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首份心理学系课程草案研究

2016-05-25孙德玉

许 露,孙德玉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新中国首份心理学系课程草案研究

许露,孙德玉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摘要:国立安徽大学教育系是建国后安徽省心理学教育的源头。1950年由国立安徽大学教育系起草的心理学系课程草案,是目前国内已知的首份经中央教育部批准的课程草案。其中的课程设置、基本内容具有文理兼收、社会再造、循序渐进和教学具体的特点,有传承和史料的双重价值。这一草案给当下的心理学课程建设以重要启示:心理学课程要明确社会改造的目的;注重综合化的趋势;正确处理好必修和选修的关系,选修要以必修为基础,从学术、技术和职业等各个方面完善必修课程。

关键词:国立安徽大学;心理学系;课程草案

马丁·海德格尔在其代表作《存在与时间》中,曾经表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把审视存在的方式说清楚”[5]。本文根据安徽师范大学档案馆保存的珍贵档案资料,以史料文献为基础,客观、全面和准确地呈现建国初期,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前身——国立安徽大学教育系起草的、经中央教育部批准的新中国第一份心理学系课程草案。展现其具体课程草案内容,分析课程草案特点,无疑具有分享和传承精神财富的重要作用。

一、 国立安徽大学教育系的发展脉络

国立安徽大学教育系心理学研究传统久远。省立安徽大学时期,学校位于南京和武汉之间,三地高校之间人员时常流动,容易受心理学思潮的影响。所以,早在1928年建校初期,校内就已经开设心理学相关课程。国立安徽大学时期,教师们针对文学院哲学教育系的不同年级,开设过“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课程。

国立安徽大学教育系心理学研究师资优良。刘廼敬教授早在1932年5月就是中国测验学会编译委员会委员,和潘菽先生并列[6]。马客谈副教授1936年经书面投票选举成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一届理事,和艾伟、汪敬熙、肖孝嵘等先生并列[7]317;1937年1月成为中国测验学会编译委员会委员,和高觉敷先生并列[8]192。“1924年在斯坦福大学取得教育硕士学位”[7]317的郝耀东先生,他是第一届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候补委员[8]192,曾经任教国立安徽大学哲学教育系,讲授“心理及教育测验”和“发展心理学”两门课程。1929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教育系的汪德全先生,专门在国立安徽大学讲授“教育心理学”课程。还有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教育系的王光宇和倪世雄等先生,他们不光是国立安徽大学教育系心理学研究的中坚,还是建国后安徽师范学院心理学教师队伍的主力。

国立安徽大学和教育系极力支持设立心理学系。从国立安徽大学学校层面看,为心理学学科发展提供一定的设施基础。比如,学校从紧巴巴的建设基金中抽钱购置心理学测量仪器;学校校务会议中曾鼓励部分教师团结一致,努力申报办理心理学系;学校对外挖掘心理学专业人才,如南京大学心理学系讲师张义尧等。从教育系的层面看,教育系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1950年初,单独成立心理学教学小组,并适当地增加小组成员;对教育系本科生扩充心理学教育内容;逐渐培养和锻炼年青一代的助教等等。

1950年第二学期末,地理和心理教研小组同时向中央教育部申报成立国立安徽大学地理系和心理系,获得批准。

相比较地理系而言,心理学系的命运苦涩得多。从内因上考虑,一方面,国立安徽大学学术传承断裂,老教师年龄多在50岁以上,年轻教师在30岁以下,教师队伍青黄不接;另一方面,新中国建国初期,国立安徽大学百废待兴,尤其是两校合并之后,师生大增,办学费用极度紧张,无力筹建大规模心理学实验室和购置实验仪器。

虽然,国立安徽大学心理学系迟迟成立,但是,档案中留下了当年的课程草案可供我们挖掘。通过研究,我们了解当时安徽省高等院校心理学学科发展的具体状况,管窥华东地区心理学发展的特点,对今天心理学学科发展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二、 新中国首份心理学课程草案的内容

(一) 课程类型分析

心理学系的课程一共分为四类:公共必修课程、本系必修课程、本系选修课程和辅修课程。四类课程的要求不尽相同。首先,公共必修课程包括外国语、体育课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当时在国立安徽大学,外国语分为俄语和英语两种,由学生自主选择一种语言学习,由国立安徽大学文艺系外语组统一安排任课教师和考试;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往往是“新民主主义文化”,高年级学生则需要学习“辩证法唯物论”。每一学期还要定期开设时事政治的讲座。

