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题材积累与考试命题

2016-05-26吴炳光

中学物理·高中 2016年2期
关键词:手提电脑物块习题

吴炳光

一份试题质量的高低,能够直接反映出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命题的过程是教师进一步分析、研究和深层次把握教材的过程,是排疑解难、拓宽知识面的过程,是一个教学能力大锻炼、大提高的过程.笔者在此结合自己的专业成长历程谈谈命题素材积累的三种常用方式方法,以供参考.

1 改编教材习题,积累题材

教材是试题命制的素材库,教材中所配的习题往往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对这些精选习题的解答能反映学生对本节知识理解与运用的能力.因此,命题时要加强对教材课后习题的改编,突出基础知识的考查,发挥试卷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和备课组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和教学中关注教材.

例如,粤教版《物理》必修2第二章习题二中有这样一道习题:

如图1所示,当正方形薄板绕着过其中心O并与板垂直的转动轴转动时,板上A、B两点的线速度之比和向心加速度之比分别为多大?

这道习题的情景很新颖,学生在第二章的课堂教学中接触到的同轴转动都是圆盘模型,这道题能够检测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但这道题的知识点很单一,直接把它搬到试卷中做计算题并不合适,于是笔者针对此图变换问题方式命制了这样一道多选题:

如图1所示,当正方形薄板绕着过其中心O并与板垂直的转动轴转动时,板上A、B两点的

2 收集典型错误,综合题材

日常教学中,常常会有学生对物理概念产生错误的认识,在分组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在作业中存在各种问题.如果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典型错误及时记录,将会点亮教师思维的火花,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科学分析,可以为今后试题命制提供素材.

例如,笔者粤教版《物理》必修2第二章圆周运动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角速度”和“转速”相互混淆;在作业批改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物体做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的分析不合理、不严谨.于是笔者综合学生各方面错误情况原创了一道综合计算题,期望通过检测了解到学生纠正错误的能力,为下阶段的教学调整提供参考.试题如下:

如图2所示,一根细绳穿过圆形水平转台中心的光滑小孔,绳的两端分别系着质量为m的小物块A和质量为2m的物体B,其中物块A静止在圆形转台上,转台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匀速转动,已知转台的半径为2R,物块A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电动机皮带轮的半径为R,转速为n,皮带无打滑.设物块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1)求转台的角速度ω;(2)为了使物块A能保持与转台相对静止,试讨论物块A到转台中心的距离r的取值范围(设转台足够大).

在高一期中考试中用这道综合计算题对学生进行测评,根据学校期中考试数据反馈,此题难度系数为0.65,区分度为0.38,备课组的老师对此题的测量功能评价很高.

3 记录生活情景,挖掘题材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无处不在,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各种生产、生活情景,不但促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平时生活中注意留意与物理有关联的简单现象,并通过照片、文字等方式记录下来,为将来的命题积累更多的生活素材.

例如,笔者观察到学校很多同事使用手提电脑时,常在电脑下端垫个可调的散热底座,于是利用相机拍下实物照片,画图记录其工作场景,并利用此素材编制了下面一道题:

如图3(甲),手提电脑散热底座一般设置有四个卡位用来调节角度.某同学将电脑放在散热底座上,为了获得更好的舒适度,由原卡位1调至卡位4,如图3(乙),电脑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

A.手提电脑受到的支持力变小

B.手提电脑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C.散热底座对手提电脑作用力的合力不变

D.手提电脑受到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大小之和等于其重力

试卷由一道道试题构成,命制一份试卷犹如建造房屋,完成了题型题量的设计、落实考查的重难点,只相当于完成了建筑的框架部分,还需要具体的试题来进行填补,因此,教师平时要注意命题素材的挖掘和积累,持之以恒,从而使命题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专业成长.

猜你喜欢

手提电脑物块习题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临界速度的得出及应用
三分钟演讲
一个力学疑难问题的特殊解法
力与运动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