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阅读“shi”

2016-05-26袁建国

陕西教育·教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指向性李镇西专业性

袁建国

读了李镇西、吴非两位老师谈教师读书的文章,不觉汗颜。自己也做了二十八年教师,有时也被人称作“爱读书”“好学习”之类,但与李镇西、吴非老师比起来,简直差之千里,与朱自清、万鲁君先生,更是不敢相提并论。虽然如此,为了促进自己阅读与写作,实现个人精神成长,也愿意把自己的阅读“家底”晒一晒,以“shi”的形式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我的阅读“史”

与自己的年龄比起来,我的阅读史只有半部。李镇西老师在《幸福比优秀更重要》中分析了教师不读书的几个原因,并逐一进行了反驳。我也曾经历过“小学无书读,中学无空读,师范无心读”的日子。我工作之前的阅读,几乎是一片荒芜。

真正开始阅读,是我工作一年后考上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第一次面授,老师们的精彩讲解便把我带入了文学的殿堂,吸引我开始阅读文学作品,背诵名家名篇。恰逢学校图书馆处理一部分图书,我便抢了十几本买回家来,有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至今仍保留着。之后的二十几年中,虽然零零星星地读过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但如李镇西老师那样能够刻骨铭心、引起心灵震撼的阅读并不太多——细想起来也不是不多,而是自己当时没有写作的习惯,让那些宝贵的思想火花随随便便地熄灭了。

因为从事语文教学,专业的论著也读了一些。浸泡在教育专家的文字里,享受着丰富的营养大餐,我的教育观念和课堂行为悄悄地发生着改变。具体转变过程, 我都写在《读书,让课堂厚重起来》这篇文章里,发表在2014年1月《师资建设》上,这里不再赘述。

我的阅读“事”

关于自己阅读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有两次。

一次大约是1990年,我教初二语文,有一篇课文是从《红楼梦》中节选的,我便用两节晚自习的时间给学生讲《红楼梦》。我让学生关闭所有日光灯,用幻灯机播放图片,配合图片讲解《红楼梦》的精彩故事,讲解小说中人名的命名艺术,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而鸦雀无声,时而发出爆笑。两节课连着上的,课间都没有休息,惹得其他班许多学生堵着门窗围观。我一直以为这次“灌输式”的“显摆”非常成功,并且一直将学生喜欢语文课的原因归功于这次我阅读之后的“一次性输出”。从此,我更加喜爱阅读,并且总是不失时机地与学生分享我的阅读感受。

第二次是2011年。那年7月20日,我拜访文友王吉明先生。临别,王先生赠我一本由他参与编辑的纯文学期刊《第三岸》,嘱咐我多写点东西。道谢回家,便对这本册子爱不释手。尤其是著名诗人任先青先生的诗作《诗人毛泽东》,深深震撼了我,那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力,将我带入了难以描摹的优美意境,刻骨铭心。

我开始足不出户,整日浸泡在博客上,遍访诗人名家,赏读美文佳作。著名诗人任先青、桑恒昌、张庆岭,青年诗人雪梦、丫丫、爪哇岛等,成了我终日追随的偶像。加关注,写评论,读诗,赏诗,沉浸在诗歌的海洋中,如饥似渴地品尝如甘似醴的营养大餐。

在平静又充满激情的阅读和交流中,我的精神生活丰腴了,有时竟然也迸发出写诗的灵感。我便整日地写,请文友修改,在博客中发出。回过头来粗略一数,一个月的时间,竟也写出了近三十篇,而且还发表了四五篇。

我的阅读“师”

如果说专科、本科函授部的老师们是我的阅读启蒙老师的话,那么引领我对阅读稍微有点研究的是程翔老师。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我心中的三个程翔》,发表在《江苏教育研究》之《教育家》上。文中,我从“名师”“书生”“教育家”三个方面来写对程翔老师的认识,其中“书生程翔”部分,写了程翔老师如何喜爱读书写作,并总结了程老师的读书特点——指向性阅读。他备每一篇课文,都会竭尽全力购买书籍、搜集资料,然后潜心阅读。为了完成《说苑译注》,他买书就花了几万元钱。程翔老师浑厚的嗓音、优美的语言、峻拔的楷书、火热的激情以及博览群书后的厚积薄发,都凸显了阅读带来的深厚的“硬功”和“内功”。

受程翔老师的影响,在教初中语文的那段时间里,我非常用功地读书、写字、背诗、练声,不遗余力地搜集备课资料,积累讲课素材,学习备课方法,研究讲课艺术,专业素养得到了很大提升。

我对教师阅读的全面认知,是读了李镇西、吴非老师关于教师阅读的文章之后。李镇西老师的“非功利阅读”和吴非老师的“非专业阅读”,将教师阅读引向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当然,这并不是说程翔老师只有“指向性阅读”,程翔老师的知识非常广博,就来自于他广泛的阅读。也不是说我只有“指向性阅读”,只是我原来更重视“指向性阅读”,现在我也同样重视“非专业阅读”了。

我的阅读“识”

对教师阅读的认识,我非常赞同李镇西老师的观点: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阅读专业书籍,其次也必须阅读非专业性书籍。不过说到具体的阅读方法,我更倾向于“指向性阅读”。就是靠这种方法,我从2010年开始写作至今,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了论文随笔60多篇。

“指向性阅读”有四大优势:

着眼于“问题解决”,目标更明确,效率更高,效果也就更好。

不仅专业阅读适用,非专业阅读也同样适用。

可以将教师的阅读由“专业性”延伸到“非专业性”。比如我们写一篇备课,为了使内容更加充实,一定会搜集与其相关的各种书籍、资料,其中不仅仅有“专业性”的,也一定有许多“非专业性”的。

人类文化传承至今,经典书籍浩如烟海,“指向性阅读”会让我们节省更多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

我的阅读“诗”

这是我对自己未来阅读生活的愿景。从2011年暑假开始,我特别沉醉于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音乐美和意境美,我希望自己的阅读生活能像诗歌一样让人陶醉。

李镇西老师说过,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学以致用”当然是一个原因,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我们是“人”!如果就生物学本身的角度而言,人和动物是没有区别的;但“人是一株会思想的芦苇”,于是人便成了自然界“万物之灵长”。人之为人在于“精神”,而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尽可能完整而完美地建构无愧于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精神世界。

有人说,阅读应该成为人的第一需要。距离这样的境界,我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将不懈努力,使自己的阅读富有诗意,使自己的人生富有诗意。

猜你喜欢

指向性李镇西专业性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演员的专业性和多样性
怎样让别人打不倒你
监狱管理专业警务技能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改革的思考
检察官办案与检委会议案的冲突与调适
坚持“四性”,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
指向核心素养培养,促进阅读教学有效性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爱心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精品课程录像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