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阳馆”款四系瓶赏析

2016-05-24王丹丹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5期
关键词:萧县磁州窑高阳

王丹丹

铭文,最初指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它们往往记录了祭祀、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及器主、铸造工匠等重要消息,故尤为考古、文物界重视。同时,铭文也泛指其他质地古器物上的文字,如金银器、砖瓦器以及陶瓷器。就陶瓷器铭款而言,明清瓷器常见有年号底款、堂号底款和吉祥语款,晚清民国瓷器又多见有诗文款,而元代以前的陶瓷器上铭款则极为少见,故而十分有价值。本文介绍的是“国魂—中国古代名窑陶瓷展”上展出的一件“高阳馆”款铭四系瓶,以此为切入点,进而探讨一下宋元时期这类墨书款四系瓶的相关问题。

“高阳馆”款四系瓶(见图1),高25厘米,口径4.5厘米。造型为小口,短颈,颈部与肩部之间置四系,系较宽扁,上宽下尖,系面均有四条平行的竖线纹。腹部较肥大,呈橄榄形,下承圈足,细看瓶身有拉胚的痕迹。瓶中上部施白釉,下部施黑釉,釉面肥厚、匀净,由肩部向下斜书行书体“高阳馆”三字。

四系瓶是宋元时期磁州窑瓷器中的代表性器物,一般瓶体上部施白釉,下部施黑釉、褐釉或露胎,其中在白釉部分以釉下绘黑彩装饰。其装饰题材丰富,有人物、动物图案和花卉纹样的,也有书诗文作为装饰,以及与这件“高阳馆”款铭四系瓶类似的书写馆名款装饰。

有关馆名款四系瓶,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仁和馆”瓶。清代两部著名的陶瓷著作《陶说》和《景德镇陶录》都转引了晚明人陈继儒《妮古录》中的一段记载:“余秀州(今浙江省嘉兴市)买得白定瓶,口有四钮,斜烧成‘仁和馆三字,字如米氏父子所书。”[1]后来,冯先铭先生又多次在著述中,将古籍中的这处记载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仁和馆”款四系瓶进行比较,认为这类馆名款瓶并非《妮古录》所说的定窑产品,其产地应是河北省邯郸市彭城镇的彭城窑(即磁州窑的中心窑场之一)[2]。冯先生的推断近年得到进一步证实,邯郸市彭城镇在旧城改造中,出土了许多肩部斜书“仁和馆”“太平馆”“熙春馆”“八仙馆”“同乐馆”等馆名款的四系瓶标本及残片[3]。

不过,除了磁州窑中心窑场彭城窑、观台窑外,周边广大地区还分布着众多仿磁州窑风格的窑场,陶瓷学界将它们统称为磁州窑系。在河南、安徽、山西、陕西、山东、江西、浙江、广东和福建等地都有烧磁州窑风格的瓷器窑场,它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安徽省萧县白土镇的萧窑就是其中之一。据清代人蓝浦的《景德镇陶录》记载:“萧窑,出徐州府萧县(今属安徽省宿州市)之白土镇,一曰白土窑,亦宋代烧造。厥土白壤,质颇薄泽,皆白器,制式规范颇佳。”[4]而从窑址出土的瓷器标本看,萧窑既烧仿定窑风格的白釉瓷器,也烧白釉黑花的磁州窑风格瓷器[5]。1985年在安徽省萧县白土镇萧窑遗址上也出土过一件白褐釉墨书“八仙馆”款四系瓶(见图2),高26.9厘米,口径5.3厘米,底径7厘米。器形与上述“高阳馆”款四系瓶相近,不过瓶身略显细长,中上部施白釉,下面施一小段褐釉,最下部则露胎[6]。值得注意的是,萧窑窑址出土的这件四系瓶,肩部“八仙馆”三字为竖书,而与彭城窑窑址出土的四系瓶馆名款斜书有一定区别。无独有偶,萧县的邻县安徽省濉溪县在1984年10月也曾出土过一件“八仙馆”款四系瓶,通高24.7厘米,口径4.3厘米,底径7.7厘米,此瓶形体、胎釉、书体均与萧窑窑址出土的“八仙馆”款四系瓶相似[7]。这说明宋元时期,除了河北磁县彭城窑外,安徽萧县的萧窑也生产这类馆名款四系瓶。据笔者观察,磁县彭城窑馆名款四系瓶腹部圆浑,上部施白釉,下部施黑釉,制作更为规整;而萧窑馆名款四系瓶器形则较为修长,上部施白釉,下部施褐釉或露胎不施釉。

