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译者的几个比喻

2016-05-14姚斌

英语学习 2016年4期
关键词:口译员巫师译员

姚斌

学习翻译或者热爱翻译的人,一定听说过不少有关译员的比喻,像“传声筒”、“桥梁”、“灯塔”、“镜子”这些,都是经常用来指代译员的形象比喻。但有一些比喻,一般读者不是很熟悉,但却非常精辟。因此想拿出来启发读者的思考。

车轮

以色列著名作家奥兹在一次演讲中指出,翻译的出现恰如车轮的发明那样重要。他用“车轮”比喻翻译的重要性,是因为车轮的发明使得人们的身体得以更加快速地自由移动,而翻译的出现则使得人们的思想得以在不同文化和语言之间更加迅速地传播。从历史上看,正是因为大量译员在文化和语言间的穿梭交通,才使得人类文明能在相互借鉴、交融中得到共同发展。

巫师

台湾著名学者、翻译家余光中先生一生从事文学创作与翻译工作,他对翻译工作的体会是相当深刻的。因此,他才将译者比作具有“绝地通天”能力的巫师,他在文中写道:“译者未必有学者的权威,或是作家的声誉,但其影响未必较小,甚或更大。译者日与伟大的心灵为伍,见贤思齐,当其意会笔到,每能超凡入圣,成为神之巫师,天才之代言人。此乃寂寞之译者独享之特权。”他强调的是译者跨语言、跨文化的沟通作用,而且正如他所说,译者在翻译伟大作品的过程中也成就了自身的“超凡入圣”。

天鹅

外交部翻译室高级翻译张建敏曾用“天鹅”来比喻口译员。他在一次讲座中说道:“翻译就像一只美丽的天鹅,它的上半身永远是亭亭玉立,妩媚动人,而你看不到的下半身则在水中不停地扑腾。”天鹅给人的印象总是那么优雅,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悠然自得,这也是译员在工作中应该给观众留下的印象。然而天鹅的悠游是由于它们的脚蹼不断划水实现的,这也特别像译员现场工作时的状态。译员在现场工作时,心里是相当紧张的,大脑在高速运转,但表面上又必须始终保持优雅的风度。

杂技演员

法国著名译员、口译研究学者吉尔因为他提出的“精力分配模型”理论而闻名。他的模型将口译员的现场工作划分为多个任务,如听、分析、理解、记忆和表达等,指出译员必须在多个任务上分配精力,努力实现平衡、高效。基于这个理论,他将做口译的过程比作“走钢丝”。杂技演员在走钢丝时,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身体各部分的平衡,有时还需借助工具,如长杆。稍有不慎,便会导致表演失败。口译员的现场工作也很类似。译员必须在多个任务之间保持精力分配的均衡,一旦出现失衡,便可能导致口译质量下降。

以上几个有关译者的比喻相较我们所熟悉的那些比喻颇有新意,它们或强调了翻译的重要作用,或指向了翻译工作之不易,希望对各位读者思考翻译和从事翻译有所启发。

猜你喜欢

口译员巫师译员
基于谈话“参与框架”的法庭口译员角色研究
懒巫师的谢礼
浅谈口译译员的知识基础
神秘的北部巫师
带上巫师的魔法书,开启一场奇幻之旅
论口译员必备的素质
待在“箱子”里的口译员
谁动了巫师的魔药?
会议口译中译员的译前准备研究——一项基于上海译员的问卷调查
口译中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