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州新出土汉镜赏析

2016-05-24魏旭闫璘璘璘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5期
关键词:西汉铜镜铭文

魏旭+闫璘璘璘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铜镜的国家,齐家文化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汉代,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铁器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青铜日用品逐渐被漆木器、铁器所替代。虽然传统青铜铸造业日渐衰落,但铜镜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为青铜铸造中的一个独特风景,并以其式样丰富、工艺精巧、纹饰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装饰性等特点,在中国古代铜镜铸造中独树一帜。不仅代表了汉代铸铜技术发展和文化艺术水平发展的高潮,而且充分显现出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深邃的智慧和文明。

2015年,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基本建设工程中,于西汉晚期至新莽墓葬中出土了铜镜15面,现简要介绍与赏析如下。

1.大乐富贵四叶蟠螭纹镜

又称为“间隔式蟠螭纹镜”。圆形,三弦钮,伏螭(双龙)钮座。外围二个双线圆圈带,圆圈带为绳纹,两个圆圈之间为铭文带:“大乐富贵,千秋万岁,宜酒食鱼。”铭文篆体,以一鱼纹结句。周围外伸出均匀对称的四株三叠式花瓣纹,将主纹饰分为四区,每区置一组蟠螭纹。蟠螭头小圆眼尖嘴,居中近镜缘处,两肢爪向左右伸张,身躯盘旋纠结,曲线流转,细腻繁缛。四组蟠螭隔叶纹两两相对。主题外有一周绳纹圏带,窄高卷缘(见图1)。

大乐富贵四叶蟠螭纹镜为西汉时期较为常见的铜镜品种。郭沫若在《寿县所出楚器之年代》中说:“案其镜之有铭者,文曰‘大乐富贵,千秋万岁,宜酒食鱼,鱼字类图形,其它均在篆隶之间而与隶近,文辞亦类汉人语。”因此他认为此类铜镜的时代为汉代。高去寻认为这种镜子相当于西汉淮南王刘安(前179年~前122年)前后。周世荣先生认为此类铜镜的时代“大致相当文景之际”。2011年扬州蚕桑砖瓦厂也出土了一面,直径23.3厘米,具有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的风格特点。1980年扬州农科所1号西汉早期墓葬出土的一面,镜体直径10.4厘米。此次发现的铜镜直径约18.3厘米,为同类型中较大,对探讨铜镜铸造业在扬州地区的肇始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四叶蟠螭纹镜

该镜与大乐富贵四叶蟠螭纹镜同出,形制、钮、钮座及纹饰布局基本相同。最突出的特点是:四叶间的蟠螭纹显得更为繁丽,勾卷更多。特别是靠近边缘的纹饰,由密集旋绕式勾卷纹组成,加上连叠四叶的勾卷纹,整个镜子的纹饰似乎为密集的勾卷纹(见图2)。

3.“君忘忘”铭连弧纹镜

该镜出土于棺内漆奁之内,棺内人骨初步判定为女性。铜镜为圆形,圆钮,并蒂十二连珠纹钮座。钮座外有三周短斜线纹及一圈凸弦纹带,凸弦纹外为内向八连弧纹带,连弧间及顶部均有装饰纹样(见图3)。两周短斜线纹间有铭文:“君忘忘而失志兮,爱使心臾者,臾不可尽行,心污结而独愁,明知非不可处,志所驩不能已。”从镜铭内容来看,显然是一首女子口吻的相思诗,表达出愁思徘侧、怀念所欢的柔情。

“君忘忘”铭的连弧纹镜存世极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发现55面,其中10面为旧著录和发掘品,另外45面为见诸出版物或网络的拍品或私人藏品。

4.四乳四虺纹镜

圆形,圆钮,圆钮座。圆座外有四组回旋线条纹、四组短竖线纹及一周凸弦纹。两组细短斜线纹圏带内为主纹。主纹是四乳与四虺纹相间环绕。四乳带圆座,四虺呈钩形躯体,两端同形,在躯体两侧各有一只鸟(见图4)。

四乳四虺镜是西汉中晚期最常见的品种之一。虺是龙的一种,以爬虫类——蛇作模特儿想象出来的。《诗经·小雅·斯干》曰:“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说的就是梦到虺蛇之类的东西,为生女孩的祥兆。汉人以虺纹装饰铜镜,这是其中的重要含义。一般的四乳四虺镜将虺纹与雀鸟置于一处,汉人认为雀鸟与日神有联系。也有学者认为,虺与雀的组合,为后世龙凤纹饰的萌芽。还有的在虺的头尾部加上龙头,表现了从虺到龙的蜕变过程。

5.昭明连弧铭带镜

共有2件,均为圆形、圆钮、圆钮座。座外一周凸弦纹带及一周内向连弧纹带,两周短弦纹之间有铭文。其中一件铭文:“内而清而以,光而象夫日月,而心而不。”(见图5)另一件铭文:“内清质以昭明,光之象夫日月,心忽之忠,而雍之而不泄。”(见图6)

