-term Earnings Forecasts[J]. Accounting Review,2010(5):1617-1646.

[12] 范经华,张雅曼,刘启亮. 内部控制、审计师行业专长、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13(4):81-88.

[13] R Kasznik.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Voluntary Disclosure and Earnings Management[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9(1):57-81.

[14] B Ajinkya,P Gift. Corporate Managers’ Earnings Forecasts and Symmetrical Adjustments of Market Expection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Autumn), 1984(2): 425-444.

[15] J Houston,B Lev,J Tucker.To Guide or Not to Guid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Stopping and Subsequently Resuming Earnings Guidance[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10(1):143-182.

[16] A S Koch,C E Lefanowicz, J R Robinson. The Effect of Earnings Guidance on Share Values in Corporate Acquisitions[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12(5):1269-1285.

[17] J L Rogers,D J Skinner,A Van Buskirk. Earnings Guidance and Market Uncertainty[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9(1):90-109.

[18] 方红星,金玉娜. 高质量内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吗?——基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1(8):53-60.

[19] S Dutta,F Gigler. The Effect of Earnings Forecasts on Earnings Management[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2(3):631-655.

[20] P Hribar,D C Nichols. The Use of Unsigned Earnings Quality Measures in Tests of Earnings Management[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7(5):1017-1053.

[21] D Cohen,T A Dey,Z Lyz. Real and Accrual-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 in the Pre-and Post-Sarbanes-Oxley Periods[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3):757-787.

[22] G Waymire. Earnings Volatility and Voluntary Management Forecast Disclosur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5(1): 268-295.

[23] P Dechow, W Ge, CSchrand.Understanding earnings quality :A Review of the Proxies, Their Determinants and Their Consequence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0(3):344-401.

[24] 陈信元,江峰. 事件模拟与非正常收益模型的检验力——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检验[J].会计研究,2005(7):25-31.

[25] P Hribar,D C Nichols. The Use of Unsigned Earnings Quality Measures in Tests of Earnings Management[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7(5):1017-1053.

(责任编辑:周成璐)

The Effect of Short-Term Earnings Forecasts on Earnings Management:Evidence from Chinese A-Share Stock Markets

CAI Yu-xin,REN Yong-ping

(SchoolofManagement,ShanghaiUniversity,Shanghai200444,China)

Abstract:Earnings management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in the research of capital market. Based on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Chinese A-share stock markets from 2000 to 2014, the paper analyzes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quarter forecasts by adopting propensity-score matched method to control the samples of companies, the abnormal accruals model and the discretionary revenues model to measure companies'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finally the regress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ort-term earnings forecast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to see whether the companies' earnings forecasts will lead to the increase of their earnings management. The result shows that earnings forecasts do not cause the companies to increase earnings management for the sake of short-term earnings target, but to decrease it.

Key words:earnings management; short-term earnings forecasts; abnormal accruals model; discretionary revenues model; propensity-score matched method

中图分类号:F40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6522(2016)02-0102-13

作者简介:蔡宇欣(1986-),女,江西南昌人。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及制度研究。

收稿日期:2015-06-29

doi:10.3969/j.issn 1007-6522.2016.02.009

任永平(1963-),男,江苏宜兴人。上海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公司治理。

猜你喜欢

盈余管理
股权融资方式下盈余管理综述
企业盈余管理相关问题及应对
定向增发、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
关于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及防范措施分析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关系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会提高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