其次,本系必修课程指的是心理学系的各项基本课程。根据《国立安徽大学心理学系课程草案第一次修正案》,规定的本系必修课程一共有十门,分别是“普通心理学”“心理卫生”“统计学与心理测量”“高级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工业心理学”“近代心理学发展史”和“毕业论文”等。这些课程分四个学年进行修习,第一学年主要修习“普通心理学”和“心理卫生”,观察心理现象,掌握心理学基本原理,塑造健全人格,这些是心理学入门的基础课程。第二学年再修习“统计学与心理测量”和“高级心理学”,提升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素养。第三学年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大,修习“发展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说明:学习本课之前须修习动物生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工业心理学”四门课程,培养学生以广域的视角和妥当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分析心理问题。第四学年开设“近代心理学发展史”和“毕业论文”,纵览心理学发展历程,确定心理学具体研究方向,为心理学专业大学四年画上完美的句号。

除此之外,本系选修课程是心理学必修课程的重要补充,按照文件的规定,国立安徽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应选修48学时,否则不许毕业。一共有八门选修课程(详见表1)。

表1 心理学系选修课程

最后,还有一些是辅修心理学课程。这是为了“使学生能在研究、或应用方面有适当的配合与训练”[9]。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就外系开设重要综合化课程,进行有目的地选修,如外国语(俄语或者英语),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生物解剖学),生理学,人类学,教育学,历史学和文艺学等等。心理学系对辅助课程不作硬性规定,但是学生须至少选修60学时以上的综合化知识,校方才予以承认合格毕业。

(二)必修课程要点

心理学必修课程是课程草案的重中之重,也是大部分选修课程的基础。按照规范,正常的心理学课程教学应该以“演讲与讨论”[9]为主,兼顾“表演与实验”[9]。“表演与实验”需要利用仪器和设备,围绕演讲重点、难点和论点,恰当地反映演讲内容。《国立安徽大学心理学系课程草案第一次修正案》特别罗列心理学各门必修课程的重点、难点和论点(详见表2到表10)。

表2 普通心理学要点

表3 心理卫生要点

表4 统计学与心理测量要点

表5 高级心理学要点

表6 教育心理学要点

表7 发展心理学要点

表8 生理心理学要点

表9 工业心理学要点

表10 近代心理学发展史要点

三、 新中国首份心理学课程草案的特点

(一)文理兼收

建国初期,心理学系就能兼收文理,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第一,培养对象面向文理科。课程草案的任务有明确规定:“俾能充任教育、医护、产业等部门的工作人员、研究人员和心理学的师资”[9]。这里,从事教育事业,培养心理学师资是偏向文科性质,然而从事医护和产业工作人员显然是偏向理科性质。第二,学科课程面向文理科。从心理学系开设的课程名称上看,必修课的“统计学与心理学测量”“生理卫生学”“工业心理学”等;选修课的“医护心理学”“国防心理学”都是偏向理科的课程。第三,本系必修课的课程内容面向文理科。虽然,文理皆备的课程设置会大大增加学生的难度;但是,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务实学生的基础,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二) 社会再造

社会再造主义是教学与课程论的重要流派,指的是“强调社会对课程的制约,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10]。课程草案中蕴含社会再造的萌芽。

首先明确了课程草案开设的原则:“大学本科之心理学系应注意到目前国家建设需要及学校客观条件”[9]。心理学专业除了讲授专业的基本课程之外,还要悉心指导学生有重点地朝着某一方向发展。

因此,课程草案的内容严格围绕这一原则展开。联系新中国培养大量师范人才的需要,开设教育心理学专业必修课程。主要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变化和发展的规律”[11];依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合理编排中小学各门具体学科的内容和教法。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完善品格,但这似乎与品格教育略有差异。

结合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状况,吸收美苏工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开设工业心理学专业必修课程,目的就是让心理学的触角和社会工业生产实际相结合,提高生产和操作的安全,充分调动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合理规划工厂的人力资源分布,加强合作,预防事故,最终提高工厂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多快好省地建设新民主主义中国。

