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文化“课程化”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2016-05-23阮军灿祝浩军

科技视界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课程化校园文化思考

阮军灿 祝浩军

【摘 要】校园文化直接反映学校基本价值思想,是校长与师生共同创意和赋予的,它能与学生的精神产生共鸣,触动内心情感,改变外在行为,从而产生导向、引领、启迪、陶冶、熏染与浸润的功效,具有课程意义。校园文化“课程化”构建才有更好的成长性和丰富性。本文在剖析成功案例的同时,阐述“校园文化课程化”建设的意义及其推进策略。

【关键词】校园文化;课程化构建;策略;思考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也包括优良的校园景观、建筑设施与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重视与期盼,越来越多的校园成为城市、乡村的地标。色彩协调的学校建筑,生机盎然的校园绿化,寓意丰富的文化景观,使校园文化的课程功能极大程度地得以彰显。

学校处处是课程。校园文化“课程化”就是如何将校园文化变为课程的过程,“课程化”关键在于“化”。“化”就是重组和再造,就是要服务于拓展性、活动课程及学科教学,并进行个性化和差异化培育,把着眼点放在师生个体认识的独特性和经验的自我建构上,从而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多元化、创新型人才。那么,校园文化“课程化”构建如何体现课程化?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 校园文化“课程化”构建的策略

优良的校园文化,不仅是风景,还是愿景,更是将愿景“落地生根”的课程。学校在构建特色校园文化时,需要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育人理念、师生愿景,从课程高度,科学定位、规划校园文化,并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特色项目的实施、课题研究等形式加以创造性演绎、艺术性表达、持续有效实施、管理与评价,使之成为图文并茂的校本课程。

1.1 定位科学,把握精神脉搏,创新校园文化

校园环境、学校制度、校本课程等都需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改进、完善与创造。比如,一所新建的城区小学,校园整体布局设计一般都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关键在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校长的办学思想决定着校园文化,校长只有定好位,才可做到位。定位之前,需要对学校周边环境、社区历史、名人等进行全面的分析。而一所百年老校,新任的或在任的学校领导需要梳理、总结办学思想和校园文化建设,在发扬光辉传统的同时更要挖掘校史名人,提炼特色教育、不断深化特色品牌,逐步构筑起符合新时代的独有灵魂——学校的精神。

例如,已有112年历史的上虞丰惠镇小,近几年,以“扎实课程培养人,丰厚人文影响人,多彩活动锻炼人,特色社团凝聚人”为办学举措,积极挖掘了“英台文化”教育魅力,建设“琴棋书画样样会”的活力校园、人文校园。校园内设立古城乡贤名人廊,以弘扬“崇孝尚德”精神。开发《丰惠镇小校史名人录》、《悠悠丰惠》校本教材,激励师生树立远大的志向,积极行动、勤奋学习、练好本领,立志成才、成名、成功。良好、向上的“校园精神”、“办学理念”,感染着每位师生,良好的育人氛围,凝聚了人心,激发起学校成员内在动力,丰惠镇小连续多年获得区教育局年度工作综合考评一等奖,还被评为浙江省百年名校百强校。

1.2 创意表达,挖掘特色品牌,弘扬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课程性表达,需要不断完善、丰富与创新。很多学校以学校章程的制定为契机,引导全体教职员工讨论、学习、提炼学校办学精神,进一步明确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校歌、校训,使学校文化特色、个性化办学制度、教学管理模式深入人心。当下,也有不少学校发动教师共同参与并创作学校的标识,征集学校吉祥物、校形象大使、校树、校花等,体现校园文化的多样化表达,形成系列学校文化产品,这些创意与学校特色结合起来,确实有利于弘扬先进的校园文化。

上虞陈溪小学是一所虞南山区的小学,大山环抱,学校因地制宜培育“慈孝”特色校园文化,编写《校友王苗通成长故事》等校本教材,让师生阅读、交流;在行政楼面前的大草坪上摆放一块近3米高的“爱心状”石头作为校魂石,镌刻学校发展史。教学楼前有两株上百年的银杏树和枫树,冠以“严父”、“慈母”,引导孩子们在大树下生活学习要亲如兄弟,团结奋进,茁壮成长。学校孝慈文化建设与创新,把办学思想融于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之中,让全体教师和学生于有形无形之中在经意不经意之间读出所感受到的学校文化与内涵,使学生在学校创设的文化环境里成长,达到一种不教而教的潜移默化的育人的功效,建构了校园文化的课程景观。

