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发展引领现代农业实现新跨越

2016-05-14吴晓丹

唯实 2016年5期
关键词:盐城农产品农业

吴晓丹

“十三五”时期是盐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爬坡期,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攻坚期。农业农村工作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机遇来看:一是农业发展的政策更加宽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国家相继出台了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等一系列政策与文件。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等农业战略开始实施,盐城作为农业大市,必将获得更多的技术、资金等要素投入。二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近几年来,盐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三大载体”建设已基本建成,农业经济总量已上新台阶。农业和农村发展多年积累的经济、技术和物质条件,将为盐城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和有力的保障。随着机遇叠加,盐城立足长三角、链接东北亚、辐射中西部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盐城农业发展的基础将更加厚实。三是农业发展的环境更加优越。现代装备、生物技术等进一步武装农业,“互联网+”等信息化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都将给农业发展带来积极而深刻的影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盐城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对农业的支持将更加有力。特别是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融合发展力度加大,都将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盐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速度不快。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的进一步加大,农业也表现为整体发展速度放缓。从农业增加值的增速来看,从2012年4%的增速逐步下降,预计2016年在3.3%~3.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已由2013年的12.1%下降到2015年前三季度的10.3%。二是龙头企业实力不强。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不高,缺乏能够支撑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大型龙头企业和品牌企业。全市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和20亿元的龙头企业只有23家和4家,还没有一家企业销售收入进入全省前十强。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距全省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三是外向度不高。盐城市农产品出口总额居全省第8位,与农业大市的地位极不相称。外向型企业少,全市农产品出口企业236家,具有自营出口权的仅有98家。出口总量小,目前一直未能突破2亿美元,远低于连云港和南通市。四是多种风险威胁不定。气象灾害多发、频发、高发,自然风险、生产风险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始终存在。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竞争加剧,我国加入WTO的15年保护期即将到期,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自贸区协定,农业受市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另外,“谁来种地”、“如何种地”问题越来越突出,农产品价格接近“天花板”和生产成本“地板”不断攀升的“双重挤压”持续凸显,“拼政策、拼资源、拼环境、拼投入、拼人力”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因此,“十三五”期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将成为重大课题,提高农业竞争力将成为重大考验,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将成为重大挑战。

“十三五”期间,盐城现代农业发展将紧紧围绕“建设新盐城,发展上台阶”的总体要求,努力在结构调整、新型农业培育、“接二连三”工程、农业基础投入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在产业体系建设上求突破。一是不断提升园区内涵。坚持以“一县一带”、“一镇一园”为抓手,引领、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农业园区规划,确立主导产业,提升规模经营,注重产业配套。已建园区要进一步丰富内涵、提档升级,重点解决规模小、项目少、服务功能弱、辐射能力差等问题。二是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加大畜禽养殖排泄物、农作物秸秆、食用菌种植废弃物,以及沼液、沼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推广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加快推进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及无害化处置。壮大“三品一标”农产品总量和规模。明年力争使农业废弃物利用率、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利用率、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分别达到90%、88%和70%以上。三是积极发展海洋农业。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加强开发利用,不断扩大农业发展新优势。重点培植大丰海洋淡化产业园、大丰海洋生物产业园、东台海工装备产业园等一批海洋产业园区,努力建成省级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园区。加快沿海百万亩现代渔业产业带工程建设,新建和改造标准化池塘8万亩,完善提升东台弶港、大丰港区、射阳黄沙港三个水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现代渔业园区五个。大力推进银宝生态渔村建设,并整合国家级中心渔港黄沙港现有资源,与华伟集团合作,开展远洋捕捞项目。

加快经营主体培育,在适度规模经营上求突破。一是加快培育职业农民。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管理,逐步建立初、中、高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体系。坚持“扶起来、请回来、引进来”,培育一批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为主体的中坚力量,留住一批以高素质青壮年农民为主体的有生力量,招引一批以立志务农的大中专毕业生为主体的新生力量,开展职业农民创业之星评比活动,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新增4个百分点以上。二是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建立全市家庭农场运行监测体系,建立完善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名录制度,着力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积极开展“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家庭农场+合作社”等试点,鼓励家庭农场组建合作社。2016年全市新发展家庭农场300家。三是全面推广联耕联种。全年推广联耕联种面积300万亩以上,联管联营比重超过50%。每个县至少建设一个整体推进镇,每个镇至少建设两个整体推进村。

加快“接二连三”工程建设,在产业融合发展上求突破。一是龙头企业培育有新成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在数量和质量上齐头并进。2016年全市力争新办规模农业龙头企业60个以上,其中投资超亿元的10个以上、超5000万元的20个以上。二是农村新业态发展有新进展。挖掘农业的生态、休闲和文化等多功能性,发展涉农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联产联销、网上营销、产地直销总体思路,大力培育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农产品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力争农产品网上销售额同比增长30%以上;加快农产品进上海进程,全年农产品进上海总量同比增长15%以上。三是休闲农业发展有新路径。全面实施休闲农业亮点连线行动,整合“最具魅力休闲乡村”、“美丽乡村”、“最美乡村”、“水美乡村”、“星级乡村旅游”等建设资源,新建20个市级休闲农业景点、5个农家乐集聚村,推介一批休闲农业线路。四是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有新亮点。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新增“三品”400个,产量占比达40%;整合资源优势,重点打造10个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五是开放型农业发展有新气象。扩大对外合作交流,借助中国农交会、省农洽会、江苏农产品(上海)交易会等会展平台,积极组织农产品出口企业参加国际性的农产品交易会展活动,并计划在2016年上半年,组织部分龙头企业、招商专业人员赴日韩开展大规模的招商洽谈活动,扩大农业外来投资和对外投资份额。参照外地的做法,积极推动农产品出口激励扶持政策的出台,切实增加农业自营出口权企业数量。

加快农村基础投入,在实现均衡共享上求突破。一是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农业节水灌溉建设,着力破解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难题。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标准化建设,全年建成高标准农田40万亩以上。加快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工程,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体系。按照省级标准,新建村庄绿化示范村45个。二是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农业政策宣传,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支农项目争取和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创新农业资本投入运行模式,进一步完善构建支农政策体系。三是抓好低收入群体增收。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继续组织以党员干部为主的“牵手致富”结对帮扶活动。继续开展以第一书记驻村、后方单位挂钩、民营企业结对为主要方式的“三位一体”帮扶行动,多渠道促进经济薄弱村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2016年村级集体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力争达到190个。

(作者系盐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责任编辑:高 莉

猜你喜欢

盐城农产品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透鲜的盐城话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见证,抑或赞美:在盐城思想的盐分间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农产品争奇斗艳
农业科学