除此之外,课程草案的内容和国立安徽大学的客观条件相契合。以心理卫生为例,这是1951年在国立安徽大学教育系“普通心理学”课程中新增的内容,并经过国立安徽大学校务会议批准。为了塑造健全人格,“它表现为具有恰当的行为、愉快的情绪、对现实环境的正确认识和适应”[12],最终控制和预防导致疾病的心理因素。

课程草案中并没有开设“实验心理学”,这也符合当时国立安徽大学的客观实际,建国初期,安徽省两所高校合并,确定校址设在芜湖赭麓,校园建设资金极度紧张,无力筹办大型的心理学实验室,更不可能聘请专业人员维修和护养心理学实验设备。虽然教育系内部有少量心理学实验仪器,一部分是国立安徽大学在安庆带来的老家当,一部分也是学校挤牙缝购买的。这些客观实际直接限制了实验心理学的发展。

(三)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既在心理学课程体系下有所反映,又体现每一门具体的课程当中。

虽然心理学是一门交叉性和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有多样的研究方向,但是各门课程之间都有共同的起始点——普通心理学,这个共同的起始点也成为整个学科体系循序渐进的根基。按照课程草案设计者的思路,学习普通心理学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可以展开心理卫生、高级心理学等必修课程。学会以上诸门课程,又为展开社会心理学、医护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等选修课程创造条件。就像滚雪球一样,知识越积越多,视野越开越阔。这样循序渐进的学科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学及有关科学的基本知识”[9]。

以近代心理学发展史这门课程为例,严格按照心理学流派的时间顺序,依次安排课程内容。以冯特创办的心理实验室为标志,把古代心理学的思想和近代心理学实验区分开来。古代的心理学思想含有中外两方面,一方面包括墨家墨子“从物质到感觉和思维”[13]的唯物主义心理主张(詹剑峰先生多年在国立安徽大学教育系担任教授,1950年入华中师范大学)和儒家孟子“心之观则思”的唯心主义心理主张;另一方面包括西方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官能派心理学和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联想派心理学。冯特开创了构造派学说的先河,他强调利用自省的方法分析个体的心意,即“把意识分析为各个部分,以便发现意识的结构”[14]。与之相反,詹母士在美国提出了机能学派的主张,主张心理学“是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科学”[15],研究个体意识在环境中的适应心理。20世纪初期,以华德生为代表的行为派学说,坚信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science of behavior),以人类的活动与行为作研究对象,否认分析意识的科学性,主张以唯物主义观点和纯粹观察、实验的方式研究有“刺激——反应”特征的行为,从而预测行为和支配行为。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派,是关于人格理论的专门学科,也是“研究心理内部机制的途径和心理治疗的方法”[16]。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心理学派,比如行为受到不变本能驱策的目的派心理学和意识理应整体呈现的完形派心理学。苏联新兴心理学动向主要是指在活动中形成的条件反射和在活动中形成的个人心理,随着社会的转型,心理学学科需要“利用马克思主义来改造传统心理学”[17]。

(四)教学具体

通过心理学课程草案的只言片语,我们也很容易察觉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行为的努力。心理学课堂教学内容具体生动,主要的教学方法是“演讲和讨论”,配合有“表演和实验”等。“演讲”反映的主要是教师一种陈述行为,教师是课堂主导,给学生传递正面的知识信息;同时,还伴随有对课程进度的观察和管理,依据学生的学习动态,合理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讨论”反映的主要是教师的一种提问行为,师生围绕心理学相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互动,在提问、思考和解答的一系列程序中,相互开动脑筋,启发思维,实现教学相长;同时,“讨论”中还伴随有教师指导行为(指导学生摆脱思想误区)、反馈行为(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得以反馈)、倾听行为和反思行为等等。“表演和实验”反映的是一种展示行为,以教师为主导,增强学生对心理学抽象概念和理论的具体感知、生动体验。