应当提出的是,在萧县所在的安徽省皖北地区,还出土过几件馆名款的四系瓶:安徽省淮北市柳孜运河遗址出土“仁和馆”款四系瓶(见图3),瓶体浑圆,下部施黑釉,应属彭城窑产品;安徽省太和县出土的“仁和”款四系瓶(见图4);1982年安徽省萧县出土的“太平馆”款四系瓶(见图5)。后这两件则瓶体修长,下部施褐釉,当为萧窑产品。

对于这些四系瓶上所书馆名的含义,冯先铭先生认为与宋元时期的馆驿有关,是馆驿用于装酒的酒器。近年来,更多学者则认为这些馆名与酒肆有关,总之与酒有关,四系瓶是装酒的酒具已无疑问。相对而言我,更同意后者,“仁和馆”“八仙馆”“太平馆”等同名的四系瓶,很多地方都有出土,不太可能专指某一处馆驿。可能性更大的是,这些馆名多为各地酒肆的常用名。如“仁和馆”直到清末民国时期的《申报》上仍有多处出现,为上海等地的酒楼、饭馆名。

回过头来,此次展出的这件“高阳馆”款四系瓶,下部施黑釉,瓶体较饱满,应为彭城窑生产。“高阳馆”款四系瓶虽然是第一次发现,但是“高阳馆”当是中国古代酒肆的常用名。明代郭勋《雍熙乐府》中有这样的诗句:“度流光如逝水,高阳馆举杯。” 而在山东有临淄八景之首的“高阳馆外酒旗风”,并有诗曰:“高阳馆外酒旗风,矮矮槐荫夏日浓。秋入龙池月皎皎,春回牛山雨蒙蒙。古冢遗迹怀晏相,荒台故址吊桓公。淄江钓罢归来晚,西寺楼头听晓钟。”[8]可以想见,千年之前,一家名叫“高阳馆”的酒肆,门前酒旗迎风招展,店内摆满书有“高阳馆”的四系瓶,迎接八方来客。而千年之后,古迹难觅,只有这古朴的四系瓶,还在为我们讲述着中国酒文化的传承。

注释:

[1](明)陈继儒.妮古录·卷四·丛书集成初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5.

朱琰.陶说·卷五·中国陶瓷古籍集成[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

蓝浦.景德镇陶录·卷九·中国陶瓷古籍集成[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

[2]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237.

[3]马小青,张春芳.磁州窑四系瓶新证[J].文物春秋,2002(4).

[4]蓝浦.景德镇陶录·卷七·中国陶瓷古籍集成[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

[5]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328.

[6]中国出土瓷器全集·安徽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37.

[7]安徽省文物志编辑室.安徽省文物志稿(上)[M].1987.67.

[8](明)郭勋.雍熙乐府·卷十八·四部丛刊续编[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5.

[9]叶涛,刘勤学.高阳馆外酒旗风——齐文化与酒漫笔[J].民俗研究,1990(1).

(作者单位:安徽博物院)

猜你喜欢

萧县磁州窑高阳
猴官
蒙面枪神之战
秋雨
萧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绿色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萧县新追寻
萧县书画现象研究
讨账
黑与白的艺术——磁州窑白地黑花瓷枕
元代磁州窑的“梨花白”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