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kV架空线路弃线保杆装置的研究与应用

2016-05-16钟北良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年15期
关键词:毒砂铜精矿收剂

钟北良

摘要:沿海地区的海岸线比较长,容易受到台风的影响。文章研究了10kV架空线路弃线保杆装置在风力不大时可保杆保线、在线路无法抵御强台风袭击时又能实现保杆弃线吸能脱离,可有效避免线路断杆倒塔事故的发生,对保证沿海地区供电的安全与可靠性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10kV;架空线路;弃线保杆装置;断杆倒塔事故;台风;沿海地区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5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5-0140-03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15.066

1 概述

铜精矿降砷是选矿工艺中经常面对的一个难题。砷含量的多少是影响铜精矿质量的关键因素。因为铜精矿中的砷在冶炼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污染,影响冶炼的产品质量,因此国家对进入冶炼的铜精矿含砷品位有着严格的要求。为了提高铜精矿质量,减轻后续作业造成的环境污染,铜精矿降砷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2 矿石性质

经矿物工艺矿物学表明,该矿石由30多种矿物组成。金属矿物主要有磁黄铁矿、黄铁矿、毒砂;其次为黄铜矿、锡石、赤铁矿、褐铁矿、砷黝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等矿物;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方解石等矿物。砷矿物主要是毒砂,其次是砷黝铜矿、含砷铁矿等。毒砂主要与磁黄铁矿、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共生关系较为紧密,其结合形式主要为毗连镶嵌以及包裹镶嵌。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其次是黝铜矿、砷黝铜矿以及少量的孔雀石。经主要元素化学分析、铜相分析、砷相分析表明,该矿石中砷的主要存在状态为毒砂,砷黝铜矿含量较少,因此在理论上可以通过物理选矿,达到降砷的目的。

3 浮选试验

3.1 试验方案的说明

该厂的生产工艺流程已经确定,主要是以回收锡石为主,综合回收铜、硫等其他有用矿物。生产流程主要为混合浮选后,先浮出铜、硫、砷矿物,尾矿进入重选作业选锡,混合浮选泡沫进入铜-砷硫分离作业。因此,在进行小型试验时,试验流程也是模仿生产流程进行。

3.2 矿浆pH值条件试验

通常采用石灰、碳酸钠、氢氧化钠作为创造碱性矿浆环境的pH值调整剂,但是不同种类的pH值调整剂对铜矿物和毒砂的可浮性影响很大。石灰作为pH值调整剂的同时,也是最常用的毒砂抑制剂。研究表明,石灰用量及pH值对毒砂起着双重抑制作用。毒砂在中-强碱介质中容易氧化,表面会生成类似[(AS04)·H2O]结构的亲水膜,从而阻碍毒砂表面与捕收剂的作用;当石灰用量继续增加时,pH值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但毒砂的浮游性却急剧下降,说明石灰本身对毒砂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但是,考虑到黄铜矿在中性及弱碱性介质中能较长时间保持天然可浮性,若在pH大于10的强碱性介质中,表面会形成氢氧化铁薄膜,其可浮性下降。

为了在混合浮选中兼顾铜、砷,其矿浆pH值也不能太大,试验结果表明,石灰最佳用量为1500g/t,pH值为8。

3.3 磨矿粒度试验

合格磨矿粒度是获得较高浮选指标的关键因素。分别进行了磨矿粒度-200目含量为50%、60%、70%的试验。试验中随着-200目含量的增加,铜精矿的回收率逐渐增加,但是品位有所下降。当磨矿粒度达到65%时,铜精矿品位和回收率曲线存在交叉点,效果最佳,因此最终确定磨矿粒度为-200网目占65%。

3.4 组合抑制剂用量试验

该厂生产工艺流程中常用的抑制剂为腐植酸钠、亚硫酸钠、漂白粉。腐殖酸盐是一种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电解质化合物,通常用来抑制硫铁矿物;亚硫酸盐主要用于抑制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漂白粉具有氧化性,通过清洗毒砂表面可以减弱其疏水性,达到减小其可浮性的目的。为了找到最适宜的3种组合药剂的用量,进行了正交试验。

