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唐代咏茶文学

2016-05-14罗新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相关研究唐代

罗新芳

摘要:唐代经济繁荣,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不仅在诗歌、绘画、音乐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在茶文化上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唐代在我国茶文化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对唐代咏茶文学进行研究,分别从唐代茶文化相关研究、唐代咏茶文学形成的背景、唐代咏茶文学发展研究、唐代茶诗相关研究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关键词:唐代;咏茶文学;相关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4008303

咏茶文学的发展与唐代的繁荣昌盛分不开。唐代之所以形成茶文学发展的重要的里程碑,主要是由于唐代经济的发展的高速与文学艺术的恢弘,换言之,咏茶文学建立在唐代社会背景中才得以发展创新,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笔者将就咏茶文学形成的背景进行研究,加深读者对我国茶文学的了解。

一、唐代茶文化相关研究

我国是茶的故乡,关于饮茶之风,可以追溯到神农时期,距今也有几千年历史,各朝各代都有自己的茶文化,如:晋代茶文化,隋唐茶文化,宋代茶文化,明清茶文化。而唐代是茶文化发展到鼎盛的关键时期,陆羽在《茶经》里记载了唐代茶叶的生产及饮用,并提出了茶道精神,为茶文化赋予了新的含义。陆羽和皎然对于茶文化相当重视,他们认为饮茶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独特享受,在煎茶时必须选择相应的茶具,将煮茶当做一门艺术。随着唐代茶文化的发展,很多文人开始创作茶诗,仅在《全唐诗》中,流传至今的就有百余位诗人的四百余首,从而奠定汉族茶文化的基础[1]。茶叶,为中国茶坛大放异彩。

饮茶是我国独有的,也是唯一的。古语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从中可见,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研究日本也有茶文化,但与我国茶文化有着一定差别。中国茶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重要核心,将道教、佛教融为一体,从而使我国茶文化内涵深远,层次丰富,全面贯彻了仁德等道德观念;日本茶文化吸收了中国茶文化部分内容,公开申明“茶禅一位”,劝导人们互相敬重,和谐共处。从这点看,似乎区别并不大,但从另一个角度说两者之间的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我国茶文化最显著的特点是自南向北传播,自文人墨客向底层百姓传播,文化内涵丰富,具备全民特点;而日本茶文化尽管在民众中的影响力巨大,但其社会性不够深入。

饮茶在我国十分普遍,在唐代得到了普及。不论是茶楼、饭馆,饮茶之风都十分兴盛。我国茶文化发展历经几千年,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逐渐渗透到我国诗词、绘画、医学、宗教、书法中,不断积淀了茶的精神文化[2]。中国人爱饮茶,重点不在于饮,而在于品。何为“饮”?何为“品”?笔者认为两者之间的区别很大,饮茶就是一饮而尽,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品茶则在于品,在茶叶芳香中感受饮茶的情趣,放松自我,洗涤心灵,使其精神境界得到升华。文人在品茶时对周围环境也有一定要求,在明媚的春日里,在诗情画意的凉亭处泡上一壶好茶,细细品味,该是多么美好的享受。

根据陆羽《茶经》记载,唐代时,主要产茶区涉及到47个州,从而形成了众多名茶系列,例如:蒙顶茶、仙人掌茶、华顶茶、鸟嘴茶、天柱茶、九华英,等等。蒙顶茶产于四川蒙山;仙人掌茶又称为玉泉茶,产于湖北当阳;华顶茶又称为天台云雾茶,产于浙江天台;鸟嘴茶产于四川;天柱茶产于安徽潜山;九华英产于蜀中地区。唐代茶叶自采摘到加工工序在诗文中都得以体现。据研究,在诗文中,文人会用“具”来表示加工茶叶的工具,用“器”来表示煎茶的工具。

关于采摘茶叶这一工序,在张籍《茶岭》中曾有记载:“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茶农将茶叶采摘回来后会开始蒸茶,之后便开始捣茶。捣茶所用的工具为“杵臼”。诗人李郢在《茶山贡焙歌》中写道:“蒸之馥馥香胜梅,研膏架动轰如雷。”待茶农捣完之后,紧接着下一道工序便是拍茶。拍茶的过程在陆龟蒙《茶焙》中写道:“左右捣凝膏,朝昏布烟缕,方圆随样拍,次第依层取。”拍茶工序后,焙茶便开始,皮日休在《茶焙》中曾写道:“凿彼碧岩下,恰应深二尺,泥易带云根,烧难得石脉。初得燥金饼,渐见干琼浆。”该诗主要是对焙茶这一工序进行了阐述。当茶饼烘干后,茶农会将其穿成一串,这一工序称为穿茶。穿茶最后一道工序是封茶,所谓封茶实际上就是储存茶饼,将茶饼包装起来用于馈赠。

