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际联合教研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2016-05-14姚建法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校际教研组研讨

姚建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许多学校的教学研讨活动已有力不从心之感,并逐步意识到仅凭一校之研如同坐井观天,学校教研组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都将受到较大影响。于是,两所或两所以上志同道合的学校结成“联盟”,教研组之间围绕某个主题或某些教学现象与问题,定期或不定期交流互动,或上课研讨,或理论学习,或沙龙辩论……校际联合教研活动应运而生,为教研创生新的平台。

关于校际联合教研活动,首先需要明确这样一个观点:联合教研作为校本教研的拓展形式,它并不只是研究一节或几节课,课只是载体之一,它的价值也并不在活动本身,关键在于分享研究的轨迹,实现校校之间思维的碰撞、理念的更迭,实现教研组建设的多赢。校际联合教研活动好比是肥沃的土壤,种下生长的种子,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重点思考与探索。

一、 树立共同体意识,建立“大教研”观念

从校内研讨的校本教研,到校际联盟的联合教研,势必要求参与教研的教师怀揣开放悦纳的心态,扭转淡薄的团队意识,实现从“自我”到“群我”的转变,从内心中树立起共同体意识,建立“大教研”观念。

在共同体意识的强化与支撑下,联合教研活动就是要寻找到共同的教育教学目标,发挥优势学校的整体力量,发掘优秀教师的专业水平,发扬教师团队的协作精神,分享相互之间的优势资源,解决教研学科的共性问题。

为了更好地树立共同体意识,首先,需要在各校的教研组内引导教师分析与梳理自己的教学或专业发展现状,制定明确的可持续性发展目标,平时注重积累并及时提出教学中产生的困惑、出现的问题;其次,联盟学校相互之间、教研组长或学校管理层面要能适时地建立共同的评价激励机制,解决教师的困难,创设平台,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内在潜能;再次,要营造宽松和谐的研讨氛围,引导教师从“旁听者、局外人”的心态逐步调整为“参与者、互助者”的角色,深入日常教学实践,真实地表达自己个性化的教学见解或主张,勇于与大家争鸣、分享。

二、 生成卷入式教研,形成“大交互”分享

关于卷入式教研,常熟市教研室徐建文老师这样解读:“‘卷入式校本教研,就是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以全员参与、全程卷入为制度保证,以全程录像为技术手段,以自下而上的方式聚焦问题,进行课例研究——现场互动——反思跟进,最终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方式”[1]。同时指出:“‘卷入式校本教研的关键在于促进教师群体分享教学经验和智慧,把那些散落于教师个体的零星的体会或经验汇聚成为群体共同享有的专业知识资源。”[2]

于是,既然校本教研可以“卷入”,那么校际联合教研活动也可以“卷入”。为了更好地实施校际联合教研活动,不妨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调动教师发展的问题诉求,分期提前建立明确的研讨专题与策划形式

如果每次校际联合教研活动的研究主题过于宽泛,势必导致精力过于分散,长此以往教师的主体意识更易“弥漫流失”。只有当问题聚焦了,着力点才能更加明朗,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过程,都才更有核心价值可以依托与附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辩研”。这些研讨专题的内容提前在教师内部进行征集,可以是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面临的争议,也可以是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需求与困顿。研讨专题的组织形式,可以是设计交流、辩课研究、理论探讨、学术沙龙等等,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加强研讨磁场,吸引教师的关注与投入。

2.确立清晰的行为路径:自我反思——校内讨论——校际互动

无论是采用何种形式、研讨哪类专题,如果没有教师个体自我反思的“真思考”,就没有卷入教研的真“交互”。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对于研讨的每一个专题都拥有充分的话语权,没有教龄长短之别,没有教学水平高低之分,都是平等的研讨同伴,大家优势互补,相互传、帮、带,共同学习,集体进步。为了提升校际联合教研活动的最终时效,有必要先在校内适度研讨,“卷入”教研活动之中,预先去除一些“小话题”、“伪问题”,初步形成各校的教学“个性”,保留一些争鸣内容,再放到校际交流时共聚一堂,进行“大交互”,实现思维碰撞与资源分享,形成校际之间的教学“共性”,提升亮点教学,实现价值最大化,形成内容更丰富、层次更高、逻辑更清晰的研讨成果,从而让每一位教师浸润于联合教研活动之中,提升教研实效,促进专业发展。

3.校际研讨活动结束后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实践的跟进与检验

出于种种原因,历次的校际联合教研活动的“定型成果”不能保证都百分百正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且成功的经验与结论如果没有更进一步的实践推广与扩大分享,那么也将失去它的应然价值。所以在活动结束之后,还需创设多种路径进行“反刍”深化,并再次校际交流跟进。所以,从某种层面上,实践的跟进与检验,既是校际联合教研研讨活动的后续,更是校际联合教研活动的成果。

4.专家的指导与引领,可以让校际联合教研活动少走弯路,研讨脉络更明朗

限于专业能力,囿于校校之间的教学研讨水平,一方面要不断提升本土专家的指导水平,另一方面还需要聘请更高层级的校外专家进行“会诊”。专家的点评分析往往放在卷入教师充分交流之后再进行,对于一些“争点”问题更容易有针对性地“化解”,对于重点或焦点问题又能获得更深层次的启示。专家环节虽然花时不必多,但能高效地整体实现全体卷入教师纵深发展可能的最大化,提升校际联合教研活动的实效。

三、 建构后续性思辨,架构“大方向”视角

在开展校际联合教研活动之后,势必引发一些后续性的思考,并不断调整与完善教研过程,从一个更大的视角让校际联合教研活动“做”得更有厚度。

1.网络平台教研

现在,QQ群、微信等信息交互平台让校内教师之间、校际教师之间可以随时沟通,便捷地将每学期两次左右的“定时”研讨活动转化为“即时”智慧分享。充分利用平时的教学即时感悟在第一时间进行思维反馈与碰撞,获得群体智慧的结晶。特别是,校际联合教研活动的相关信息亦可以建立校际联合教研网平台,上传活动材料,实现联合教研资源的对外开放与辐射启迪。

2.校际科研引领

一方面通过教学设计、案例反思、论文写作等,把感性的过程性认知上升至理性的结论性文字,提升思维的维度与理论分析水平;另一方面可以着手申报与实施相应的校际联合课题进行价值统领,围绕课题研究核心及时收集、梳理历次研讨活动的过程性成果与结论性思考,更利于推广与借鉴,让每一位卷入的教师在科研能力上得到提升。

3.评价机制确立

为了更好地调动每位教师卷入教研的热情与效度,一是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所需平台提供尽可能的倾斜与帮助,助其专业发展有所突破;二是可以在学期末及时进行工作总结,明确得与失,并根据教师的参与效能、专业成长等多方面进行民主测评,评选出“教研积极分子”、“最佳教学设计”、“优秀论文”等荣誉奖项。

虽然校际联合教研活动也会有其内在的局限性,但依然不妨碍校际联合教研活动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教研组与学校发展的又一个助推器。

参考文献

[1] 徐建文.在“卷入式”校本教研中实现专业成长[J].小学数学教师,2014(10).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校际教研组研讨
长三角地区“戏曲进校园”校际联盟在上海市金山区授牌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常州高职园区校际体育课程教学资源配置现状及共享分析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