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除却通灵非婉约 须知真放在精微
——学习张丹薇学什么、怎样学

2016-05-24杨振生

对联 2016年8期
关键词:河东用典流派

●杨振生

由运城市楹联学会与夏县诗联学会以及夏县中学联合主办的“河东流派张丹薇楹联创作研讨会”,于2016年6月25日在中国楹联文化县“全国楹联教育基地”——夏县中学召开。

这次研讨会受省内外诗联界的极大关注。著名诗人、张丹薇的恩师吴金水先生从北京赶来参会,全国联坛“十老”之一——赵云峰发来贺电,共收到论文三十余篇。中国楹联学会顾问岳民立,河东联坛“七星”之马长泰、文振西到会,河东联坛的“十杰”、“十二秀”、“二十佳”及十三个县市的诗联学会会长携创作骨干共六十余人,一并参会。夏县县委宣传部长张高学到会祝贺。

张丹薇是山西夏县中学的语文高级教师,“河东联坛十杰”之一,荣获“山西首届楹联高手大赛”冠军、“全国楹联高手大赛”三等奖、“全国优秀楹联教师”荣誉称号。近年来,她在楹联教学、楹联传承方面,尤其是在楹联创作方面取得了令人叹服的成绩。各位联家就张丹薇楹联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技巧进行了充分的研讨。

在当代楹联河东流派的形成之初,对我们的河东联坛的整体风格以及个人特点都作过认真仔细地分析和研究。流派,流派,究竟什么是流派?我认为所谓的“流”就是“共同性”,所谓的“派”,就是“差异性”。这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必然存在的!我们河东流派文学创作的风格特点,可以表述为八个字:豪放、凝重、新奇、时尚。我们的依据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对诗词歌赋等文学创作风格,大致都以“豪放”和“婉约”两大类来分,从理论层面讲:一个是“浪漫主义”,一个是“现实主义”。从历史上看:屈原、李白是浪漫主义;杜甫是现实主义;从当代文艺大旗来看:郭沫若是浪漫主义;鲁迅是现实主义。

回过头来,再说“豪放”和“婉约”,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不同创作方法,表现到文学作品的风格这就是“豪放”和“婉约”。二者是有明显差异的,但是二者又是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不管对两个相迥异的流派来说,还是一个风格突显的单体来说,都是这样的。诗词界最典型的“婉约派”代表人物宋代的李清照,她既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柔言细语,又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言壮语。当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豪放派”诗人毛泽东既有“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的弥天大勇,又有“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的似水柔情,缱绻情怀。

正鉴于此,我们在学习研究张丹薇的过程中,决不能简单地把她划为“河东流派”的“婉约派”。她就是一位“雄中见秀,婉中见奇”的诗联女杰。

一、以“雄”取势

仔细赏读张丹薇的楹联作品,首先扑面而来的是一股雄奇之风。说她“雄”,是说她的作品有“阳刚”的一面;说她“奇”,是说她的作品同时还有一股灵动超凡的气息。我们首先欣赏《吉州人祖山》联:

五千仞胜境摩天,醉看崖飞峰举,云卷烟舒,果有神仙新洞府;

三万里大河泻地,远溯华夏滥觞,文明肇始,长怀娲祖故家山。

再看《湖山一联》:

剑气久深埋,偶遇湖山,便欲做陶靖节出尘之想;

诗囊须点检,今来觞咏,何妨与李青莲挟月而谈。

这哪里有半点粉脂气息,决然是大丈夫手笔!张丹薇首先具备的就是“河东流派”的“大视野”,“大手笔”,“大气象”!这里有一点提示,说出来与大家共勉:在选题上,一定要注意对象,对不同的对象,用不同的风格,说不同的话。

二、以“婉”见长

人都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我曾经给后面续了一句:“天下诸事,必做于义。”作为座右铭,到处题辞送人。这里主要用的是“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细”字。作为所谓的“领军人”,我时常审视河东流派,尤其是审视我自己,发现我们的“豪放”有余,而“婉约”不足,也就是说把作品写细、写精是我们的“短板”,也是我的“短板”。如果我们不注意加长“短板”,就极容易坠入“粗制滥造”、“空洞无物”的误区。而如何把作品写精写细?向谁学习?怎样学?