试验因子3个,分别是腐植酸钠、亚硫酸钠、漂白粉,分别选取了3水平,分别是腐植酸钠用量(600g/t、800g/t、1000g/t)、亚硫酸钠(1200g/t、1300g/t、1400g/t)、漂白粉用量(700g/t、750g/t、800g/t)。试验流程为一次粗选、一次扫选的开路试验。

在试验中,我们分析了铜精矿品位、回收率、铜精矿含砷品位以及泡沫带锡情况。当3种抑制剂组合用量为腐植酸钠800g/t、亚硫酸钠1200g/t、漂白粉800g/t时,效果最优。

3.5 捕收剂试验条件

3.5.1 捕收剂303用量试验。按照图1所示流程进行该厂常用捕收剂303的3套用量试验。捕收剂添加量分别是25g/t、43g/t、81g/t。

从试验结果可看出,随着303捕收剂用量的增加,(粗+扫)泡沫的铜回收率随之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大,(粗+扫)泡沫的砷金属率随之增加,浮铜尾矿中的锡金属率相近。综合考虑,取粗选303捕收剂用量为50g/t进行全流程对比试验。

3.5.2 捕收剂全流程开路对比试验。根据该厂现有的生产流程,制定了相应的小型试验流程。试验流程为图2,相应试验结果见表1。

从表1全流程开路试验结果分析:用混基黄药:精选5次,铜精矿品位为13.59%,铜回收率为49.74%,铜精矿含砷品位为0.942%,浮铜尾矿锡金属率为91.37%。用303捕收剂:精选4次,铜精矿品位为18.09%,铜回收率52.24%,铜精矿含砷品位为0.549%,浮铜尾矿锡金属率为92.50%。

303捕收剂与混基黄药相比,铜精矿品位高4.5%,铜回收率高2.5%,铜精矿含砷品位低0.393%,浮铜尾矿锡回收率高1.13%。其中混浮泡沫(粗+扫泡)中硫金属率低21.92%,砷金属率低35.88%。

从对比试验中可以看出,对于该矿样,303捕收剂与混基黄药相比,更有利于铜精矿指标的提高和降低铜精矿中的含砷,而且可减少浮铜泡沫中锡金属的损失。

4 结语

(1)该矿样含铜0.443%、锡0.393%、砷0.960%、硫7.96%,为含砷较高的多金属共生硫化矿。通过使用新型浮选捕收剂303,达到了降砷以及回收铜矿物的目的。全流程试验结果为铜精矿品位为18.09%、回收率为52.24%、含砷为0.57%;(2)从试验结果看出,在使用新型捕收剂后,混合浮选泡沫中含砷降低了35.88%。说明303较混基黄药对黄铜矿有更强的捕收性能,且选择性更加突出。混合浮选阶段,在确保铜回收率的前提下,有效抑制了砷矿物,为下一步的铜精选创造了条件;(3)混合浮选作业中石灰添加量适当,既可以抑制毒砂,又能达到活化黄铜矿的目的;(4)随着磨矿粒度的增加,铜精矿回收率逐渐提升,但品位呈下降趋势,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最适宜的磨矿细度为-200目占65%。

参考文献

[1] 李伟.高砷硫化铜矿降砷试验研究[J].中国矿业,

2012,(2).

[2] 段景文.铜街选矿厂提铜降砷工艺技术研究[D].中南

大学,2012.

[3] 王海亮,童雄,周庆华.某难选高砷硫化铜矿的浮选

试验研究[J].矿业快报,2007,(10).

[4] 纪军,贺政,等.高砷多金属矿浮选分离新工艺的研

究[J].中国矿业,1998,(7).

作者简介:苏林海(1984-),男,山西汾阳人,云南锡业集团大屯选矿分公司选矿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金属选矿试验。

(责任编辑:秦逊玉)

猜你喜欢

毒砂铜精矿收剂
黄铁矿与毒砂氧化行为差异的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
新型捕收剂BK610和BK612在利民选煤厂的应用
氧化对毒砂可浮性的影响①
MG-9#捕收剂在极细粒煤泥浮选中的应用
含砷硫化铜矿浮选除砷研究进展
含氧溶液中毒砂氧化溶解的XAFS研究
氧化铜精矿密闭鼓风炉冶炼电热前床可行性研究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铜精矿中铋的不确定度
中国恩菲出席伦敦第二届铜精矿会议
高碱度铜精矿滤布的再生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