在陆羽《茶经》中曾记载:饮茶的方式主要有三个,分别是:粗茶、散茶、末茶。所谓粗茶,就是指将茶叶一刀切碎,放入锅中煮;散茶则指将采来的茶叶不经任何处理放入锅中煮;末茶是指将茶叶烘炒后碾成粉末后煮。唐代的人对于茶的热爱可见一斑。唐代时期,人们对于茶的认识多种多样,这些认识往往会被记录到诗文中流传下来。唐人认为茶具有很多作用,包括:解酒作用、兴奋作用、清心定神作用。关于茶的解酒作用,我们可以追溯到白居易《肖员外寄新蜀茶》:“满瓯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至于这一说法是否成立,以现代的角度而言是错误的。茶具有兴奋作用是众多文人公认的,当饮茶达到一定量,很多人会过于兴奋,而这一作用在如齐已的《尝茶》与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诗·茶》中均有提到。此外,唐人还认为茶具有清心定神之功效,品茗如若参禅,需要人沉入其中来细细品味与感受,方能得其妙处。饮茶之风在唐代受到了热烈追捧,不论是迁客骚人或是平民百姓都热衷饮茶,唐代这股饮茶文化为宋代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唐代咏茶文学形成的背景

唐代咏茶文学的形成与唐代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以及文学艺术的恢宏壮丽息息相关。唐朝共经历了三百多年,物质文明的发展促进了整个民族的发展。大唐王朝是我国古代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中起到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唐代是继汉代以后我国文化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1唐代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

唐代封建经济之所以能得到高度发展,其中有诸多因素。首先是唐代的手工业、商业的全面发展,其次是唐代政策的开明,对外政策开放兼容,为其经济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在自唐太宗开始采用了科举制,引进了大量人才,在经济上,唐代实现了“与民休息”政策,大力推行轻徭薄赋,对于农业生产给予了重视。这一系列举措都对唐代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归根结底,唐代封建经济之所以能得到蓬勃发展,还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太宗在位时吸取了隋亡教训,并沿袭均田制,大力发展生产,从而促进国力日益强大,经济繁荣,出现“贞观之治”[3]。在武则天时期,大量重用人才,并开设了武举,加大了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力度,使唐代经济发展与日俱增,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宣宗时期,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提拔贤者,淘汰僧尼,促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2唐代文学艺术的蓬勃发展

唐代咏茶文学的形成除了建立在其经济的高度发展上,还与其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联系。唐代政治清明,人才辈出,在文化上倡导儒学;此外,唐代文学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文化基础上,并对其不断传承及发展。唐代政策的开明也吸纳了各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尤其是唐代乐舞、绘画、诗歌都得到了全面发展。

唐代文学的繁荣昌盛主要表现在:艺术、文化政策、宗教、哲学等方面。统治者思想开明。唐代统治者与两汉时期统治者不同,不仅倡导儒学,还以“道”为尊,并将《道德经》《老子》等规定为必读书籍。此外,唐代统治者还大力倡导佛教。也就是说,在唐代,百家思想都得到了尊重,使文化思想更加活跃,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唐代统治者对于诗歌的重视也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在唐太宗时期,为了发展文学,唐太宗成立了文学、弘文两馆,这也为唐代文学艺术的内涵的丰富创造了条件[4]。唐代对于书法这一项也是相当重视的,以唐太宗最为典型。他受到王羲之书法的影响,撰写了《晋书·王羲之传论》,从中,不难看出唐太宗对书法的重视与喜爱,这也导致唐代书法家层出不穷,如: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唐代书法主要以楷书为主,颜真卿在《竹山连句诗贴》中将唐代茶人茶事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出来。

在绘画方面,初唐时期以阎立本与阎立德最为著名,其中,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是我国最早反映唐代茶生活的作品。此后,描绘茶文化的绘画作品也开始不断涌现,例如:中唐周昉,他的代表作包括《调琴啜茗图》《烹茶图》《烹茶仕女图》等。唐代文化思想的活跃也使唐代的音乐、舞蹈各种文化都得到了有效发展。唐代时期文学理论受到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使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内涵不断丰富。总的来说,唐代文学艺术的全面发展为咏茶文学的形成奠定了现实条件,最终达到了发展巅峰。

三、唐代咏茶文学发展研究

唐代咏茶文学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包括:初盛唐时期、中晚唐时期。笔者将就这两个阶段进行阐述。

1初盛唐时期

关于唐代咏茶文学,可以追溯到初唐。据研究,自唐玄宗时期开始,饮茶之风开始弥漫全国,有迹可循。在杨晔《膳夫经手录》中曾经记载:“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已后盛矣。”[5]从这段文字中,不难看出自初唐饮茶文化便开始传播,不过此时的饮茶文化还具有一定局限性,以我国东南与西南等地多见,而北方相对少见。因此,有古语道:“南人好之,北人初不多饮。”不过此时对于茶的研究程度还不够深入,部分人仅仅以为茶具有药用功能。《新修本草》中写道:“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春采之,苦茶,主下气,消宿食。利大肠,去热解痰,煮取汁,用煮粥良。”从中,我们看到,在初唐,文人对于茶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随着唐代经济的不断繁荣,对外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使饮茶之风开始得以蔓延,北方开始形成喝茶的习惯,久而久之传播到民间。饮茶之风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是僧侣的游方,有迹可循。在《封氏闻见记》中曾记载道:“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浙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乐,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从中可以发现,此时唐代的饮茶之风对于初唐时期传播范围更加广泛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茶文化取得了有效发展。后至建中元年,诗人陆羽大力推广茶文化,编著了《茶经》,同时也标志着历史上第一部有关茶文化的书籍得以诞生。此后,饮茶之风越传越盛,并引入到唐代宫廷,统治者会将茶赏赐给群臣。由此可见,在盛唐时期,饮茶之风是多么兴盛。

