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瓢壶》的传统文化魅力及造型特色

2016-05-14曹巧芳

佛山陶瓷 2016年4期
关键词:造型

曹巧芳

摘 要:《石瓢壶》壶身呈梯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足为钉足呈三角鼎立状支撑,给人以轻灵而稳重之感。壶身八字造型,造成一个主视角度内的呈型表面,亦曲亦直,皆显现简朴大方的气度。直流,简洁见力度,多为暗接处理,溶于壶身整体。把多呈倒三角势,与壶身之型互补,形成和谐的美学效果。平压盖,桥钮,干净利索,比例恰当,充分体现出秀巧精工为上的特点。

关键词:石瓢壶;造型;艺术变革

1 前言

宜兴紫砂陶,素以制作技术精湛、造型质朴大方、品类繁多、形制完美、色泽古雅、有实用价值而闻名于世,被称为“东方明珠”、“国之瑰宝”。宜兴紫砂器,是绚丽的中国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创始与兴盛,即是茶文化历史演变的必然,同时也对茶艺形式、品位、情趣的提高有关极大的推动力。

2 《石瓢壶》的传统文化魅力及造型特色

紫砂壶制作是一种独特的传统手工艺,一般需三年学成,若要达到能独立设计制作则需十多年的不断努力。聪明天资好后天较努力的制作者,在学习制作过程中有机会多观摹古壶受名师指点,与同道探讨,借鉴其它门类艺术品,并具极强的悟性和文化艺术修养,才能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艺人的艺术高峰期比较短暂,所以一件精美作品极其珍贵。

“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最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苏东坡把金属“铫”改为石“铫”,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

《石瓢壶》壶身呈梯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足为钉足呈三角鼎立状支撑,给人以轻灵而稳重之感。壶身八字造型,造成一个主视角度内的呈型表面,亦曲亦直,皆显现简朴大方的气度。直流,简洁见力度,多为暗接处理,溶于壶身整体。把多呈倒三角势,与壶身之型互补,形成和谐的美学效果。平压盖,桥钮,干净利索,比例恰当,充分体现出秀巧精工为上的特点。

石瓢造型的要点在于力道,要达此目的,则要协调好石瓢各个线条所构成的三角形的比例关系,身筒、流、把甚至钮都要相互配合,形成最佳比例,才能最终突出其独特的力度与气韵。

紫砂壶的制作工艺,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份遗产,这份财富,属于你也属于我,属于我们大家。我们应该多了解紫砂壶艺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有些壶,乍一看惊心动魄,再一看粗制滥造;今天看花枝招展,明天看兴味索然。优秀的紫砂艺术是有神韵、有灵魂的。能否将飘逸的紫砂魂凝聚在作品中,是对紫砂艺人最苛刻的要求与考验。因此,要达到经看、耐看的标准,不仅要求作者在设计理念上有内涵、有创意,同时要求每一个细节都做得无可挑剔,每一道工序都完成得尽善尽美。“形”指外形,主要指紫砂壶的轮廓与面相;“神”指神韵,指称紫砂壶的精神风貌;“气”指气质,与紫砂壶的用料、色泽以及各个部件的搭配、协调有关;“态”指仪态,涉及紫砂壶的大小、高低、胖瘦、刚柔等方面。顾先生认为,这四个方面如能够“贯通一气,才是一件真正完美的好作品”。 紫砂小壶的精巧,带给人不光是茶的真味,而且融汇着天、地、人、茶的统一意念。

3 结语

紫砂器的风行和推广,也带给壶艺以变革。自时大彬起,一反旧制,制作紫砂小壶。周高起《阳羡名壶系》说:“壶供真茶,正是新泉话火,旋瀹旋啜,以尽色声香味之蕴,故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壶盖宜盎不宜砥,汤力茗香,俾得团结氤氲。”冯可宾也在《茶笺》中对紫砂小壶的盛行趋势作了说明:“茶壶以陶器为上,又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

猜你喜欢

造型
江西安义糕点印模的艺术特色
汉字家具造型新概念设计
基于内外流场仿真分析对整车性能研究和优化
北魏佛教石窟雕塑造型与装饰风格的分析
美术审美特征论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浅析知足常乐壶的紫砂文化
紫砂壶造型设计的传统与创新
浅谈十大经典紫砂壶的造型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