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改打油诗躲过大祸

2016-05-16庞国翔

文史博览·文史 2016年4期
关键词:顶嘴打油诗部长

庞国翔

江明是重庆江津区杜市镇月坝村人氏,今年95岁。他社会阅历非常丰富。小时学过中药,当过皮鞋铺伙计,后来扛枪当兵,打过日本鬼子。新中国成立后,在重庆一家建筑公司当石工。“文革”时,因为有当“国军”的历史,被清退回家乡四川江津县杜市务农。

江明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读书人,又见多识广,常常帮助同村社员写写书信、契约什么的,因而有人称他“江老师”。他也常孤芳自赏,写点“张大妈、李大妈,人人抱个大南瓜”之类的打油诗,于是,有更多的人便称他为“江打油”。

“文革”期间,杜市人民公社月坝生产大队常召开批斗地主、富农的社员大会。江明家中的成分本不是很好,加上又是一个“酸文人”,在国民党军队中干过,所以常常被拉去“陪斗”。一次,本队的一个姓刘的地主在批斗会上“顶嘴”,被当上了大队民兵连长的亲侄儿打了一巴掌。“自己的亲侄儿也打我——”这刘姓地主在批斗会结束后回家的途中气恼不过,欲投河自尽,被同行的江明死死拉住。江明劝他说:“在以后的批斗会上你千万不要再顶嘴,好汉不吃眼前亏——”

这刘姓地主本来与江明是一个大院的邻居,同一个大院门进入,他进出大院时都能看到江明家的木门。第二天一早,江明又在自家的木门上写出了一首打油诗,其意是再次劝刘姓地主批斗会不要再“顶嘴”,要“盯遭头”(看风向)。诗曰——强忍怒中气,少开顺口言;莫饮过量酒,爱惜一分钱。

不想这首打油诗被一个“革命群众”举报到了杜市人民公社武装部郑部长那里。郑部长是月坝大队的“掌握同志”(驻大队脱产干部)。郑部长听了举报人背诵出的江明的打油诗后大发雷霆。他联系到当时国际国内形势,上纲上线进行了一番分析,认为这打油诗的作者江明在和这刘姓地主勾结,发泄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不满。他指出:从这打油诗的内容可以看出,江明是叫这地主分子暂时要忍气吞声,以便将来企图报复……郑部长决定马上派两名基干民兵到江明家照相取证。

江明得到这个消息后非常害怕,想想自己也有可能被押上大会会场台接受批判,不禁寒从心生。但他也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很快镇定下来。他立即取出笔,在第一句诗的前面加上“夫妻”二字;第二句诗的前面加上“拌嘴”二字;第三句诗的前面加上“桌前”二字;第四句诗的前面加上“赶场”二字,于是这打油诗的意思就全变了。诗曰——夫妻强忍怒中气,拌嘴少开顺口言。桌前莫饮过量酒,赶场爱惜一分钱。

当天晚上,郑部长看到两名基干民兵带回的照片后,又进行了一番分析和研究。他认为这打油诗反映的内容与先前“革命群众”举报的内容有些不一致,感觉这打油诗是写的家庭事,若要“办一下”(开会批判)江明,理由还是有些不充分。只听郑部长骂了一句:“江明认得几个墨疙瘩、写得起两个墨砣砣,就整些酸不溜秋的文字。清官难断家务事,算逑了,算逑了……”

江明改诗,躲过一劫。

猜你喜欢

顶嘴打油诗部长
惹祸
让孩子学会“顶嘴”
我不是小孩子了,也有自己的想法
现场影像
明人不说暗话,我就是喜欢你
全家福和打油诗最配
打油诗事件
牌子问题
途遇怪客
“吃”出来的“打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