2中晚唐时期

自中唐开始,唐代茶文化就开始蓬勃发展起来,这其中,僧侣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南部新书》中曾记载道:“唐大中三年,东都进一僧,年120岁,宣宗问服何药至此。”此后禅僧饮茶便成为一种风气,发展至宋朝出现“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饭后三碗茶”的说法,由此可见,中唐时期的饮茶之风愈演愈烈,文人雅士不论是走亲访友、吟诗作对都离不开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古代茶文化的发展[6]。中唐时期,饮茶之风不仅在达官显贵中形成,在社会底层也逐渐普及起来。

综上,唐代的饮茶文化首先是在南方形成后来逐渐过渡到北方上层社会,后来随着文人雅士与僧侣的推广,最终传播到北方平民百姓家中。茶作为一种饮品,在唐代兴起,随着文人墨客的渲染与歌颂,茶文学开始进入到一个鼎盛时期。

四、唐代茶诗相关研究

随着饮茶之风在唐代的盛行,咏茶文化也得以发展,许多诗人在诗歌创作中都离不开饮茶,从而产生了大量茶诗。白居易大约创作了50余首茶诗,杜甫为3首。在众多茶诗中,最为有名的应是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该诗是一首即兴作品,描写的是卢仝品尝友人孟简赠的茶后有感而发,该作品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当诗人拿到新茶时如获至宝,甚为稀罕,颇有受宠若惊之感。第二部分主要描写诗人煮新茶的感受,在这一段里,诗人把饮茶之感受写得相当浪漫。最后一部分是写诗人在品茶后,对于茶农的同情油然而生。整首诗奇谲特异,句式长短不拘,错落有致,行文挥洒自如,直抒胸臆,一气呵成,称其为千古名作[7]。创作过茶诗的诗人众多,例如:陆龟蒙、杜牧、温庭筠、柳宗元、韦应物、元稹等人都创作过茶诗。

唐代茶诗种类多样,主要包括五言与七言,例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诗(五言古诗,序略)。该诗是名茶入诗最早的诗篇。李白在诗歌创作中将仙人掌的功效、生长地都作了交待,对唐代咏茶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者用雄奇豪放的诗句,把仙人掌茶的出处、品质、功效等,作了详细的描述,因此这首诗成为重要的茶叶历史资料和咏茶名篇。

在咏茶诗中,律诗占有很大比重。律诗分为五言律诗与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主要有皇甫冉《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七言律诗有如白居易《谢李六郎中寄蜀新茶》。此外还有排律,如齐己的《咏茶十二韵》便是一首优美的五言排律。

在茶诗中,绝句也是重要的诗歌形式,主要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五言绝句如张籍的《和韦开州盛山茶岭》,七言绝句如刘禹锡的《尝茶》。除此之外,宫词作为宫廷题材,也是一种常见的诗体。该诗体主要通过宫庭琐事来描写宫女的忧郁惆怅之情。据研究,宫词多为七言绝句。例如:王建《宫词一百首之七》:“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除宫词外,宝塔诗也是一类。宝塔诗又被称为一字至七字诗。之所以有这个叫法,主要是宝塔诗的韵律特点,通常是逐句成韵,后来依次递增。以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诗·茶》为例,诗中道:“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联句作为一种旧时作诗方式,主要形成于唐朝,通常用于表达酬谢,如茶圣陆羽和他的朋友耿湋欢聚时所作的《连句多暇赠陆三山人》诗就是运用了典型的联句方式。

五、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唐代茶文化的发展、咏茶诗歌进行了研究,从中,我们发现饮茶之风之所以在唐代如此盛行,实际上是与当时经济水平的高度发展以及文化艺术的包容创新分不开的。唐代作为我国文学、音乐、舞蹈、绘画各领域蓬勃发展的关键期,它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艳玲.唐代茶文学繁盛原因考略[J].农业考古,2014,(5):34—37.

[2]李精耕,杨冬华.唐代茶诗初探[J].农业考古,2014,(2):121—127.

[3]潘玉环,沈文凡.意象与造境——浅析唐代茶诗艺术手法[J].语文建设,2014,(29):46—48.

[4]程荣.论唐代茶诗审美情趣之嬗变[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07—111.

[5]余悦,杨东峰.唐代茶诗中的文士意趣譾论[J].农业考古,2010,(5):171—181.

[6]余悦,董文鑫.试论唐诗对茶文化的传播[J].农业考古,2010,(5):140—152.

[7]王乐庆.试析我国唐代中期茶诗的凸现和兴起[J].农业考古,2013,(5):174—178.

(责任编辑:刘东旭)

猜你喜欢

相关研究唐代
基于Web的数据挖掘技术与相关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高职教师教学自主权和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
舒适护理用于肺癌患者护理的观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