1.3 活动体验,师生协作参与,构建校园文化

学校领导要站在课程的高度来慎思策划与实施的各类活动,围绕“校园文化”的主题,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特色鲜明、指向多元、内涵丰富、操作性强的校园活动,让师生在灵动的、活泼的、让人感动的主题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取感知,获取体验,将会达到比课本学习更好的教育效果。

上虞实验小学一直致力于旨在“让儿童充满生活力”的生命活力教育,通过实施校园“七彩活力节”,构建活力教育文化。开展“点亮微心愿,实现大梦想”主题活动,在走廊新开辟“心愿墙”,让每位学生将自己的“微心愿”贴在心愿墙上,同伴、同学、校友和老师都可以成为爱心天使,帮助学生“实现微心愿,成就大梦想”。心愿墙引领了师生生活的环境与学习氛围,学校里面每一位教师、学生都能奉献爱心,帮助别人实现小梦想,师生们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心愿墙”带来的无限魅力。

可见,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显性的载体,教室的墙面、走廊,校园的花坛、运动场、围墙……等都可成为课程资源,科学合理地布置,都是培育人的场所和载体,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感受文化的力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展现生命成长的活力。

1.4 课题引领,持续整体改进,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力量在于“以文化人”,在考虑学校实际发展的同时,准确定位,也可以通过学校整体改革课题研究的手段,加以通盘考虑,持续、扎实地推进,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和隐性课程的价值。

地处革命老区的上虞谢桥小学,在校长的引领下,通过承担的课题《农村小学教师创建“幸福家园”行动研究》,立足农村小学实际,以促进师生“幸福成长,做学校的主人”为核心理念,构建“幸福家园创建”的实践方案。首先是以创建“幸福家园”为目标,提出了学生“做快乐学童”的主张,引导儿童快乐做主人。其次,提出教师“做幸福教师”的主张,指出教师要做“追寻幸福”的思想者、“幸福教育”的探索者和“幸福课堂”的实践者,形成全新的教师专业发展思路。铺设塑胶操场、设立的“树德广场”,开辟“叶天底事迹展览主题墙,编写《小公民养德》教材……师生们都能在“幸福家园”文化的熏染与浸润中汲取精神的动力,找到行走的方向,形成了独特“幸福家园”的校园文化。

2 校园文化“课程化”构建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在朝着校园文化“课程化”的目标构建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应朝着“生长型”、“个性化”、“开放性”方向努力,逐步营造、积淀,并要特别注意“教师”、“教室”、“家庭”三个相关的问题。

2.1 注重“儿童生长”,凝炼班级活动文化

“生长型”的校园文化,需要从“生长型”的班级文化、教室文化入手,展现学校的生长与活力。一是,布置“生长型”的教室文化,开辟学习成果展览处,让每个学生的作品得到展示,而不是用“成人的作品”替代孩子们的成果。二是,建立班级学生自我教育公约,每位成员要约定规则、讲究秩序、履行规范,形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三是,搞好班集体的每一项活动,发挥学生主动性。在班级活动、交往过程中,将教师的品格、旗帜、文化素养传递给学生,学生的朝气、热情、积极进取感染给老师,实现师生共进。

2.2 注重“个性教学”,规范教师行为文化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依托,是学校文化发展的动力。丰富、多元化的校园文化的构建呼唤个性化的教师、个性化的教学和多元的评价激励。教师就是学生的领路人,教师们有个性、有特长、有才艺,学生才会有选择的机会,才会有学习的榜样。此外,教师在课堂及平时教学的一言一行,对待问题的态度和面对生活的心态,都可能影响着他的学生。一个微笑或一个责怪的眼神,一声鼓励或是一句不经意的批评,折射出的都是一个教师行为文化的问题。发挥教师的引领、示范、榜样作用,让学生形成持续努力学习的毅力、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友善、奋进心态。

2.3 注重“家校合作”,构建开放的办学文化

学校文化体现的是办学者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对学生引领和期待,其实质是为了学生。校园文化而不是“装修文化”,“包装面子工程”。所以,打造具有融合课程的特色校园文化,还需要充分利用学生及其家庭等系列的课程资源,为家长、社区提供有关教育资讯,让家长明确良好家庭教育的标准;针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创设一种和谐发展的环境,从而构建开放的课程体系,平等、开放、协作、分享的校园文化,服务关爱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8(2010.1重印).

[2]祝浩军.学校课程开发中学生赋权的辩证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3:23-26.

[3]杨东,刘明建.美国教育考察与思考:回归教育的本质[J].人民教育,2014,12:62-64.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课程化校园文化思考
对“家庭教育课程化”的认识、探索与建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的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