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人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2016-05-14罗宾

人间 2016年5期
关键词:创新

罗宾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人们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而人的需要理论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理论为理论依据,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关注学生心理需要的引导、满足,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与人的需要结合起来。

关键词:人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67-01

人的需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需要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之一。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需要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动力,人的需要是驱使人从事一切活动的最终因素,因此,我们必须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进行创新,把受教育者的需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与人的全面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理论依据

首先,人的需要不仅仅是个人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马克思指出,“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但由于从他们彼此不需要发生任何联系这个意义上来看他们不是唯一的,由于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以及他们求得满足的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所以他们必然要发生相互关系”,在个人求得需求满足的同时,也会出现促使与他人进行交换的动机,个人需要便上升为社会需要。人的活动都是从个人的需要出发,但每个人的需要不能孤立于社会之外,既是个人需要,又是社会需要。其次,人的需要具有社会性与历史性。人的需要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并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它在一定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得以实现和满足,而社会生产实践又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人的需要也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具有历史性。人的需要的本质,就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创造并满足自身的需要。

二、当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重显性教育,忽视与隐性教育的科学结合。

显性教育是在多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比较常见的,其主要阵地多为学校与家庭,如说理教育法、灌输法等。毋庸置疑,上述方法有其优势,但很容易使受教育者产生不良的抵触情绪。在实施这些方法的过程中,首要表现为教育者单方面的“灌输”显得尤其形式、表面化,很少考虑到学生实际的需求,忽视学生关注的重要问题,学生被动的接收教育者灌输的信息,难以迎合学生的相关心理需求,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反而影响了显性教育的效果。

(二)缺少对现代化传播手段的运用。运用合理的媒介充当传播信息的工具,对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然而,以学校和家庭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因其自身参与面窄、主动性不强、传播内容方式单一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样的结果是由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没有考虑受教育者的实际感受与需要,没有将受教育者所处时代的新鲜媒介运用得当。以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为主的大众媒介却能以其时效性、传播渠道广、受众主动、互动性强的特点克服了传统教育方法,如报告会、座谈会等的一些缺点。

(三)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当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受教育者处于被动的地位,被动的接收信息,与教育者缺乏及时的沟通,这都有害于受教育者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压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育主体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积极性。第二,学生的合理需要,以及心理、情绪和感受未能得到教育者的关注。学生的合理需求满足,心理健康发展情况良好,情绪释放合理,感受得到理解,都是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设计中应该考虑的。

三、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该如何创新

(一) 根据人的需要发展的无限性,激发受教育者的需要。 随着人的社会实践、生产时间的不断发展,人的需要具有无限发展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因此,学生的实际需要也是不断发展,不断变换的。

(二)转变教育者思维方式和教育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教育者应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受教育者的自我发展的视角,心理变化和思想道德发展的现实状况及其发展需要进行引导和培养,在合理的灌输教育基础上,加强对隐性教育的投入。比如说增设与思想政治明确相关的课程,开设如历史、哲学、心理学等相关的必修课程;加强对非课堂式的集体活动的利用,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渗透”。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与自我教育、理性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自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既有利于发挥受教育者的能动作用,又能保持教育者的主导地位。而理性教育与情感教育的结合,弥补理性教育形式的缺陷,并对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不管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自我教育,是理性教育还是情感教育,脱离了人的需要,都不具有实效性,只有“以人为本”,“以人的需要为本”,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才能永葆活力。

(三)合理利用网络优势,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合理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形成强大的态势氛围。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利用网络准确把握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观念,从而采取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在此之前,我们还应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建立健全的网络监督机制。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要求贯彻适时疏管的方法性原则,随时留意网络上不健康、不正确信息的出现,积极运用疏导和管理等有效手段,跟踪信息,控制源头,制止影响。在健全的监督之下,积极创建教育互联网平台,营造红色网络文化氛围,以“灌输、引导、监控”为主,积极探索校园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途径,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

结语: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理论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始终,也是整个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理论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人的需要理论的内容不断丰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也不断在进步。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只有以人的需要理论作为科学的理论依据,以学生的需要为本,才能带领学生走向全面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才能永葆活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