“眼前有孔子,何必求圣人。”张丹薇老师已经给我们树立了极好的榜样。

《题云》:

看悠然林表湖心,恰似莲开,自有轻盈书自在;

笑这般骚人墨客,已然尘外,何须格调论高低。

《以“雨打梨花深闭门”为题写一副成联》

春色深如许,瘦了桃花,瘦了梨花,空教燕子对帘影;

相思诉与谁,一番梦醒,一番酒醒,独坐黄昏听雨声。

《秋日思绪》:

是梦许何人?待红叶留诗,或有奇缘同旧事;

危栏凭几度,正黄花向晚,又持杯酒劝斜阳。

这样有画面、有情趣、细致入微、韵味无穷的力作佳构,在张丹薇的诗联集里,俯拾即是,不胜枚举。

三、以“真”求魂

“我写我心”——写“真”是一切文学创作的“魂”。张丹薇老师深谙此道,她的全部作品,从无“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之感,皆为“真性情”“真感悟”“真心话”的无遗流露。其三十副《自题抒怀类》中体现最为真切。譬如,

《自题一》:

常宜静坐读文史;

未许轻言论是非。

简直是一副活脱脱的“自画像”!

《自题二》:

蜗角蝇头须看淡;

人情物理始融通。

上联言要淡名利;下联说要通事理,其言也善,其情也真!

《自题三》:

相图书卷千年厚;

莫负生涯一寸真。

此联妙在以“千年”喻书厚;以“一寸”言心真,简直是一篇“真”的宣言书!

《自题四》:

偶遇或能同一笑;

转身不作再相逢。

没有半点虚情假意,没有半点委婉客套,赤裸裸的真情表露!

《偶感》:

至乐无过读书,上善莫如教子。所谓昔哲知音,诚非欺也;

落人窠臼处易,出己藩篱地难。忽来佳思助笔,不欲歌乎。

读书乐,教子善,决不盗名欺世;

出人窠,破已藩,方为神笔佳篇。

我用以上这么一副联来赏析张丹薇的原联,但愿能表情达意。

张丹薇的其他联都作得非常委婉,而惟独“自题”联却写得如此直率,正是她真性情的突出表现!

四、以“巧”致活

张丹薇老师的联写得很典雅,很洒脱,很鲜活,其中有一个“诀窍”就是她的语言功夫。尤其是她的“动词”用得很巧,很生动!一“词”巧用,激活全篇。现录出几副,与联友们共享。

《春联》:

扫径迎来新旧雨;

开门放入吉祥春。

本来是一副常见的普通春联,而一个“放入”动词,使全篇顿时生色!

《赠任江云老师》:

江海行舟,涵虚天色;

云山树木,砥砺春风。

也如上联一样,“砥砺”本平常,“春风”也本平常,然而二者一组合“砥砺春风”,又使全联意境升华!

《无题》:

世事转头空,潮起潮平,无端月缺误归路;

因缘何所似?燕来燕去,一样花开不待人。

看似“无题”却是“有题”,一个“月缺误归路,”对一个“花开不待人”,一个“误”,一个“待”两个动词的妙用,令人拍案叫绝!

《春天偶题一》:

未遇桃花开野陌;

聊将柳线逗春波。

《春天偶题二》:

芳草栏边接旧梦;

黄莺叶底试新腔。

上副的“逗”字,下副的“试”字,顿使“春意盎然”,美不胜收!