昭明镜流行于宣帝至王莽前后。但一般铜镜上铭文不全,有的字与字之间填上一个“而”的符号,字体多方折。完整铭文为:“内清质以昭明,光辉向夫日月,心忽扬而愿忠,然雍塞而不泄。”就形式与风格而言,铭文近似楚辞,感情表达委婉隐晦,所以学界对其阐释还存在较大争议。铭文的“内清”是指铜镜是用青铜铸造,其内部干净无杂质。“光辉向夫日月”是表达镜面非常光亮,就好像日月一般,是形容镜子明亮如日月。最有争议的是“心忽扬而愿忠,然雍塞而不泄”两句。林素清认为“昭明镜、精白镜,皆藉镜之洁净光明为喻,说明忠君与坚贞之志”。王纲怀则认为昭明镜及与昭明镜同处一器的精白镜都是对西汉直臣晁错的隐晦纪念,并将铭文译为:“忠心耿耿任劳任怨侍文景两代君王,只可惜性格刻深结怨他人命舛遭殃,做人像用玄锡磨拭铜镜才流布恩德,忧虑忠魂远去会忘却社稷安稳危亡,胸前华服不能掩盖忠臣的清廉人品,朝堂之上博取欢心只使人感到忧伤,众人羡慕他的修长身材与灵动身影,期盼百姓都会永远怀念并世代流芳。”

6.清白连弧铭带镜

圆形,圆钮,并蒂连珠纹钮座。座外向内八连弧,弧间有简单图纹(见图7)。铭文为:“洁精(清)而事君,志驩之合明,作玄锡之泽,心疏远日忘,慎美之窔溰,承驩之可说。”

完整铭文为“洁清白而事君,怨阴驩(欢)之宾明,焕玄锡之流泽,志疏远而日忘,慎糜美之穷皑,外承驩(欢)之可说,慕窈窕于灵泉,愿永思而毋绝。”

7.四神博局镜

此类镜共有4面。“四神博局镜”流行于王莽时期和东汉前期。在汉代,人们总是将天下兴亡、太平或动乱与一些祥瑞显灵联系起来。祥瑞和政治的关系日趋密切,也成为了帝王夺取政权、建立朝代必不可少的宣传工具。在王莽篡汉的过程中,符瑞、祥瑞显灵的观念就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王莽的暗示下,上报的符瑞不断出现,都打着申述天命的旗号。王莽当皇帝之后言:“帝王受命,必有德祥之符瑞。”这就应是以四神为主要装饰题材的“博局镜”流行于新莽时期的主要原因。

四神博局镜1,圆钮,钮外圏带及方格、八乳、博局纹。四方八区的纹饰配置是:青龙配一鸟,二玄武,白虎配兽,朱雀配鸟。镜缘为锯齿纹和双波线折纹(见图8)。

四神博局镜2,圆形,圆钮,四叶纹钮座。座外方格。博局纹划分的四方内,青龙配羽人,白虎配羽人,朱雀配羽人,玄武配羽人。镜边缘为一周短斜线纹(见图9)。

四神博局镜3,圆形,圆钮,四叶纹钮座。座外双线大方格、博局纹及四枚乳钉分为四方八区,纹饰配置分别为:双鹿,鹊和鹿,鹊和鹿,鹊和鹿。在TL之间有S形纹饰。短斜线外为平素缘(见图10)。

四神博局镜4,圆形,圆钮,四叶形钮座。座外双线方格,方格内四角各一桃形纹。博局纹划分的四方分别配置:青龙配鸟和羽人,白虎配鸟和羽人,朱雀配鸟和羽人,玄武配鸟和兽。其外一周短斜线纹。几何形镜缘(见图11)。

博局镜是汉镜中颇具特色的品种之一,也是学者研究最多的铜镜。博局镜具有辟邪的功能,汉代铜镜铭文中常见有“刻镂博局去不羊”。另外,其镜背纹饰布局都是内方外圆,都有四神兽纹和TLV纹,这种构图和纹饰充分反映了汉人的天地宇宙观和阴阳五行观念。外区用凸线描画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四神兽和其他动物形象,在划分内外区的方框四个边的中心位置,都有一个向外的T形符号,与T相对的位置有四个L形符号,方框的四个角还分别对着四个V形符号。成书于西汉初的《淮南子·天文训》称“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四神博局境的铸造者首先将镜背纹饰划分为内外两大部分:内区为方形,象征“地道”;外区为圆形,象征“天道”。内区的镜钮代表大地的中央,中央属土,分布在四面的十二地支按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的方式排列。上南为午,五行属火;下北为子,五行属水;左东为卯,五行属木;右西为酉,五行属金。外区的四神兽是四方的守护神,朱雀和玄武为南方和北方的守护神,青龙和白虎是东方和西方的守护神。连绵不断的流云纹象征“天道”运行周而复始,循环不息。

8.圈带四乳镜

圆形,三弦钮,圆钮座。钮座外一圈带上压四圆形钮。内向十六连弧纹。素缘(见图12)。

中国铜镜上出现乳钉是在西汉早期。西汉出现四乳镜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由战国之前对日月星辰和天地神灵的崇拜向人类世界具体深入。早期四乳镜是由蟠螭镜演化而来,广州西汉早期墓出土了一面在蟠螭纹中间的凹环上铸有对称四乳钉的铜镜,与之相似的还有洛阳出土的两面“变形蟠螭纹镜”,其中一面蟠螭纹内收,无中间凹环,一圈十六瓣连弧纹,都是素边低卷缘。用乳钉压凹环的设计手法,实际上是制镜者在探索如何将天空和大地有机联系在一起,乳钉的出现表明了汉代对四极的具体认识。

此次新发现的铜镜具有数量多、品类丰富,线条流动灵动流畅、纹饰秀美逼真,纹饰独特、铭文丰富的特点,是汉代扬州高超铸镜工艺的集中体现,也间接反映了汉代扬州铸铜技术的提升与铸铜业的兴盛。

(作者单位: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猜你喜欢

西汉铜镜铭文
《文心雕龙》与《文选》铭文研究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西汉
玩转古铜镜收藏
铜镜
人必其自爱
新见所谓“鱼匕”铭文再考
古代的铜镜
路温舒编蒲抄书
苏武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