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祁同刚:核用“翅片换热管”自主研制成功 打破国外长期垄断

2016-05-14李雪曼

世纪人物 2016年5期
关键词:翅片热管核电站

李雪曼

一家民营企业为何如此热衷于研发核用关键设备?它又是怎么研制成功的?带着种种疑问,《世纪人物》记者采访了浙江润祁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祁同刚。在近一个小时的采访中,给记者感受最深的是他作为一名公司领导者所具有的远见和持之以恒的毅力,而这也许就是他能成功的最重要原因。

祁同刚是我国最早一批研发换热元件的科研人员,深耕此行业20多年。在他领导下,浙江润祁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国内生产换热元件最专业的企业,仅获得授权的专利就有20多项。祁同刚还告诉记者,翅片换热管从投入到研发成功耗时3年多,其间投入了4600多万元,经专家鉴定,该项技术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转型的阵痛与思考

目前,我国传统制造产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有人说“转型是找死,不转型就是等死”,如何度过这个难关,是众多传统企业面临的一大考验,祁同刚也不例外。

祁同刚从事换热行业20多年,一直专注换热元件设备的开发,成立公司以来,传统换热设备业务稳定,经济效益也很好,但就在此时他感到焦虑起来。他分析我国的经济形势说,当前我国传统制造产业日益趋向恶性化竞争,能不能生存下来关键就看这家企业能在恶劣的竞争环境下坚持多久。就是这种残酷的竞争环境让祁同刚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他认为自己企业的产品在竞争中并没有什么特别优势,技术壁垒也不高,前景不容乐观,必须寻求突破点,实现转型升级,避免陷入恶性竞争,那么该如何找到突破口?他把视线转移到了清洁能源上,他认为该领域潜力巨大,是未来能源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鉴于清洁能源种类众多,他经过反复研究、逐一甄别,最后选择了三个领域:一是核能;其次是页岩气的开发;还有一个是煤化工。

经分析,目前我国页岩气开发技术还不成熟,而煤对我国环境影响较大。相比之下,核能最有潜力,它不需燃烧氧气,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由于我国大力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电力将成为主要动力,而核电必能在新能源交通工具的电力供应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由此,祁同刚认为未来核能必将得到国家大力扶持。

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给全球核电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我国受其影响暂停全部核电项目,但祁同刚却觉得这是一个天赐良机。

他说:“清洁能源是我国未来能源发展的一大趋势,而核电是最有效的手段。当时暂停只是出于安全考虑。在这个行业20多年,我很清楚我国的核电非常安全,排除人为因素后,其发生事故的概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祁同刚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在大家都在退缩的时候,他毅然踏入这个行业。同时,他也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他相信自己团队的技术实力“没有胸有成竹的把握也不敢攻关这项技术”。就这样,他开启了我国换热领域的新纪元。

研发之坎坷

任何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一段坎坷的经历,祁同刚也不例外。他说,翅片换热管是我国核电装备技术最后一块没被啃下的“硬骨头”,与这项技术结缘纯属偶然。“在一次交流会上,听到东方电气唐伟在做报告演讲时谈到这项技术还没开发成功,这激起了我心底的挑战欲望。后来通过私下沟通交流,我的技术得到了唐伟的认可,但由于这项技术之前曾委托国内一些大国企进行研发,均未获得成功,他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和我们签订了合作开发协议。”祁同刚介绍。

我国当前的大环境对民企支持力度并不是太大,尤其在投资方面。想起自己当初在研发这项高端技术时所投入的巨额费用,他也做好了背水一战的打算!

连实力雄厚的的国企都没能研发成功的高难度技术,一家民营企业怎么敢接手?又是什么情况让祁同刚不顾股东退股、银行撤资,坚持做下去?

回忆当年种种艰辛,祁同刚不胜唏嘘。他与自己的研发团队只拿到了国外的一段样品,“只有样品,剩下的全部都是我们自己推理出来的,应该用什么样的设备、工艺,模具怎么样成型等,还要把设备做出来,一个个难题不知经过了多少个日夜才得以攻克。我们制造产品的设备都经过了很多次的改良,如今部分设备已经升级到第六代了,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才知道。”

但这还不是最难的。谈起三年多来让他感受最深的是银行撤资、股东退股。他说,搞研发最需要的就是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但当时股东和银行都不理解,认为现在传统产品做得不错,应该扩大产业规模、增加产值,而不是去冒险开发一项完全陌生的技术。但是我了解自己的产品,技术壁垒不高,模仿性太强,若是继续投入资金扩大规模,最后只能造成产能过剩,走下坡路。“那段时间就像刀压在脖子上一样”,至今谈起来他仍感慨颇多。

翅片换热管技术的研发离不开一支技术扎实、团结奋斗的团队。祁同刚说,“虽然当初股东退股在资金上影响了我迈进的步伐,但我的技术团队却一直紧紧陪伴在我身边。从公司没创立之前他们就一直跟着我,到现在为止,技术团队里的骨干呆得时间最长有十七八年,最短的也有五年。后来都是靠同学和朋友的资助,才走出了困境。”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祁同刚仍坚持了下来。值得欣慰的是,这项技术终于研发成功,但是“目前为止还有很多人不相信,我们在推广阶段还是有很多人怀疑国产化产品是否可靠稳定。”祁同刚无奈笑道。

跻身核电“贵族”