四、影响和启示

(一)影响

心理学课程草案在建国初的社会背景下是相对完善的,也从侧面反映了国立安徽大学强大的办学实力和专业配置。这份课程草案有着传承和史料的双重价值。

从传承看,课程草案反映的是新中国初期心理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但是成果的执行者和内容多是国立中央大学心理学系的延续。学科创始人多和国立中央大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传承和延续牢牢扎根古城芜湖;后随合肥师范学院的兴建,转移到合肥,再后来在安徽省内遍地开花,直至今日。以心理学课程内容为依据,“课程是对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文化的选择”[18]。作为心理学学科基础——“普通心理学”和“高级心理学”,都是以学科内部的一般原则为框架,构建庞大的学科体系。这个学科体系的构建,虽然现在看来,还是有些凌乱,不能明确划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但是对后来安徽省主编的几本心理学教材,有着重要的影响。无论是1957年整风后,安徽师范学院主编的《心理学教学大纲》,还是1963年2月,合肥师范学院心理学教研组主编的《共同必修心理学讲授提纲》,抑或是由李铮和姚本先主编的《心理学新论》,心理学内容结构上多有因袭。

从史料看,心理学课程草案有助于我们更正对新中国建立初期心理学发展的错误认识。审视国立安徽大学教育系的实施情况,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起初是根据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和当时的国情,对原先的心理学体系进行批判和完善,并开始接触和关注苏联心理学发展;但是随着国内社会政治大环境的浸染,逐步嵌入苏联色彩,直至联系学校教育心理学教学实际,部分地采用苏联模式,但自始至终没有完全模仿苏联模式的教育心理学。因此学界的“中断”论 、“学苏”论和“改造”论,都是不符合高等院校心理学教学史实的。

(二)启示

分析国立安徽大学心理学系课程草案的内容,提炼其课程草案的要点,留给全国心理学研究者三点重要的启示:其一,心理学课程要明确社会改造的目的,为社会服务,符合社会的要求,和时局发展同轨;其二,课程要注重综合化的趋势,在精当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上,综合分析社会领域中的重要问题和复杂现象;其三,课程需要处理好必修和选修的关系,选修以必修为基础,从学术、技术和职业等各个方面完善必修课程。

参考文献:

[1]水天同.培根论说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80.

[2]邵瑞珍,等.教育心理学——学与教的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9.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

[4]刘恩久,李铮.心理学简史[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41.

[5]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9.

[6]杨鑫辉.心理学通史(第二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182.

[7]陈志科.留学生与中国教育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317.

[8]杨鑫辉.心理学通史(第二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192.

[9]国立安徽大学心理学系课程草案第一次修正案[A].芜湖:安徽师范大学档案馆,1951.

[10]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3版修订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39.

[11]高觉敷,叶浩生.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4.

[12]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心理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442.

[13]詹剑峰.墨子的哲学与科学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9.

[14]杜·舒尔茨. 现代心理学史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59.

[15]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315.

[16]荆其诚.简明心理学百科全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245.

[17]杨鑫辉.心理学通史:第五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544.

[18]朱家存.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79.

责任编校:汪沛

培根曾经说过:“史鉴使人明智”[1]。只有弄明白一门学科的发展历史,才能更好地展望这门学科的未来。然而,心理学学界对建国初期高等院校内部心理学学科的发展状况尚存争议,莫衷一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例,有的学者认为“在四十年代与五十年代,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几乎中断”[2];有的学者却认为“50年代主要学习和介绍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研究”[3];有的学者认为“对旧的心理学进行批判改造工作”[4]。其实,无论是“中断”论,抑或是“学苏”论,还是“改造”论,都无法客观、全面和准确地反映当时高等院校内部心理学学科发展的实际状况。

On the First Draft of Psychological Course in New China

XU Lu,SUN De-yu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 Anhui, China)

Abstract: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National Anhui University was the fountainhead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of Anhui after the PRC was founded. The psychological course draft by the department in 1950 was the first approv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course design and basic contents are valuable as a heritage and historical materials since it considered students of science and liberal arts, emphasized social reform and was accumulative in teaching. It gives the following hints. Psychological courses should serve the purpose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stress integration. We should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elective course and compulsory courses, the latter being the basis. We need to improve the compulsory course from academic, technique and professional aspects.

Key words:National Anhui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course draft

中图分类号:G642.3;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730(2016)02-0134-06

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6.02.030

作者简介:许露,男,安徽合肥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孙德玉,男,安徽芜湖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收稿日期:2014-06-17

网络出版时间:2016-04-26 14:54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045.C.20160426.1454.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