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西北大花苗基督教会音乐文化研究

2016-05-18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云南昆明650101

北方音乐 2016年4期
关键词:音乐文化

杨 杨(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1)



黔西北大花苗基督教会音乐文化研究

杨 杨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1)

【摘要】苗族灵歌是黔西北大花苗基督教会音乐的一种形式,是苗族信徒的宗教圣歌,以黔西北大花苗族作为传播的主要载体。本文主要以黔西北大花苗基督教会音乐特征作为出发点,并探讨了黔西北大花苗基督教会音乐文化意义,以期为广大音乐专家挖掘更多的苗族灵歌文化提供一些参考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大花苗;灵歌;黔西北;基督教会;音乐文化

20世纪初期,基督教会被引入中国黔西北地区,从此基督教会文化和苗族音乐文化得到相互融合与发展。黔西北大花苗族群集体皈依基督教会之后,昔日的石门坎被视为中国“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区”。国内外相关学者对基督黔西北大花苗基督教会音乐文化进行了相关探究,并形成了一定的态势。

一、黔西北大花苗基督教会音乐特征

(一)典型苗族民歌音乐特征的灵歌

黔西北大花苗基督教会音乐与黑人灵歌音乐一样,都无法避免地承袭和发扬了当地音乐基因。黑人灵歌音乐风格沿袭了非洲音乐基因,苗族民歌音乐风格沿袭了黔西北地区的音乐基因。在早期黔西北音乐中,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占据大多数。主要特征表现为:音乐作品篇幅较小、音乐结构比较单一、主旋律性不强、演唱方式大部分是以吟唱为主、歌词情感比较浓厚。

比如《贵州灵歌》第162首,这首歌的结构是以曲式为主。曲式结构的音乐作品主要是由三个乐句组成,其中的主干音为6 1 2 3 5。从主干音可以看出这首《贵州灵歌》具有典型的黔西北苗族民歌羽调式五音列特征。整首歌曲的曲体结构表现为:a(3+2)+a’(3+1)+a’’(2+2+1)。三个乐句开头都坐落在La上,以do收尾。整体风格偏向自由式和不规则式。这与苗族“快乐”发音落音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演唱者在刻意地在某个发音或者落音上进行规则转换,就会严重偏离这首歌的原始味道和曲风风格。因此演唱者应该自由式地对某种调性进行转折,跟随歌词意境和发音的上行下落结构找准这首歌曲的宫音。

(二)具有西方曲式结构的灵歌特色

与早期基督教会音乐相比,近现代黔西北大花苗基督教会音乐无论是在歌词内容方面还是在曲调方面,都偏向西方曲式结构灵歌特色。比如《贵州灵歌》第264首《娶媳妇的就是新郎》这首歌曲,是一首乐段结构式音乐,共有4个乐句组成:a(4+4)+b(5)+c (4+2)+d(5+1)。每一个乐句结构都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就第一个乐句而言,是这首歌曲旋律的主变化;就第二乐句而言,是整首歌曲的节奏变化;就第三个乐句而言,是整首歌曲的中间过渡;就第四个乐句而言,是总结全文和小节的念白式收尾。又比如《贵州灵歌》第947首《和平和平》这首歌曲,这首歌曲创作的背景是教会信徒杨永芳在教会关闭期间受到各方面影响和启示所作。这首灵歌在苗族信徒间流传广泛。《和平和平》这首歌曲也是由四个乐段组成:A(11)+B(38)+C(11)+D(13)+coda(5)。这四个乐段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关系小调d是乐段A的基础,将关系小调和单乐段进行连接,构成4+4+3全曲结构。对全曲结构进行加工处理可以形成终止式,也可作为歌曲的引子段。就B乐段而言,B乐段是全曲的核心段落。B乐段到歌曲的F大调共有38个小节构成,不仅内容较为丰富,而且主旋律较强。这首歌曲的篇幅相较于其他基督教会音乐而言,算是篇幅较长的一首歌曲,在黔西北苗族灵歌中较为罕见。这种特殊性的缘由是创作人杨永芳相信“神”的旨意。但是由于她比较“笨”,所以神在接受到她的祷告和意愿之后,每天都只是给她一点点启示。因此启示这首灵歌的时间大约为一周。整首歌曲带有浓厚的西方“赞美诗”特色,又兼具黔西北苗歌民歌艺术特色。

二、黔西北大花苗基督教会音乐文化意义

在黔西北大花苗基督教会音乐体系中,苗族灵歌是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形式,是基督教会精神下的产物,也是基督教会文化和民族文化在相互碰撞、相互摩擦、相互改造、相互融合之后的音乐文化。黔西北苗族民族文化和基督教会文化在相互融合之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苗族人们的生活方式。比如在音乐文化方面,基督教会文化相当于一种嫁接文化,会改变黔西北大花苗音乐文化传播方式和音乐结构式。苗族文化在接受基督教会文化的同时也将自身的文化特色凸显了出来,从而扩大了苗族音乐涉及的范围。

苗族皈依基督教之后,传教士为进一步维护教会的教规和促进教会在黔西北地区的发展,在黔西北地区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想要消除基督信徒的原有思想观念。比如焚烧花房或者芦笙等行为。虽然一部分基督教徒选择接受、一部分基督教徒选择忍受,但是大部分基督教徒选择了离开。苗族人们在参与基督教会之前没有政治地位和基本的自由,他们将自己的悲惨生活给予芦笙和歌曲,只有在歌声中他们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真正的自由。但是苗族人们在参与基督教会之后,教会严格的教规和极端措施将人们的唱歌、吹芦笙等自由都被剥夺了。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苗族信徒间出现的说异话、唱灵歌等现象并不是一种偶然。这些行为产生的缘由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苗族信徒精神上的一种寄托或者生活各方面受到约束的一种自由向往。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到自由,在但是在灵歌中可以找到一种对灵魂自由的渴望,可以找到一种情感的寄托点。

三、结束语

苗族灵歌作为黔西北大花苗基督教会音乐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基督教会音乐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苗族灵歌的产生并不是一种偶然,它是苗族信徒用歌曲的形式表达生活的困苦和情感的压迫,是借助西方圣歌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讲,苗族灵歌黔西北大花苗教会音乐文化逐渐走向成熟的一种外在表现。

参考文献

[1]关心.20世纪20年代基督教青年会音乐推广活动[J].民国档案,2013(03):102-107.

[2]宫宏宇.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基督教新教赞美诗集缩微胶卷资料初探[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04):323-329+364.

作者简介:杨杨(1989—),女,汉族,江西省南昌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钢琴演奏。

猜你喜欢

音乐文化
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大庆城市音乐文化建设
清水道教音乐文化在旅游资源中的开发利用情况分析
广西右江壮族排歌音乐文化初探
民国时期我国音乐的传承
如何将声乐学习作为音乐文化的积累
《粤江流域人民史》之广西壮族音乐文化《刘三姐》
论吉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四川德昌傈僳族葫芦笙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策略研究
西方音乐的魅力
试论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中学音乐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