这又是对联友们的一个提示——对语言的打造,一定要精打细磨!尤其关键词,才能写出好作品。

五、以“情”动人

人们都说“文学是人学”,人是感情动物,既是“人学”,必定引出“文学就是情学”的结论。我们纵览人类文学史,无论古今中外,无一不是“情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文学作品的基本功能。凡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以感情投入至深至真为滥觞,诗联作品更是如此。

人类感情流露的最高“笑点”和“泪点”,莫外乎“生死交谊”和“生离死别”。所以说挽联是其中最能表情达意的文学载体。不论你是自挽亲人,还是代他人挽逝者,只要设身处地、感情投入必定能写出好的作品来。现仅录张丹薇老师的几副挽联为例。

《挽孟繁锦先生》:

绛邑识慈容,并州聆笑语,期年未至,忽闻鹤驾伤七月;

联坛失大纛,书界哭先生,沧海无涯,相恸云深满九天。

《拟代元稹悼亡妻》:

半生未展眉,慨吾之家业多艰,仕途多舛,七年负汝竟何语?

终夜长开眼,忆曾言贫能同守,死愿同穴,十万悼亡恸不如!

以上几副挽联皆以情真见长,加上她本人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故能写出这样如泣如诉,长歌当哭的好作品来。

六、以“典”达深

写文章“用典”,写诗词“用典”,写对联“用典”,已经成为文人骚客惯用的写作伎俩。关键是它能提高文意的深度,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感染力,是人们崇尚的“曲笔达意”的传统文学审美。在文学史上,曾经出现过“不用典不说话”的极致。譬如近代大诗人——南社的柳亚子写给毛泽东的诗中:“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其中“开天辟地”是“典”,“说项”是“典”,“依刘”也是“典”,两句诗中就连用了三个“典故”。

运城市楹联学会名誉会长岳民立和运城市楹联学会会长杨振生在研讨会上交流。

“用典”创作,不在多少,而在“贴切”和“用活”。少而精的用“典”,绝对能够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神功。我们看一看张丹薇的几副“用典”楹联精品。

《偕文友访泗交茶山归而有记》:

胜日喜清游,记山光物态如何,最难忘一涧松云,三千槐雪;

茶香萦古意,有石友鸥朋对坐,看效取卢公新咏,苏子狂歌。

这副联用了两个“典”,其中“卢公新咏”是指卢仝咏茶诗《七碗茶歌》。“苏子狂歌”是指苏东坡的放浪情怀。

《挽司先生》:

苍天何太急!料先生奇业未传,绛帐空留书古朴;

悲思岂能胜,待吾辈披风以至,程门又见雪纷飞。

这副联也用了两个“典”,其中“绛帐”指学校;“程门立雪”指宋代大学问家杨时拜见老师程颐的典故。

《怀古一联》:

开卷读千秋,认天然气格,风骨犹今追魏晋;

登楼望四野,问鹿鼎何年,江山不复论英雄。

其中“鹿鼎”指“逐鹿问鼎中原”;“论英雄”用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

《因雪起诗思》:

飞絮本无根,问千里琅玕,何处是谢家宝树;

诗心原不老,披一襟苍莽,此来访戴氏门庭。

此联属于咏雪联,自然而然地就要联想到东晋时的谢安一家,谢道韫曾把雪比作“柳絮”为上乘之喻,故后来称才女为“咏絮之才”,“谢家宝树”当为“优秀子弟”的最好的比喻。“戴氏门庭”,是指雪夜访戴的典故。

从以上几副精品中,人们不难看出“用典”大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意境品位。

总之,张丹薇老师是我们河东流派中,一枝独秀的佼佼者,无论构思立意,修辞造句,甚至谋篇结体,都为我们大家树立了一个很好的范本。我们应为河东流派中有一个张丹薇而骄傲!

愿张丹薇多出佳作,更上层楼!

猜你喜欢

河东用典流派
“对韵河东”湖湘楹联七子与河东流派学术交流会剪影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序
用典犹如用比兴
习近平用典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书法展作品赏析
百川何以争流
——关于戏曲流派传承的再讨论
莫以【流派】论得失
用典与格律诗创作
专题·21世纪中国现代诗群流派大联展
河东楹联网2011年“杨柳杯”第六期、第七期擂台赛终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