法国瓦卢瑞克中国区总裁对祁同刚说,“你们公司把这个产品开发成功了,你们就已经进入世界核贵族俱乐部”。

在采访中,祁同刚讲到一个小故事:浙江润祁在2015年9月22日通过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核领域专家组鉴定验收之后,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权威主流媒体纷纷进行报道。仅时隔5天,法国瓦卢瑞克中国区总裁就来谈收购事宜。对此,祁同刚对记者说“这项技术虽说是我们自己研发成功的,现在卖几个亿很轻松,但是我和我的团队更觉得这是国家的脊梁,如果是为了钱,当初就不会冒风险搞自主研发,更不会在坎坷的道路上坚持这么多年。”

翅片换热管是核电站用汽水分离再热器的核心部件,而核电汽水分离再热器是核电站常规岛的重要组成部分,号称“核电之肾”。润祁自主开发的新型高效翅片换热管,换热面积比国外同类产品多出15%,换热效率提高10%以上,具有较强的优势。

“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将换热性能提高10%,这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再往上提升的空间不是很大,考虑到能够安全运行我们认为需要保留一些余地。”祁同刚说。

未来,此项技术在核电领域如何推广?祁同刚表示现在还不能确定。

他分析,虽然翅片换热管对核电站很重要,但是与核电站投资设备相比,采购金额较小。从一般领导者角度考虑,在任期内购买国外已经长期使用成熟的产品,比起未在国内使用过的自主研发新产品,所承担的风险显然要小得多。“除非欧盟和美国不再向中国提供此类产品,而同时又没有可替代的产品,或者国家领导层为了国家核电安全战略才会考虑使用国产化产品”祁同刚说。虽然技术是开发出来了,但是应用到国内核电装备上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但祁同刚又是很乐观的,他说“中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核电产业将成为继高铁后国家‘走出去的又一张名片,而其关键在于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如果翅片换热管这一核心“咽喉”技术一直控制在外国人手上,中国在全球核电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必然会大打折扣,所以我相信此项技术一定会得到我们国家领导的高度关注,所欠缺只是时间。”

谈到该项技术创新时,祁同刚告诉记者,换热管材料采用439RQ铁素体不锈钢,提高了换热管的耐腐蚀性和稳定性。但在焊接时,439RQ铁素体不锈钢存在冷裂倾向和焊接接头脆化等主要问题。针对这种材料的特殊性,研发小组创新设计了小管径厚壁激光焊接工艺。通过调整激光焊接参数、改变保护气输送方式等措施,成功解决了焊接过程中产生裂纹及焊接接头脆化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研发小组又设计了一种核用不锈钢高翅化比换热管,通过高密度翅片轧制技术,使翅片顶部厚度达到超薄的0.15mm,增加了每英寸换热面积,实现了翅片管的高翅化比,某些性能还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千亿市场前景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祁同刚认为这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能否破局的关键一年,他说“我国经济正处于下滑时期,民营企业步履艰难。从我国的产业现状来看,推动中国经济“下一波”增长的支柱产业还没有真正形成。”

长期以来,我国的支柱产业可划为三大块:基础建设(房地产)、交通工具(汽车)和出口。祁同刚分析,这几项产业如今都在逐渐失去优势,未来国家将朝智能产品方向发展,然后就是能源领域和农业领域,其中农业的发展空间最为巨大。民以食为天,中国是一个拥有10多亿人口的大国,农业的开发大有可为。换热技术在其中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前景优势巨大?

祁同刚说:“也许你不会想到,换热装备在农业领域有巨大的作用,它可以把废热转换成粮食。”据了解,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热量,而全球平均有效利用率只有33%-37%,也就是说一组核电站有60%-70%的热量是浪费掉的。“若能回收核电站的废热就可以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了。”

祁同刚表示,自己的团队正在筹建中国第一座废热能源回收的农业示范站,即将核电站排出的废热转化成粮食,解决人类粮食需求的问题。此外,出于对核安全的重重顾虑,各国尚未应用这项技术。

祁同刚分析,核安全主要有两方面考虑:一是核事故,其次是核废料处理。随着技术的升级及国家的支持,他相信这些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他说,发达国家对核电的应用程度远高于我国,如法国达到了70%左右,美国达到30%。虽然中国现在已经建成运行多座核电站,但其发电量占比只有百分之二点多,若按人均计算,我国核电发电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核电在我国的发展潜力还很巨大。

据了解,目前我国所有核电站MSR使用的是翅片换热管,均从国外进口。根据东方电气采购法国相关产品数据测算,我国核电站每个机组采购国外各种换热管大约上亿元人民币,而且这类产品属于国家进口产品免税范畴,仅此一项如采用国产化每个机组就可创税数千万元以上,此外,该产品还可广泛应用于其他能源、化工等领域,预计拉动的市场空间在千亿以上。

祁同刚表示,由于核电站运行的特殊环境,对使用产品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若我们研发的产品能够在核电领域得到应用,那么再朝其他换热领域市场推广应用将会“事半功倍”。而我国换热领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据有关统计,2014年,我国换热市场需求高达2500多亿,可见我公司研发产品的应用前景无限广阔。

猜你喜欢

翅片热管核电站
垂直翅片管自然对流传热特性的数值研究
如果离我不远的核电站出现泄漏该怎么办
大功率COB-LED的翅片散热器优化研究
超硬翅片滚刀加工在CNC磨床上的实现
核电站护卫队
核电站的“神经中枢”
导热冠军——热管(下)
导热冠军——热管(上)
U型换热管试压胎具设计
接力式重力热管的传热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